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李兴裕:美国关税冲击收入 大马减财赤恐不达标

(吉隆坡7日讯)考虑到美国即将实施新一轮进口关税制度所带来不确定性,大马或将面临财政收入骤减,削减财政赤字不达标的风险。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表示,根据2025年财政预算案,政府原定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削减至3.8%,为疫情以来首度低于4%。不过,随着调高税率及削减补贴等紧缩措施被迫延后,达标的难度大增。

由于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外部冲击,政府在财政上采取更谨慎策略,推迟增税与削减补贴。

政府原定于本月1日实施的销售及服务税(SST)扩大征税范围计划,在最后一刻被宣布推迟,涉及超过4000项新商品,预计原可为国库带来50亿令吉收入。

与此同时,政府也暂停了原定6月落实的RON95汽油补贴合理化措施,并考虑改为只排除最高收入的前5%国人,或透过身分证识别系统进行两级定价,以减少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

或加码电费补贴

此外,大马也将面对7月电费上涨14%的压力,政府可能需要在原有60亿令吉补贴基础上进一步加码。

与此同时,政府最新公布的今年首季GDP初步增长率仅为4.4%,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也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远低于2024年第二季的5.9%。”

自4月2日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该中心已将我国在今年的GDP增长预测从5%下调至4%,预料整体经济将面临下滑1至1.5个百分点。

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李兴裕表示,尽管短期内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高,但若逆风持续,2026年恐面临更大衰退风险。

美国宣布向大马征收24%的关税,但已暂缓执行90天。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本周一(5日)在国会特别会议上表示,若正在进行的谈判取得进展,美国有可能减少对大马实施的对等关税。

尽管如此,安华认为,我国今年仍可能无法达致经济增长4.5至5.5%的目标,而政府将在美国关税政策最终定案后,重新调整该预测。

反对党领袖拿督斯里韩沙再努丁、峇眼国会议员林冠英,以及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皆呼吁政府暂缓电费上涨与销售及服务税扩展计划,以减轻企业与民众负担。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出口商避关税奇招 在美开空壳公司收货后即“倒闭”

(纽约21日讯)虽然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下调至30%,但中国商人依然出奇招避税!

根据美国《CNBC》报道,中国商人除了透过货值“报小数”外,更有出口商在美国注册的空壳公司,收货后立即“倒闭”规避关税。

这种“轮回式诈骗模式”,已引起美国当局关注。

根据报道,部分中国出口商透过报关公司或货运代理,以“含税送货(delivered duty paid, DDP)”名义向美国买家提供优惠方案,声称卖方会承担所有关税成本,但实际是“报小数”低报货值、误报商品种类等方式,令应缴关税大幅下降。

更有中国出口商更在美国成立空壳公司作为“进口人”,当美国海关追讨税款时,这些公司拒绝缴交,任由政府部门没收担保金,然后立即“倒闭”结业逃避缴税,然后再注册新公司,继续如法炮制。

空壳公司运作流程

1.注册空壳公司:中国出口商或其合作的报关代理,在美国注册一间有限责任公司(LLC)作为进口商,注册人可使用虚构地址、邮箱、或代办身分,成本仅数百美元。

2.申请报关保证金(Customs Bond):根据美国海关规定,进口人需向保险公司购买报关保证金,通常以5万美元(约21.5万令吉)起跳,用来扣取未缴关税。

3.报关时低报或错报:这些空壳公司在提交报关资料时,会故意低报货物价值、误报商品类别,令美方海关系统计算出的应缴税额大幅降低。

4.进口后“走数”:当海关发现关税被低报而追讨差额时,这些公司往往不回应、不缴款,让保证金自动被没收。

5.“倒闭”及再注册新公司:这些空壳公司一般不会申请破产,也不会留联络方式。他们会直接关闭公司,电话、邮箱、网站全数停用,然后再用相同模式于新身分下注册另一间新公司,继续接收货物,形成一个“轮回式诈骗模式”。

美企或面临法律风险

由于美国海关仅抽查部分货柜,这类逃税方式难以实时发现。美国媒体引述当地律师大卫·福格指出:“这些公司根本不打算长期经营,他们只是用来收一批货后关门大吉。”

根据业界内士透露,不少中国出口商甚至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协助客户代为注册公司、报关、买保证金、低报货品价值,运作门槛极低。

不少美国企业为求压低成本,乐于接受这类“税前价”交易,但专家警告,无论是否知情,若被发现牵涉报关欺诈行为,仍可能违反《虚假申报法》(False Claims Act)及其他联邦法律,甚至被追讨补税或面临刑责。

美国加强执法

面对庞大进口量,美国海关目前只得抽查部分货柜,导致不少逃税行为未能实时察觉,有专家估计,2023年因各种逃避关税行为,美国损失金额高达1300亿美元(约5590亿令吉)。

司法部近日亦发出指引,将打击关税逃避列为首要执法目标之一,未来或将有更多案件被调查及起诉。

除了政府税收受损,守法商户亦面临压力。有美国进口商直言,公司正面临高达55%的进口关税,但若竞争对手能透过非法方式逃税,就会大幅压低售价,导致守法企业丧失利润与市场空间,形成不公平竞争。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