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应买价值股还是成长股?(上)/冷眼

最近有三件事,引起我的兴趣: 

①南洋商报3月17日的社论题目:“巴菲特:投资黄金很愚蠢!” 

②同一篇社论中抛出一个问题,值得所有投资者深思:“2008-09年金融危机以来被压抑的价值股是否会主导下一轮牛市?” 

③财政部长说:由进入职场时起,每个月存500令吉,以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40年后退休时可成为百万富翁。 

表面上看起来,这三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都有联系,请听我细说。

买黄金“愚蠢”有二因

① 首先是:巴菲特为什么会说“投资黄金很愚蠢”?

理由是4年前每安士黄金价为1400美元,现在是1700美元,10年的年均复增长率为1.96%,大约等于现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 

假如你把1400令吉存入银行当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96%,利上加利(复利),10年后可取回1699.91令吉。 

所以,买黄金作为投资,跟把同额款项作定期存款,回酬不相上下。 

问题是:黄金价格有波动,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能不能够取得1.96%的回酬,就很难说,而定期存款所取得回酬是肯定的,没有风险,故从投资回酬的角度看,定存低于买黄金。 

我们知道,没有人可以靠定存利息致富,因为要致富,年均复合增长率要比较高(比如10%-15%),而且是要回酬稳定才能做到,黄金没有这两个条件,故买黄金作为投资是“愚蠢”的。

非蓝筹股就值得买

②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社论所抛出的一个问题:在未来10年中,价值股和成长股,那一种可能主导牛市? 

如果如社论所问的:“价值股抬头,要是继续飙升,会否推翻过去10多年来增长型股票的主导优势?” 

又说:“过去10年极不受待见的能源指数,今年来上涨了38.58%,银行金融上涨27.8%,年初至今,福特上涨40%,特斯拉下跌近18%。” 

“疫苗面市后,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企业的基本面,涨幅逐渐转向有盈利的公司”。 

显然这位主笔是在暗示价值股将“成为下一轮牛市的赢家”。我希望我没会错意。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散户应弃成长股,买价值股。 

这样的做法对吗? 

要兼得价值与成长

我在去年月出版的“决战股市终极方案”一书中,第一篇就是“郭鹤年的股票值得投资吗 ?”结论是郭鹤年的旗舰企业 “玻璃市种植”是最佳蓝筹股(价值股),但不适合散户买作投资。 

理由是在过去11年中,玻璃市种植的净利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1.66%,股价只由RM15.96涨至17.58,只起了1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88%(不到1%),甚至不如投资黄金和定存,散户如何致富?如何能达到财务自由? 

当我50年前开始进入股市时,股市老前辈对我说:“股票嘛 ,只要买蓝筹,长期收藏,就可致富”。我当时奉为金科玉律,但我是基本面的忠实信徒,就没买价值股,也就是遵从基本面选出的股票(这就是我写“谈价值基本面和成长”一文的原因,因为我发现有不少人分不清这三者的含义)。

但持守多年,所获微不足道,我开始怀疑买一般人所迷信的价值股(蓝筹股都是价值股)是不是明智之举。 

后来我翻读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发现如果没有成长,买蓝筹股,尤其是本益比高的蓝筹股,根本不可能达到财务自由,所以我不买蓝筹股,转而买成长股。但我附带两个条件,有关成长股必须要有股息(D),而且股价(P)合理。

这就是“终极方案”产生的背景,也是我给方案中“成长”(G)50分的原因。 

雀巢和东方实业,从价值的角度看,都堪称是最棒的价值股,但是由于没有成长,投资5年,都无法获利,散户资金有限,如何能达到财务自由? 

请不要误会,以为我“反价值”,不是的,我是“价值”的忠实拥护者,但除非有成长,我不会买蓝筹股(包括价值股)。

下篇:“年均复合增长率”致富关键

-------------------------------------

推荐视频: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反应

 

名家专栏

诈骗猖狂小心为上/万年船

上周政府正式向脸书和抖音社交媒体平台建议,严厉贯彻不准13岁以下儿童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禁令。

万年船真是老糊涂了,这不是已经明文规定了的吗,为什么政府还有建议?

难道他们没有管辖或执法的权利?

听起来这有点像电影禁令,电影院应该帮忙执法,务求年龄不符合18禁的电影的青少年或小孩,不得观赏这些电影。

那么,社交媒体有遵从这些禁令吗?

该严的地方不严,这就是本地执法机构的问题。我要提出的不是13岁禁令,而是充斥许多诈骗案件的社交媒体。

容易掉入陷阱

只要稍微浏览脸书,便可以发现,十则广告之中,有4至5则是关系到投资名人邀请我们参与该名人的投资讲座或投资课程。

这些广告,光明正大的用上这些名人的肖像,还写上他们的背景,宛如他们自己的现身说法。

人民一不小心,或者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很容易就掉入陷阱之中。笔者稍一留意,原来鼎鼎大名的资本投资基金经理陈鼎武,或本地著名投资大师冷眼赫然就在其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崇尚资本增长,将收益再投资,不鼓励派息的陈鼎武先生,竟然向观众推荐一个大马12项高股息的股票讲座,这让我忍不住将此广告摄影下来,发往资本投资询问。结果的回答当然是这是诈骗广告。

有人举报才调查?

我们很不明白的是,在马来西亚,何以这种摆明是欺诈,甚至滥用肖像权,已经严重侵犯了个人私隐权,但是不见当局严加执法。

难道真如许多人回应的那样:警方必须在有人举报的情况之下,才开档调查?而又必须有人蒙受损失,才有开档的理由。

难道脸书等提供广告页面的社媒,不应该负上一些法律责任?

这些社媒在接受广告合约时,应该严正对待负责人,不得胡乱使用未得授权的肖像,否则它们将共同面对被起诉的后果。

这几位愿意分享他们的投资心得的投资师傅,被这些诈骗集团偷龙转凤,面对难以计算的名誉损失,而且,也可能因为举报无效,怕人家误会他们参与诈骗,因此退隐,失去教育群众的热忱。

大马交易所应该采取主动,和执法单位,还有受害的投资名人,共同向社交媒体如脸书等宣战,取缔违法广告,将一片污浊云端扫清,让散户免于受骗,得以向正道投资学习。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