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见扶持中小企应对关税 中总:盼增市场开发援助拨款

吴逸平
(吉隆坡5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表示,欣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应对美国关税冲击,并建议进一步提升市场开发援助计划拨款额。
目前,国内国际展览援助额最高为5000令吉,国外展览2万5000令吉,中总建议政府适度增加,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能力。
中总今日发文告表示,欢迎政府为应对美国关税所采取的一系列准备与措施,以减轻其对国家经济及企业营运所带来的冲击。
文告说,中总期盼马美关税谈判获正面成果,政府再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管制改标洗产地、外国产品倾销问题,以及进一步强化外资管制机制。
“中总早前已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及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提交相关意见及建议。”
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表示,中总欣悉美方释出正面反馈,同时政府也已同意由投贸部启动与美方的谈判。
该会相信,马美持续保持良好沟通与谈判, 有助于达致公平、平衡、互惠互利的贸易协议,从而深化双边贸易与投资关系,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及降低关税壁垒。
吴逸平强调,没必要让两国企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伤害,尤其是那些在美国具有显著市占率的领域和产业。
关注区域竞争潜在风险
除了支持政府寻求签署更多自由贸易协议,中总也对区域竞争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表示关注。
文告提到,中总对目前不明朗的经济与商业环境表示关切。
由于大马在东盟中的低关税优势逐渐缩小,该会不排除将引发贸易转移及“改标洗产地”行为。
“一些企业可能通过错误归类或重新包装商品规避高关税,这不仅扭曲贸易数据,也将增加被调查风险,引来惩罚行动。”
此外,在全球贸易环境高度不稳定、关税背景下,许多本地微型、小型与中型企业担心大量外国产品可能倾销至我国市场,进一步削弱本地企业竞争力。
中总指出, 这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情况,将对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贸易、 零售、家具、钢铁、消费品及电商等利润空间原本就有限的行业带来极大冲击。
对此,中总承诺将继续与政府及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关注关税政策发展及其对本地产业的影响,共同制定快速应对策略, 以消弭关税冲击。
中总对于规范外国企业涉足本地零售领域的5大建议:
(一)检讨现有业务设立门槛与最低资本额;
(二)检讨外国参与大马分销服务业指南,加强执法并扩展负面清单;
(三)针对敏感领域外资设立更严格的条件,如限制股权比例、提高最低实缴资本、强制设立本地董事;
(四)推动本地采购与雇佣;
(五)设立外资企业事后监管机制,确保其对我国经济带来正面贡献。
中总对于应对“改标洗产地”问题的4大建议:
(一)加强海关检查与执法工作,采用风险评估分析与目标性抽查,重点锁定关税差异较大的行业或产品。
(二)加强原产地证书(CO)及原产地规则(RO)的审核及合规要求;
(三)引入先进科技系统(如追踪溯源系统与数据分析)以提升监管能力;
(四)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及那些常与转运风险相关的来源国,建立正式的信息共享机制,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以协同侦测及打击非法活动,同时加强东盟层级的海关执法合作。
吴逸平:审查易风险低 马中可合作“非敏感技术”

吴逸平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16日讯)面对美国“有条件”的芯片出口管控,长期奉行中立外交立场的大马,或将面临更艰难的平衡挑战,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认为,马中双方可优先在不涉及美方敏感限制的“非敏感技术”领域深化合作。
他说,我国可以和中国在其他高科技领域合作,例如芯片后段封装与测试(封测)、人工智能边缘运算终端(如安防与工业控制设备)、云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以及不依赖硬件的平台型软件系统,而这些领域相对容易通过国际合规审查,风险较低,合作空间广阔。
免灰色地带影响供应链
“面对当前科技脱钩与出口管制趋势,中总呼吁大马企业在与中美科技伙伴合作时,加强合规意识,特别是在实体清单、再出口管制及终端用途申报方面保持警觉,以免无意中触碰‘灰色地带’,影响供应链稳定。”
吴逸平今日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如此表示。
他说,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因为地缘位置、外交政策与中立立场,被视为区域“科技平衡者”。
“我们与中美双方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向来奉行不结盟与规则导向的对外政策,因而具备独特优势,能够在科技供应链中发挥桥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拓展与其他国际科技强国的合作关系。
“多边合作可助本地企业分散风险,更可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真正走向国际舞台。”
倡设高科技出口合规监管框架
面对日益严峻考验的环境,吴逸平也建议政府应未雨绸缪,研究设立本地“高科技出口合规监管框架”,以应对未来可能加剧的国际审查。
“中总建议设立高科技合规辅导平台或监管工作小组,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合规能力,包括合约审查、风控培训与出口流程咨询,避免受制于外部政策变化。
“马来西亚应继续强化与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领域的合作架构,同时也应积极拓展与欧盟、日本及韩国的科技标准对接,确保本地企业能在多边高科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吴逸平指出,鉴于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政府也是时候考虑是否应设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制定标准、合规监管及资源整合方面,协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业者稳健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取消部分芯片出口限制,被视为我国获取更多先进半导体芯片的契机,有望带动本地技术水平提升,并逐步进军价值更高的上游芯片设计领域。
然而,美国同步加紧对华为芯片使用的监管,凸显其遏制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意图,也反映出“科技脱钩”趋势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