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杨璨萍:以受保者利益为先 用心经营客户达三赢

(双威镇27日讯)第27届全国华语寿险研讨会暨2025 IDA DAY迈入第三天,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顶尖讲师与行业领袖,为在场的逾3300名保险精英分享精彩演说,令众出席者受惠无穷。

由保险行销集团主办的这一年度盛事,探讨如何通过专业服务与团队合作,推动行业创新和个人发展。

主讲人:凯基人寿大铭通讯处业务经理杨璨萍(台湾)
讲题:服务如何为我创造源源不绝的转介绍

“不论做什么规划,都先以客户的利益为考量,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我们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双赢甚至是三赢局面,即帮到保险公司收到保单,我们赚到钱,客户得到保障。”

杨璨萍分享她在经营客户方面的秘诀,并传授如何透过服务来获得源源不绝的转介绍。

经历无数人生百态

她将自己在寿险行业26年的发展历程用“平凡”二字简洁概括。正是这份平凡,她日复一日坚持做定期联系(定联)工作。即使此行来到马来西亚,她依然风雨无阻,五天内已递出三份保单计划书。

在寿险业多年,她经历无数人生百态,更深刻体会到:最好的保单不是那份静静躺在抽屉里的计划书,而是那张已经生效并可发挥关键作用的保单。因此,她在向客户说明时,往往会鼓励对方当下作出决定,只为避免未来重蹈“来不及”的遗憾。

在客户经营上,她始终坚持“三心二意”:三心是用心、真心与耐心;二意则是真心实意、情真意切。

她特别提醒,做保险最忌讳的就是成交前频频登门、成交后却杳无音讯。业务员若无法持续经营关系,便失去了服务的意义。

60%客户转来自介绍

她始终认为,要常常关心客户,融入他们的家庭生活,把客户视如家人,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真诚的关怀。

她说,人际关系靠经营,客户经营要靠方法,因此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而她最擅长、也最喜欢的方法就是送礼,如初次见面送小礼物、成交时再送、生日或节庆继续送。她相信,真诚的小礼物往往是最快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

直到今年3月,她的客户总数已达到3087人,其中超过60%的客户来自于转介绍。

杨璨萍认为,成功没有捷径,神奇的技巧,不过是将简单事情的反复实践,就如她26年来,每一天都坚持做好保险这件事。

甘祖豪:强化成员凝聚力

主讲人:保诚保险组经理甘祖豪(马来西亚)
    友邦保险自身区域总监刘珅维少校(马来西亚)
讲题:打造高质量团队的关键

甘祖豪分享道,该团队至今已成功达成72位IDA(国际龙奖)成员,并立志打造马来西亚首支百人IDA团队。

他说,IDA对个人而言,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更代表国际荣耀、信任的积累,以及在寿险行业中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对团队而言,IDA能强化成员的凝聚力,让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同时也大幅提升团队在业界的品牌影响力。

“在整个行业层面,IDA树立了专业标杆,有助于提升行业地位与形象;同时,也能对社会与国家带来积极影响。如果能透过寿险行业让世界看见马来西亚,那将具有非凡的意义。”

甘祖豪提到,IDA不仅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能改变客户的家庭生活。作为主管更应以屠龙奖作为目标。

关于如何在团队内推动IDA。他指出,该团队成立IDA委员会,致力打造一个全力冲刺环境。而委员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探讨如何影响与带动更多人达到IDA。

他说,保险是一个“心情”行业,若从业员心情愉快,更容易成交更多保单。因此,公司特别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如在墙面张贴激励话语、IDA的意义,并设立IDA奖牌墙,强化目标感。

刘珅维:成功是团队动力源泉

刘珅维说,要打造高质量团队的关键,打好基础很重要。

他在保险行业耕耘29年,积累了一些小成绩,从最初的保险从业员开始职业生涯,24岁晋升为主管直至现在。

他提到,2018年被IDA奖牌吸引并定下目标,自己一定要做到,在短短两年时间,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至今,他仍深刻记得第一次获得IDA的情景,那是在疫情期间,通过邮寄方式收到;而另一个印象深刻时刻是受邀到北京,与当地伙伴进行经验分享,这不仅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激励。

他说到,IDA予他意义深重,本身生肖属龙,第二原因是获得IDA也彰显专业程度,同时也是高收入证明,进而生活质量也达到一定的程度。此外,IDA还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获得IDA有机会冲出海外,向海外大师学习。

刘珅维深知,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团队的动力源泉。因此,他将IDA奖牌摆放在办公室内,作为一种象征和激励。同时,还在墙面上张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和奖项要求,为团队创造了一个时刻充满正能量和向上的氛围,这不仅能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还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刘珅维也非常重视在团队中的IDA文化,为有志追求IDA的保险从业员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提升专业水平。

他设下团队唯一共同目标,即打造马来西亚第一支百人IDA团队,让团队共同朝向同一目标前进。

卢卓:保险业独有团队氛围

主讲人:友邦财务顾问财务规划师卢卓(新加坡)
讲题:你能匹配高端的客户吗?

在新加坡完成建筑学专业的卢卓,在毕业并入行工作8年后,逐渐发现自己当初的热爱,并不足以支撑面对职场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甚至只要电话想就会心跳加速,并且各种负面情绪和想法涌上心头。

而且,在行业的升职加薪机会有限,竞争激烈,身边几乎没有朋友,只有不断的职场竞争。

直至加入保险行业,才开始和同事们一起吃早餐和晚餐,甚至周末相约聚会,这样的团队氛围是她在建筑业中无法领略到的。

然而,促使卢卓转投保险业怀抱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当她意识到,30岁的自己,收入只有大学其他科系同学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令其感到无法接受,甚至觉得自己可悲。

那时的他想到,当初选择追随自己的兴趣,但为何30岁时,现实让其发现到,兴趣和面包不能兼得。曾经的真爱也在现实的磨砺下逐渐消失。

因此,卢卓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并重新规划人生,这时候遇到了人生中的恩师。两人首次见面就喝了三瓶酒,卢卓也下定决心,跟着恩师一起投身保险业。

她说,这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2021年9月,卢卓正式加入保险业,当时的客户是在新加坡中层白领同学,完成第一个IDA;第二年再获20位客户,其中企业家及企业高管客户占了5%,也完成第二个IDA,第三年及第四年的企业家和高管客户比例逐渐上升,也陆续完成IDA;今年依然达到IDA,而且客户皆为100%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

她认为,从大众市场到高端市场的成功,归功于她做对了四件事,即终身学习、团队合作、顺势而为及尊重过程。

她指出,在寿险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能向许多前辈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同时还可以借助平台不断前进。

 

 
 

 

反应

 

财经新闻

全国华语寿险研讨会启动 逾3300精英论道专业发展

(八打灵再也26日讯)第27届全国华语寿险研讨会暨2025 IDA DAY从25日起至27日盛大启动,逾3300名海内外保险精英和阵容强大的著名讲师,汇聚双威金字塔会展中心,展开为期3天的研讨会,共同谱写专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主办单位在星期五晚举行隆重的开幕礼及“荣耀之夜”颁奖礼,以表彰472位杰出的业界精英。马来西亚寿险公会(LIAM)总执行长马克奥迪尔(Mark O’Dell)、大会顾问兼保险行销集团创办人梁天龙、大会主席兼保险行销(马)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美菁、保险行销集团董事长梁涵英、总经理梁家和、大会讲师陈嘉虎等主要嘉宾联合主持开幕。

同时还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等海内外的3300多名保险精英、各大保险公司领袖及大会专题发言贵宾何飞鹏等24位名师也共赴这场盛会,一起见证激励人心的时刻。

按照惯例,大会在开幕礼当晚同时颁发多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年度全国各家保险公司、推动团队主管持续提升经营管理绩效、打造专业的保险团队,并鼓励团队持续增员和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做精的目的,重点肯定和激励保险从业员的长期付出与不懈努力。

奖项类别包括激励行业新秀的“新浪奖”、嘉奖长期耕耘者的“金冠奖”、象征崇高荣誉的终身成就奖,以及备受瞩目的杰出经理奖。

这项由保险行销集团主办的年度盛事,自1997年创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大马和新加坡寿险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

大会每年邀请海内外资深讲师进行专题讲座,并通过专业的交流与经验分享,致力于为马新寿险行业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大会也为优秀的从业人员打造一个展示成就、赢得荣誉的舞台,鼓励所有“保险人”以荣誉为核心,持续以用心、坚持和专业的态度,提供恰当的保障规划和优质的服务。

本届大会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主题,全面阐释了保险行业的专业精神,赞助企业包括AIA保险、FWD insurance BSN、Generali、大东方保险、丰隆保险、保诚保险、苏黎世保险以及Tokio Marine保险集团,《南洋商报》、IDA高研院及Adivsers财务顾问为大会的指定媒体。

秉承学无止境的核心,主办单位策划一系列主题讲座,讲师阵容涵盖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著名讲师,包括来自台湾的重量级主讲人何飞鹏、杨璨萍、廖京鵬、中国的王璐、韦正喜、张天天和新加坡的卢卓,大马讲师阵容则有陈嘉虎及潘联和,还有其他多名特邀嘉宾和分享嘉宾。

黄美菁:坚守初心提升专业

黃美菁强调,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习的盛宴,更是思想的碰撞,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她指面对过去一年市场挑战与环境的快速变化,寿险精英们展现出不屈的韧性,坚守初心,将保障送至千家万户,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履行保险人的责任。

她坦言,在科技创新和全球大环境的影响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许多职业面临挑战,但保险作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保障服务依然重要。因此,保险从业员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保持坚韧,持续提升专业能力至关重要。

黃美菁指本届研讨会主题“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是保险人的信仰,也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

“‘正德厚生’寓意以正直的品德为基石,为社会提供长远稳健的保障;‘笃学敏行’则提醒从业员需不断学习精进,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产业升级。”

她强调,保险从业员不仅是保单的销售者,更是客户的风险规划师和财富守护者,应以提升个人专业和社会形象为己任,通过稳健的经营模式提供更精准服务,持续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

马克奥迪尔:信任与客户为本

马克奥迪尔表示,本次大会一直是促进行业人士事业发展、知识交流和行业协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标准与声誉。

他强调,保险是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行业,本届大会主题引发了深刻的共鸣,提醒从业员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以客户利益为优先考量,方能成就长久而卓越的职业生涯。

2024年杰出经理奖得奖人:

冠军

·刘彩凤

·李雨郿

·甘志明

亚军

·刘俊辉

·曾俊木

·梁为茳

·符策均

季军

·陈国荣

·陈志祥

·拿督曾凤玲

·陈艳凌

·李愷蔚

·叶慧心

·邹南辉

Advisers金冠奖终身会员:

·江家伦(当届)

·余国铭(当届)

·许蔚駗(当届)

·王辥金丽(当届)

·李雨郿(连续6届)

·拿督叶韦宏(连续6届)

·阮美莲(连续5届)

·赖保桦(连续5届)

·孙诗祺(连续5届)

·陈燕丽(连续4届)

·陈慧芳(连续3届)

·曲舒翊(连续3届)

·朱宴婷(连续3届)

·拿督沈山坭(连续3届)

陈嘉虎:须先了解自己

主讲人:大会讲师陈嘉虎

讲题:一念圆满:在寿险业达致圆满成功之道

“人生没有极限,只有我们自己画地自限。”

陈嘉虎说,人往往困在自我设限中,若想要突破极限突破自己,必须先改变自己,但前提是先要真正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人总是关注别人,忽视了自身是否已做到最好。

他说,要想他人有所成,自己必须先做好榜样。

他认为,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他发现这句话仍不够完整,真正最重要的是授之以余,帮助他人更了解自己,才能做到代代有余。

换句话来说,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让人了解自己方为上上策。

他指如今每个人常陷于忙与盲之中,结果医生都未曾真正遇见过自己。若未能遇见自己,便无法疗愈自己,就做不到陪伴自己,因此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迈向“达己”之路。

杨璨萍:保险实现梦想

主讲人:凯基人寿大铭通讯处业务经理杨璨萍(台湾)

讲题:生生不息的保险事业

“我是追着IDA长大的孩子。”

杨璨萍披露,本身在大学三年级担任经理私人助理,一年后主动向主管提出转换业务岗位:“坦白说,最初的起心动念很简单,那就是为了要赚钱。

“保险不是我梦想的行业,但却实现了我所有梦想,第一次出国至26年来,一共到访40余个国家。”

然而,命运的一次安排深深触动她。人生中第一位癌症客户理赔,正是她的父亲。这次的经历不仅成为了她看见保险的真正价值,向他人推销保险的真实个案,也让杨璨萍知道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再换工作,她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事业。

她披露,职域开发、陌生拜访及转介绍是自身推销的3把刀,也是打下寿险业的基石。在寿险业26年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立志要做一个有温度、优秀及专业的保险业务员。

她也分享6大秘诀,以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1.新动力要向法拉利一样快速。

2.不找任何失败的借口。

3.为了梦想持续不断的改变自己。

4.让自己成为诚实面对自己的人。

5.让自己成为超越自己极限的人。

6.让自己成为感恩报恩的人。

韦正喜:当风险告知人

主讲人:中国太平高级理财规划师韦正喜(中国)

讲题:预见·遇见-退休规划,你知多少?

“作为保险从业人员,要有超前的意识、穿越的意识,警惕自己,成为风险告知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出现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凸显了健康风险得到认同。韦正喜在从事保险业经历数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便选择将健康险作为事业发展方向。

他指老龄化是世界文明、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人类寿命在医疗技术进步下延长,80至90岁的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而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占比会越来越高,老龄化将成为未来不可忽视的趋势。

他说,人类的需求和年龄息息相关,年老退休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力期、照护期及关爱期,作为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前瞻性,站在未来的角度规划当下,做好保障准备。

韦正喜指年老退休需要规划的三件事:财务、资源及健康,并且需根据未来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他指自己并非在宣扬焦虑,而是在预见未来,只有通过前瞻性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老年挑战。

“美好人生来自于提前规划,最重要的是对风险的规划,而长寿将成为未来人们最大的风险,唯有提前规划,才是解决这风险的最佳方法。”

廖京鹏:成功从约访开始

主讲人:富邦人寿廖京鹏处经理

讲题:梦想引路人-掌握成功招募的关键

“大型招募活动成功关键从约访就开始了。”

廖京鹏分享多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众人了解不过度事前预演,透过体验式学习,掌握到成功招募关键。

他谈及大型招募活动的成败关键,从绩效追踪、约访、陪同到会后会的跟进4大步骤。

他指在约访前,有一件事必须明白,当讲师“稀缺”,越难接触的人越能吸引他人趋之若鹜。因此,他建议要谨记ABC法则,即“传教逻辑”,这可以直接运用在大型招募活动中。

接下来是陪同的环节,必须全程陪同在约访者旁边,确保不轻易离席,积极回应主讲人的内容,并避免打断主讲人。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约访者的疑问,应在会后解答,而非在活动过程中直接打断,影响聆听体验。

他说,听觉是唯一无法自主关闭的感知系统,因此可以训练伙伴用听觉沉浸式学习,这样即使没刻意学习,也能自然记住重要信息。

廖京鹏提到,不管认同与否,趋势是不可逆的,到了某个时间点就会发生。就像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变化速度快、效率要求高,所有工作都在追求倍增效应。在这种背景下,大型招募活动“一对多”的模式在选择人才方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他指团队主管的天职就是支持伙伴发展成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