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林上海资本获20年合约 管理与营运吉隆坡塔

(吉隆坡10日讯)林上海资本(LSH,03047,LEAP)宣布,接获政府颁发的吉隆坡塔(KL Tower)营运和维护管理合约。

林上海资本周一向马交所报备,由其子公司LSH BEST Builders私人有限公司与Service Master(马)私人有限公司成立的联营企业(LSHBB-SMMSB JV),在上周五接获首相署公共私人领域合伙单位(UKAS)的批准,负责上述项目。

文告指出,LSH BEST Builders公司将持有该联营企业的70%股权,剩余30%股权则由Service Master公司持有。

林上海资本非执行主席丹斯里林景清指出:“我们很荣幸获得政府聘用和委托,成为这项标志性的电信、酒店和旅游目的地的一份子。”

他续说,联营公司的计划,是通过现代化和翻新工程,重点打造零售、文化和娱乐空间,提升吉隆坡塔的潜力之余,也强化游客的体验。

“我们很高兴并期待可以实现令大马人引以为豪的吉隆坡塔愿景。”

此前,政府在5月29日透过建议书方式,决定把吉隆坡塔的管理权授予该联营企业,特许经营期为20年。

根据文告,LSH BEST Builders公司的业务,包括建筑、建筑相关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房地产发展业务。

Service Master公司则是一家成立于1989年的土著独资公司,是专门提供综合设施管理服务的先驱之一。

 

 
 

 

反应

 

言论

塔权争议与种族陷阱/南洋社论

近日,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更换一事引发争议。

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以“土著企业被边缘化”为由抨击政府,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则在一个公开场合反驳其“将商业决策种族化”的言论,并直指这是一种“特朗普式的政治操弄”。

这一事件再次揭示马来西亚长期面临的深层困境:种族议题如何被政治化,以及这种分化对国家团结构成的威胁。

吉隆坡塔管理权的争议,原本应止于商业逻辑——原合约期满,政府依法通过公开招标遴选更具竞争力的新营运商,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作机制。

然而,慕尤丁等反对派领袖却将事件转化为“土著权益受损”的问题,甚至暗示政府偏袒非土著企业。

这种叙事手法与2018年反对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的集会如出一辙:通过渲染种族危机,激起特定群体的不安情绪,以巩固政治基本盘。

种族议题争支持捷径

张念群将此类行为类比为“特朗普式策略”,即“不问是非,只求对立”的政治动员。其底层逻辑在于,马来西亚选举政治长期依赖族群票仓,尤其是占比逾六成的马来选民,使得种族议题成为政客争取支持的捷径。

种族化议题屡屡浮现,其根源可追溯至马来西亚复杂的历史与社会结构:

(一) 殖民遗产与“社会契约”的桎梏。英国殖民时期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固化了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在职业与经济上的分工,埋下族群矛盾的种子。部分政客至今仍操弄这一分化结构,激化族群对立。

(二) 经济不平等与身分政治的循环。尽管马来西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族群之间的经济鸿沟依旧明显。土著企业常被视为需政策保护的“弱势群体”,而少数族群则被贴上“掌控经济命脉”的标签,加剧社会观感不平衡。

要打破种族化议题的恶性循环,需从制度、文化与政治治理三方面着手:

(一)强化制度公正,消解族群标签。政府应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招标程序,确保所有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并由独立机构监督执行。

此外,应重新检视固打制等以族群为导向的政策,逐步过渡至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式,例如以经济弱势为依据推动扶贫,避免政策本身成为族群分化工具。

多管挣脱历史枷锁

(二)推动跨族群对话与教育。霹雳州议会近日建议设立“快速行动单位”应对3R(宗教、种族、王室)敏感议题,同时加强国民媒体素养教育,此举值得全国推广。

教育体系应强化公民教育课程,讲述马来西亚多元共存的建国历程,如吉隆坡早期华人矿工与马来领袖的合作经验,避免单一族群叙事占主导。

(三)严惩煽动性言论,重塑政治文化。法律应明确界定“种族煽动”的边界,对煽动性言论零容忍,尤其来自政治人物的言语更应受到社会与法律双重约束。政党亦应自律,摒弃将选举简化为“族群得票率竞赛”的旧思维。

我们认为,吉隆坡塔风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顽疾,也警示社会:若任由种族化叙事蔓延,国家将陷入内耗与停滞。

唯有通过制度改革、文化重建与政治问责,马来西亚才能挣脱历史的枷锁,真正迈向“多元卓越”的愿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