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大棒 各国或地区怎应对?
整理:郭晓芳
(吉隆坡6日讯)美国重磅关税来袭,各经济体如何应对?
大部分被征收高税率的国家或地区,都在谨慎评估其影响及积极寻求对策,冀与美方接触展开友好谈判,达成协议降低税率。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大马,已表达东盟不会反制美国关税的立场,同时也在搜集东盟各国领导人意见,并将通过会议持续与东盟成员国商讨对策协调应对措施,携手应对此次贸易危机。
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昨日表示,已联络美国总统特朗普亲信商讨“对等关税”事项,而外交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也已针对此事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交涉。
安华说他将与日本首相、韩国总统和中国总理进行磋商,确保各国行动一致。
安华日前也在脸书贴文表态,他已与印尼、菲律宾、汶莱和新加坡领导人联络,就美国关税课题征求意见及协调应对措施。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则强调,面对对等关税,东盟不会对美国采取报复性的关税,而是将与美国接触,进行友好谈判,寻求降低东盟各国税率。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发文告指出,大马仍在评估美国最新关税措施对经济的影响,尽管当局早前的预测已采取审慎态度,但该关税的涵盖范围和严重程度已超出最保守假设。
部长东姑扎夫鲁昨日也在社媒上传视频,解释政府的应对措施,如通过扩大海外出口市场、与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及增加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来应对美国新关税政策。
此外,他也将于下周四出席东盟贸易部长特别会议,持续与东盟成员国商讨对策。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宣布向全球逾180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根据白宫公告,10%基准关税于美国时间本周六(4月5日)午夜生效,对等关税则将于下周三(4月9日)午夜后生效。
泰国副首相兼财长下周访美
东盟各国方面,泰国首相佩通坦今日表示,副首相兼财长比猜将于下周访美,与美方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讨论关税事项。
她今日发文告说,比猜将向美国传达泰国不仅是出口国,而是值得信赖的经济伙伴和长期盟友的立场。
“我们将以促进泰国在美投资、减少进口壁垒、解决转运点问题、防止假冒商品进入美国的提案促进贸易谈判成功,确保泰国和美国保持盟友关系和友好贸易伙伴。”
此外,她说泰国政府愿意倾听并与美国进一步对话。
泰国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
被征收32%对等关税的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则承诺放宽贸易规则。
柬埔寨削减19类美国商品关税
面临49%关税重击的柬埔寨表示,将削减19类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由最高的35%下调至5%。
该国首相洪马内周五正式致函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协商请求,希望美国暂缓相关措施。
受46%税率影响的越南,其国家主席苏林于周五跟特朗普通电话时表态,如果能与美国达成协议,他们愿将关税降至零。
越南官媒同日报道,2人在通话中同意继续谈判,并尽快签署双边关税协议。这通电话让其他国家意识到,美国的对等关税也许有磋商空间。
新加坡不施以报复性关税
面对美国征收10%基准关税的新加坡表明,不会对美国施以报复性关税。
总理黄循财周五晚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视频讲话时表示,对等关税目前虽对新加坡直接影响有限,但后果广泛且深远,担心新加坡面临被挤出局、边缘化和抛在后面的风险。
与新加坡持相同立场的国家还有澳洲。该国总理阿尔巴尼斯排除了对美国征收对等关税的可能性,因为这会提高澳洲家庭的物价。
中国连环出招反击
被美国视为头号假想敌的中国,在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宣布后连环出招反击,宣布于本月10日中午起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
同时,中方多个部门以不同理由制裁27家美企、禁止6家美企农产品禽类制品进口和立案调查最少2家美企等。
而被征收同等税率的台湾,认为关税“强烈不合理”,后续将与美国严正交涉。
日本首相愿与特朗普会谈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达了与特朗普会谈的意愿。他对美国的对等关税表示深刻担忧,并表示将要求美方重新审视该措施。
韩国方面,正推动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访美计划,启动正式协商渠道。但该国不急于取得谈判成果,而是将重点放在谨慎制定战略,同时密切关注欧盟、日本等国家对美谈判进展。

守护长久和平/张优杰
5月8日,二战胜利纪念日,提醒我们80年前世界摆脱了纳粹与法西斯暴政。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规则型国际秩序,开启了“长久和平”时代,保障了全球稳定与繁荣。一战与二战的浩劫证明,和平不是自然状态,而是由力量维护的制度成果。
美国作为民主强权,不仅赢得战争,更主导重建。正如特朗普所言,若无美军介入,胜利将无从谈论。美国在诺曼底登陆与太平洋战役中付出约40万将士的牺牲,扭转了战局。
美国以制度领导世界
战后,美国放弃传统霸权模式,选择以制度领导世界,构建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确立了以法治、民主与自由市场为核心的全球秩序。
这一秩序被称为“长久和平”:大国之间未再爆发直接战争,民主国家之间几乎不再交战,欧洲从冲突温床转向和平共同体。
冷战虽充满紧张,但避免热战,核对抗未酿全球毁灭。其成果源自“霸权稳定论”与“民主和平论”的共同作用——由主导强权维稳、由民主政体互信协作。
美国也为全球公共安全提供保障:美军巡航世界海域,确保马六甲、霍尔木兹、南海航道畅通;GPS系统免费开放,为全球经济提供基础支持。美国承担高昂成本,却未要求全球为此埋单。这种制度性慷慨,是其领导正当性的核心来源。
在经济层面,该秩序促成全球飞跃发展。1945年以来,世界GDP增长逾十倍。1990年全球极端贫困率为36%,至2019年降至8%。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是通过接入西方主导的市场体系,实现经济腾飞。开放贸易、知识扩散与稳定环境成为关键因素。
在人道领域,美国亦体现全球领导责任。从马歇尔计划到非洲抗疫、东南亚灾难援助,美国始终率先出手。
尽管其国际行为非尽完美,但其行事有底线、有制度、有责任,与以利益和胁迫为核心的替代模式截然不同。
去西方化破坏国际法
然而,这一秩序正遭遇系统性挑战。中国与俄罗斯推动“去西方化”,破坏国际法准则,追求以强权为核心的区域影响力,掏空现有制度。他们未能提出更公平或更和平的替代方案,反而让世界倒退至“丛林法则”的逻辑边缘。
当规则失效,冲突与军备竞赛迅速回归。历史已证明,缺乏制度约束的世界,只会迎来战争与混乱。1914年萨拉热窝、1939年但泽走廊的失控,皆源于秩序遭挑战却无有效回应。
今天,部分国家与社会对美国领导产生误解甚至怨恨,将其贡献视为理所当然,却忽视了:一旦美国退却,世界将陷入权力真空。
最可信赖秩序守护者
美国虽非完美,却仍是最可信赖的秩序守护者。自由、法治、人权等国际准则并非自我维系,而需美国及其盟友持续投入与捍卫。
一些国家鼓吹“多极秩序”或“去美元化”,实则掩盖其威权本质。一旦美国领导地位削弱,全球治理机制将碎片化,恶性竞争将取代制度协调。首当其冲受害的,正是小国与发展中经济体。
当前世界正处关键抉择之际:是继续依靠可预测、制度化的美国主导秩序,还是滑向以武力与胁迫为主轴的地缘博弈?这一选择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我们不能对“长久和平”掉以轻心。这一体系不是天赐,而是美国及其盟友70年来共同构建的成果。维护它的成本虽高,但失去它的代价更高。
全球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这套秩序虽非完美,却是历史上最成功、最包容、最能挽救生命的全球治理体系。
美国主导的秩序,是对自由、尊严、和平的承诺。动摇它,就是动摇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根基。
此刻,正是重申这一承诺、抵御威胁、强化制度的时候,而非退缩、妥协或沉默。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