财经新闻

迈向十亿市值目标 林上海趁势扩上游业务

配合产业与建筑市场复苏势头正盛,林上海资本(LSH,03047,LEAP)看准时机进军上游业务,距离10亿令吉市值目标迈进一大步。

针对这项积极进展,非执行主席丹斯里林景清表现得相当有信心,并称市场对先前推出的可负担项目反应热烈;该公司当前核心业务包括灯饰、机电产品和建材供应。

他日前是在公司吉隆坡总部林上海大厦,举办常年股东大会后的记者会上,如是说道。

当天一同出席记者会的,还有执行副主席拿督林景源、集团董事经理林碧莲、机械、硬件和工具业务董事经理林景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拿督斯里莫哈末诺。

不过,当前经济还未能全面摆脱疫情影响,本地政局仍不时泛起涟漪,加上俄乌战争进一步加剧商品高价趋势,故不禁让人好奇该公司为何挑选在当下进行扩展。

对此,林景清解释说:“以我在这个领域多年经验,所遇过的所有问题都是能解决的。”

他补充,就算是经济衰退的局面,也有把握能够应对,“我经历过2到3次经济衰退,但每一次的衰退,公司都会赚到更多钱。”

捷运3项目顺风

同样地,他认为此次疫情的爆发并非绝路,林上海资本更是积极调整商业模式来应对,例如灯饰业务就迅速采纳了线上模式。

同时,插旗上游业务也并非该公司临时起意,林景清表示公司因手持许多土地,故先前便先试过市场水温。

“我们用‘LSH33’项目来测试市场,发现结果很好。不过,产业市场所有高档项目都‘卡着’了,只有可负担项目能够‘活下来’。”

他点出,公司接下来是要依据人们需求来建筑,而且疫情肆虐的两年间,本地还接连遇上多重不利因素,包括政权不断易主等,“所以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供应短缺是针对可负担房屋的。”

另外,第三捷运路线(MRT 3)近期的批准,对在隆市与附近地区积极插旗产业领域的林上海资本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

林景清打趣说道,对所有基建开销均举双手和双脚表示赞同,惟政府也需确保项目能带来经济效应。

他指出,政府在吉隆坡与周遭地区拨出上千亿令吉,就为大马经济重镇地区发展出重要的交通脉络,而这也让当地产业项目更具有可持续性。

响应最低薪政策

另外,针对政府近期调高最低薪金至1500令吉的举措,林上海资本表示会响应。

林景清说:“作为国家一份子,我们一定会跟随政府政策。”

不过,他也点出该举措的潜在弊端,即企业可能会减少雇员,进而推高失业问题。

“成本方面,我们会善用创新科技,如工业化建筑系统(IBS)来降低成本。”

高成本会回落

他补充,凭借他在该领域多年经验,相信当前高昂原料成本问题,应该会在3年内回落;涨价原料包括洋灰、钢筋和铝等。

“短期来说难判断(会否回落),毕竟全球经济局势仍充满变数。”

所幸的是,原料上涨对该公司影响不大,且依靠当前核心的建材分销与建筑机械租赁业务,可以让该公司在建筑方面,更具有价格竞争力。

“只有私人项目所签订的合约工程,无法调整原料报价,但若是与政府签订的合约,一般上可以向政府弥补价差。”

就算当前进行中的住宅项目,因为原料大涨而潜在抑制赚幅,他表示公司仍能在随后将成本转嫁给购屋者。

繁文缛节需减少

对于大马房地产商公会(REHDA)近期公布报告,促请政府控制合规成本(Compliance Cost),以让房价维持可持续水平,林景清对此表示赞同。

“简单说来,如果政府要让企业可持续,应该要削减一切,例如在要获得批准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官员重复询问同样问题的情况等等。”

他称,这让许多企业大感辛苦,毕竟许多业者是融资来进行项目,期间因繁文缛节,会导致贷款利息跟着时间的消耗而增加。

庆幸的是,该公司财力状况非常健康,能够以现金应付,故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建筑订单扩至11亿

林上海资本是在本周一宣布扩展上游业务,并发行价值11亿令吉新股,将建筑公司Astana Setia(简称AS公司),及持有产业发展业务的LSH Ventures,收归麾下。

在完成收购后,该公司获颁建筑订单总值扩大至11亿令吉,当中7亿8200万令吉属于未完成订单,且获得15亿9000万令吉产业发展项目,料可持续贡献盈利到2026年。

AS公司是LSH Segar住宅项目发展商,该项目发展总值高达3亿9590万令吉,当中属于直辖区房屋计划(RUMAWIP)的可负担房屋,已获得100%认购。

同时,开放给公众认购的公开市场单位,也售出70%。

此外,AS公司手持3亿9081万令吉外部建筑订单,当中1亿4682万令吉属于未完成订单。

另一方面,LSH Ventures旗下的产业发展臂膀Astana Setia & Euro Saga(简称ASES公司),将在吉隆坡新街场(Sungai Besi)11.85英亩土地,推出“Lake Side Homes”产业项目,发展总值约11亿9000万令吉。(资讯)

反应

 

趋势

以BEST发展方针迈向全方位建筑商 林上海资本科技创新

林上海资本(LSH,03047,LEAP)并不限于继续成为传统建筑商,如今放眼更上一层楼,推出结合四个方向的“BEST发展方针”,转型为拥有新技术、与新概念的新时代全方位建筑商!

对现年61岁的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丹斯里林景清而言,林上海集团在1966年,由其父亲林上海以“林上海建筑公司”之名创立时,就是一家以传统方式营运的建筑公司,到了接近创办60年后的当下,不能再继续固步自封,而是要往前进化。

“我们,以及整体建筑业是时候要做出改变,进行转型。”

为此,林上海资本的BEST发展方针应运而生,为该公司的成长及营运方向指明道路,确立要成为包含建筑服务、建筑方案、建材等业务的“全方位建筑服务方案供应商”。

“我们在疫情爆发期间,想出了这个BEST发展方针,以确保本集团的永续发展。”

改变业界核心基础

BEST发展方针由四个方向的英文首字母组成,分别是“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金融增强型解决方案(Enhancement Solution for Finance)”、“永续,且让产品可负担(Sustainability, Made Affordable)”和“转变及创新(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通过BEST发展方针,林上海资本不止打算推动自家转型进化,实际上该公司也有更宏大的愿景,那就是改变国内建筑业的核心基础。

对此,林上海资本中最具代表性业务,可能就是“BEST发展方针合作管理项目”。

林景清指出,通过BEST发展方针合作项目,林上海资本为其他承包商提供“为工程增值”的方案,比如节省成本的方案,还有建筑方式、建筑相关数字科技方案、建材方案等服务,助力其他承包商以更好的方式完成项目。

“我们推动建筑业之间的合作,我们可以为土著承包商提供方案,让他们在保有土著承包商身分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工程,我们也可以与不知要如何开发手上土地的地主合作。”

目前,在林上海资本BEST发展方针合作项目管理下的工程总值高达28亿令吉。虽然该公司无法从客户处分得上述28亿令吉款项,但可以通过顾问费、服务费等方式获取收入。

“在BEST发展方针合作模式下,客户的订单就等于是我们的订单,客户的土地也相当与我们的土地。”

收购扩张期待转板

在BEST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林上海资本在去年建议,以发股方式向林上海集团全面收购建筑商Astana Setia Sdn Bhd(ASSB)及投资控股公司林上海创投(Lim Seong Hai Ventures Sdn Bhd),换言之是母集团将更多资产注入上市臂膀。

此举的目的,正是要助力林上海资本继续壮大,通过新收购公司与林上海资本之间的协同效益,推动接下来的永续增长,逐渐成为全方位建筑服务方案供应商,完美符合该公司设定的BEST发展方针发展。

林景清指出,林上海资本上市之初,就已经定下了远大目标,要在10年内达到10亿令吉的市值,而在这一系列的企业活动完成后,该公司无疑将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跟随其父亲“按部就班”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

在2021年7月30日上市LEAP板之时,林上海资本的市值只有9940万令吉,2021财政年(9月杪结账)净利为790万令吉,而建筑订单价值是4亿9050万令吉。

到了2022财政年,该公司全年净利已飙到4180万令吉,如今市值也翻了超过1.3倍,至2亿3140万令吉。

也就是说,在上市1年半后,林上海资本的市值已增长至近10亿令吉目标的四分之一,进展可谓神速。这也为林景清及林上海资本整体领导层带来更大信心,去完成目标。

毋庸置疑,大马交易所LEAP板块这个“小池塘”,已经不适合容纳林上海资本这条“大鱼”。

因此,林景清指出,该公司的计划是将来转到创业板上市,最终再登陆主板。

“在完成ASSB和林上海创投的收购后,我们甚至可能有资格到主板上市,但我们的理念就是一步一步来,按部就班地去发展。”

林景清称,目前只等马交所正式公布LEAP板到创业板的转板框架,一旦框架出炉,林上海资本就会开始着手研究下一步动作。

在完成上述收购后,林上海资本的盈利估计可以增长额外2000万令吉,同时,建筑订单将扩大到7亿7500万令吉,而未来发展项目,如Lake Side Homes项目的发展总值(GDV)估计达16亿令吉。

可负担房屋超额认购

目前,林上海资本已推出蕉赖LSH Segar和洗都LSH33公寓项目,其中包含价格不超过30万令吉的可负担直辖区房屋(RUMAWIP)和公务员房屋计划单位(PPAM)。

林景清称,这两个项目的整体出售率在90%以上,其中可负担房屋的部分已被超额认购,十分受欢迎。

接下来,林上海资本将在今年推出名为Sentul Ria的公寓项目,并会视市况决定未来Lake Side Homes的推出日期。

除了产业发展,林上海资本也有意通过持有基建资产获取收益,来补充核心的建筑业务。

该公司并不打算收购成熟基建资产,而是自行建造并持有全新基建设施,如收费大道和防洪设施等,目前已向官方机构提呈部分计划书,等候评估结果。

“举例来说,我们有意建造结合防洪和交通功能的大道基建,但比现有的SMART隧道更先进,可以在帮助泄洪的同时通车。”

数字化DIBS效率大增

在BEST发展方针中,T字代表的“转变及创新”为林上海资本的专注点,而该公司拥抱的新技术就是工业建造系统(IBS),以及更新型的数字DIBS。

该公司在2022年9月与金务大(GAMUDA,5398,主板建筑股)签署协议,向后者取得使用数字DIBS系统生产的客制化预制混凝土构件,放眼有效提高未来旗下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浪费,节省成本。

“通过IBS或数字DIBS,我们只需要将客制化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运往工地,像搭积木一般完成建筑物。这不止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也会减少工地上的材料浪费,节省成本。”

在IBS的帮助下,正在施工的LSH 33项目获益良多,不止将工程所需人力减少60%之多,同时,工作效率也提高至每周可以完成一层楼。(资讯)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