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促警惕冒名诈骗 严防被索讨虚假“担保金”

(吉隆坡8日讯)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今日发出警告,提醒公众提防以该机构名义进行的冒名诈骗案,诈骗者要求受害者支付所谓的“担保金”。
根据文告,该诈骗手法涉及不法分子假冒证监会官员,谎称受害者因涉嫌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等证券市场违规行为,正接受证监会调查。
诈骗者随后施压受害者支付高达50万令吉的“担保金”,以避免被捕或遭到起诉等“法律后果”。
证监会指出,此类诈骗手法,具有“澳门骗局”(Macau Scam)的典型特征,不法分子滥用证监会的名义,误导受害者汇款。
证监会重申,作为监管机构,证监会从未授权任何投资计划、不会向公众索取资金,也不会在调查过程中要求支付任何形式的“担保金”。
证监会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凡接获任何投资相关讯息或付款要求,应先通过证监会官方网站的“投资核查器”(www.sc.com.my/investment-checker)进行核实。
若收到声称来自证监会或其职员的付款要求,请立即通过电邮 aduan@seccom.com.my 或拨打热线 03-6204 8999 与证监会消费者与投资者事务处联系,以核实或举报相关事件。
全马只有1500理财师 每1.59万人仅1人获专业援助

莎玛
(八打灵再也22日讯)随着大马人口结构转变、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双薪家庭日益普遍,许多家庭须同时应对房贷、育儿及长辈照护等多重财务责任,急需具备整合能力与前瞻视角的专业财务咨询服务,但我国却面临专业理财师严重短缺的严峻挑战。
证券监督委员会(SC)指出,我国理财服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仅约1500名持牌财务规划师,平均每1万5933大马人仅有1人能获得专业理财援助,远低于美国与澳洲等先进国家的水平。
相较其他国家,美国为每2100人配1名财务顾问,澳洲为每1500人配1人。至于在资本市场其他领域方面,证券经纪每5311人有1人,单位信托顾问则为每279人有1人。
证监会市场发展部执行董事莎玛说,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财务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庞大,但也突显出系统性支持不足,难以全面满足国人日益复杂的财务需求。
莎玛今日受邀出席财务规划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打造财务基础,保障明日财富”时如此表示。该年度研讨会是由大马财务规划协会(FPAM)配合成立25周年主办。
“大马正从“人口红利期”迈入“人口拖累期”,即人口结构将由年轻主导转向高龄化社会。
劳动力逐步减少、家庭规模缩小与老年人口增加,预料我国总人口将在2070至2071年间达至4200万至4500万人后,进入下降周期。
莎玛指出,目前我国私人退休计划(PRS)会员人数已超过62万人,管理资产规模达75亿令吉,按年增长18%,显示出国人对退休理财的意识逐渐提升。
财务规划师正好扮演引导公众设定长期目标、规划系统性储蓄的重要角色。
在投资方面,她说,大马资本市场在过去10年持续推进产品多元化,目前市面上的单位信托基金已超过780项,涵盖各种资产类别。过去5年,具有海外配置的基金数量更翻倍成长,反映出市场正积极回应投资者对全球资产分散的需求。
她指出,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背后,是散户投资者的日益活跃。得益于财务规划师、单位信托顾问与数字理财平台的分销网络,投资服务的覆盖率与多样性持续提升。
她表示,今年对于证监会而言也是策略规划的关键年份,标志着第三期的资本市场总体大蓝图》(CMP3)进入收官阶段。
她说,该蓝图旨在建设一个更具相关性、更高效率、更加包容的资本市场。
“随着我们展开新一轮蓝图的编制工作,我们不仅在盘点过去的成果,也在为未来的新现实做准备,例如人口结构变化、投资者行为演变,以及对长期财务保障的日益重视,这些也正是财务规划师们正在关注的问题。”
大马人缺理财纪律
尽管家庭收入与储蓄能力有所提升,但莎玛强调,消费习惯、生活膨胀与缺乏纪律的储蓄行为仍广泛存在。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现有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否真正鼓励一致、主动的储蓄行为,是否具有行为引导与个性化触达的机制。”
她呼吁业界推动更直觉性与行为金融导向的产品与平台设计,包括自动扣款、目标储蓄工具及情境式提醒等方式,以帮助客户建立长期理财习惯。
她鼓励业界参考证监会近期发布的“以行为视角鼓励退休储蓄”报告,该报告建议透过“人物画像”等行为工具,引导用户建立良好的财务决策流程。
她认为,财务规划师应结合行为金融策略,协助客户克服惰性,培养长期理财纪律。
40%投资者依赖理财师
在科技趋势方面,根据大马交易所报告,有40%的投资者仍依赖理财专业人士,43%偏好单位信托或ETF产品,另有35%已开始使用机器人顾问或人工智能理财平台。
“混合投资服务将是未来主流趋势。财务规划师需善用科技提升效率,同时保有人性化的判断与信任关系。”
莎玛强调,财务顾问的服务建立在信任、专业、诚信与关怀之上,这种人际关系是机器人所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