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银行“商业圈”计划 拓展多美人脉与曝光率

吴逸平
由马来西亚大华银行(UOB)推出的“商业圈”(The Business Circle)计划,该计划提高了多美集团(TOMEI,7230,主板消费股)的曝光率,也为该集团带来了更多客户。
“商业圈”计划旨在为企业家和商业领袖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家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
多美集团第二代领导人拿督吴逸平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分享了他参与这个计划的目的,以及该计划如何帮助多美集团扩大业务和拓展人脉。
也是该集团董事总经理的他认为,该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协助该集团提高曝光率。
“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向之前可能从未听说过多美集团的人士介绍多美集团。当然,我们不会一开始就去推销产品,而是先建立信任,与这些企业家结为朋友关系,然后再探讨合作机会。”
他分享道,在这个计划中,他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特别是许多第二代的企业家。
通过这个计划,使他有机会与这些新一代的企业家交流及分享经验,同时也获得了拓展商业网络的机会。

多美集团在IOI城市购物中心开设分店。
获得许多新客户
“这个计划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社交平台,更多的是让我们有机会去学习商业知识。大家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互相认识、分享和探索合作机会,这对我而言非常有价值。”
他也相信,这个计划能够有效与其他优秀企业家展开合作机会。
询及“商业圈”计划是否对多美集团业务有实际帮助时,吴逸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通过这个计划,我确实获得了许多新客户。”
他进一步解释,参与这个计划的企业家都是具有信誉的良好企业,这也让企业间的合作变得更加轻松,因为从一开始,就已经建立了信任。
吴逸平始终相信,信任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他也强调,建立信任才能带来长期的合作关系。
“当客户信任你,认识你,他们自然会在需要时考虑与你合作。”
通过“商业圈”计划,吴逸平和多美集团不仅在国内市场中获得了更多机会,也通过这个平台拓展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多美集团迎来55周年庆典,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尤索夫(左八)与众董事一同切蛋糕庆祝。
迎合时代改变管理方式
在接手公司初期,吴逸平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家族企业内部复杂的股东结构,这种状况极大限制了公司的管理效率,也增加了内部分歧的可能性。
他说,当时的管理确实非常分散,许多股东都参与了各个分店的日常管理,利益冲突时有发生,效率也难以提升。
他深知,要想让多美集团真正发展起来,必须从内部入手,简化管理结构,统一决策权。
因此,吴逸平开始了他的第一项大规模改革,即把多美集团的所有分店合并到一个控股公司名下。他通过不断的沟通,逐步说服股东放弃各自的管理权限,将股份统一到集团层面。这不仅解决了内部管理分散的问题,也让公司能够更集中资源进行统一规划。
财务重组
在这一过程中,吴逸平遇到了不少阻力。许多老员工和股东对这种改变感到不安,担心自己在新的公司结构中失去话语权。然而,吴逸平通过多次会议和与股东的个别交流,耐心解释改革的必要性。他强调,若公司希望进军更大的市场,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
在成功完成公司结构的整合后,吴逸平着手进行多美集团的财务重组。这一阶段,他凭借自己在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为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财务规划,确保集团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坚实的财务基础。
他通过引入更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集团每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盈利评估以及未来收益都能够被精确追踪。在财务透明化的同时,他还加强了公司内部的审计机制,确保所有交易都有据可查。
吴逸平指出,在他接手公司时,当时珠宝行业的许多交易是仅凭口头协议完成,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和审计跟踪。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财务风险,也让集团难以获得银行的融资。
为此,他在集团内部引入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System),将珠宝的整个生产链,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部纳入系统化管理,此举大大提高了集团运作的效率。

吴德芳(左四)在公司董事的陪同下,主持上市鸣锣仪式。
克服挑战
吴逸平坦言,改革初期的确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来自老员工的质疑。然而,他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与员工定期交流,逐渐赢得了团队的支持。
“我告诉大家,我们的目标是上市,而上市有很多合规要求。我们必须逐步改变公司管理的方式,虽然老员工起初会比较慢热,但他们最终理解了变革的必要性。”
他也分享道,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与其他珠宝行业一样,金融风暴也为多美集团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这让他体会到什么是“危机就是转机”。
吴逸平决定加速推动公司业务,并且在随后几年里,该集团开始在各大购物中心开设分店,大大扩展了业务版图。
从传统家族企业走向上市
自1991年加入父亲吴德芳创办的多美集团,吴逸平经历了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上市公司转型的漫长历程。
在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他也分享了自己接手公司以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通过结构重组和现代化管理推动公司迈向新高度。
在家庭的影响下,吴逸平从小就培养了对珠宝行业的兴趣,并在完成学业后决定回到家族企业,协助父亲一起发展公司。
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不仅从中学习了该集团的运作模式,也了解到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
他说,在1991年他完成硕士学业后回到马来西亚,便加入到公司工作。他回忆道:“从小我就跟随父亲了解公司运作,一直想要完成学业后回公司帮忙。我看到父亲一个人经营,觉得很辛苦,所以我下决心要回国支持他。”

多美集团线上黄金交易平台推介礼,由时任财政部副部长拿督林祥才主持。
首家网上买卖黄金珠宝行
经过多年的准备,多美集团终于在2006年成功在马来西亚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并在2007年升主板,成功将原本的家族企业转型为格局成熟的营运企业。
同时,这也标志着吴逸平的战略构想终于实现,也为集团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知名度和资本支持。
上市后的多美集团不仅扩展了国内市场,也逐步进军国际市场,将旗下产品出口至亚洲和欧洲市场,该集团逐渐成为了知名的珠宝品牌。
他说:“上市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回忆道:“在上市后的几年里,集团加速了在全国范围的扩张,尤其是在各大购物中心开设了多家分店。”
他也意识到,单纯的珠宝零售业务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为此,他开始为集团探索更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美集团秉承与时并进的精神,在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网上买卖黄金的金钻珠宝行。
值得一提的是,其父亲鼓励同行推动金饰出口,亦创办学院,这是我国首间开办珠宝设计和宝石鉴定课程的私立学院,孕育了不少珠宝业的艺术专才以及工艺的传承。
领导强调沟通与信任
谈及自己的领导风格,吴逸平强调了“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
他说,集团就像一艘船,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所有人也共同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前进。
“此外,父亲也给予我很大的信任,这使得我在接手集团时更有底气进行改革。”
在2015年多美集团成立47周年之际,当时集团已经有了国际和本地业务,考虑到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他决定聘请顾问,协助集团转型,也重新调整了公司结构,成立了产品开发团队,包括珠宝部门和黄金部门,同时也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客户参与机制。
吴逸平还提到,父亲对他的最大影响是“稳健与永续发展”的理念。他说,父亲从未要求他把公司做到多大,父亲更看重公司的永续性。父亲曾对他说:“先做小,后做大。”通过坚持这一理念,吴逸平带领多美集团从一个家族企业发展成为了一个上市公司,并继续向新的高峰迈进。
大华银行携手马交所 助力中小企减碳进程

黄慧慧(左)与法迪尔,正式推出双方的合作计划。
(吉隆坡15日讯)大马大华银行(UOB)与大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宣布合作,推动中小型企业(SME)落实永续发展,推进减碳进程。
大华银行称,与马交所的合作,是其永续发展加速器计划2.0(SAP 2.0)的核心部分,未来该银行的中小企业客户将可获取马交所提供的集中化永续性智慧(CSI)方案,从而降低计算碳排放的难度,并促进减碳方案的运用。
大华银行在2023年10月首次启动SAP 1.0计划,旨在通过大华银行永续发展指南和U系列客制化融资方案,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有关永续议题的基础知识,并协助他们开启环境、社会及监管(ESG)之旅。
大华银行大马总执行长黄慧慧通过文告称,SAP 2.0计划除了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方案配套,该银行也将资助其中小企业客户的马交所CSI方案签订费用。
“我们很荣幸,成为首家与马交所在这方面合作的银行伙伴。”
马交所总执行长拿督法迪尔莫哈末则在文告中指出,本次与大华银行的合作,标志着该机构在扩展CSI生态系统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将惠及更广泛的企业。
除了马交所,大马大华银行同时也与Control Union公司,以及大马DHL Express达成合作,提供关于排放数据保证、绿色认证、绿色物流、能源效率与再生能源计划等方面的一系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