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医疗费用10年涨50% 3挑战致国人难储蓄

(吉隆坡30日讯)我国医疗费用在过去10年飙升至少50%,让国人对健康的担忧远高于邻国新加坡,受访者认为,生活成本(83%)、经济放缓(83%)及医疗成本上涨(82%)这3大挑战,是让他们对实现长期储蓄目标缺乏信心的主因。

上述是宏利亚洲健康调查今年3月对1038名大马人进行调研,所得到的结果。

结果显示,财务挑战乃因医疗费用增加而加剧,尤其是心脏病占55%、糖尿病48%、癌症45%和中风41%,都属于地区最高的病例,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相应数字分别为38%、32%、43%和34%。

大马宏利人寿保险(MANULIFE,1058,主板金融股)总执行长维芭科本说,医疗保健通胀对国人来说是一个明显且现实的问题,并加剧了未来财务准备的不确定性。

 宏利首席产品官林顺裕在记者会上指出,医疗通胀无法避免,预计2023至2024年的医疗通胀率为15%,费用增长原因包括医疗科技和治疗方式更先进,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和药物费用更高。

“2014年至2024年这10年里,医疗通胀率至少增长50%,当中,以骨痛热症为例子,医疗费用从2014年的4000令吉,增长至2024年的7000令吉,涨幅高达75%。”

随通胀调整
保险永远不是负担

针对医疗成本增加,一些人会将保险视为财务重担,宏利首席营销官王妍燕认为,很多人对保险有误解,保险永远不是一个负担,投保者应通过咨询顾问,从负担得起的保单开始。

“医疗保险就是财富保障,若我们有保险,就不用自掏腰包。”

她还说,保单可以随着未来生活方式和通胀进行改变,为此,建议每3至5年重新检讨保单 。

我的未来就绪指数
满意程度区域最低

据今年调查新增的“我的未来就绪指数”(MyFuture Readiness Index),国人的整体理想健康感得分为87,但实现未来目标的信心得分是73,对目前财务状况的满意程度是区域中最低。

上述调查以1至100分衡量消费者如何看待其当前和未来的身体、心理和财务状况。

对于目前的财务状况满意程度,大马的得分为63%,是区域中最低,低于邻国新加坡(65%)和香港(69%)。

调查也发现,已婚夫妇(67%)比单身人士(56%)有更高的财务安全感,而在夫妇中,有孩子的人感觉更舒服。

为更长寿命、退休和意外的医疗需求做好准备,受访者主要长期财务目标是完全无债务(39%)、储蓄未雨绸缪(38%)、财务自由(34%)、有被动收入(32%),及满足医疗保健需求的足够储蓄(28%)。

受访者认为,自己需要更好的财务和健康规划,包括购买有效的医疗保险,以及寻找储蓄工具,确保有足够的退休基金和养老金福利,以保障晚年的财务状况。

调查发现,大马单身者往往比已婚者拥有更少的储蓄产品、保险覆盖和投资产品,为此他们更担心财务状况,不过,他们却认为婚姻可能有助改善未来的财务问题。

视频推荐 :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医疗与教育虽进步 待遇与资源有待改善

报道:林之文

中国医疗与教育在高比例的医保覆盖、普及教育表象下,亦存在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弊端,政府除了投放资源,亦要加强尊重专业的变革。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近年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广受全球瞩目,不过由于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较前阶段更加着力于发展工业生产力,因此,在涉及根本民生福祉的医疗、教育范畴,中国却好像仍未拿得出堪为国际典范的成绩。

在高比例的医保覆盖、普及教育表象下,许多长期存在的沉重顽疾至今都未获解决,包括地区性资源分配不均、从业人员待遇不公,抑或学术研究不端等行为,都加剧了体系内的各种矛盾。

中国亟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改革,包括通过改善医生、教师的待遇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在医疗、教育一同实现均衡、公平且可持续的发展。

医保覆盖率逾95%

诚然,就基础制度与硬件建设来说,中国近年在医疗、教育两者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譬如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方面,全国基本医保的参与者人数逾13亿之多,覆盖率达95%以上。硬体建设方面,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从20年前不足3张,大增至现时的7张床位以上。

教育统计数字同样不乏亮点,包括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入学率分别超过95%及90%,以及中国大学全球排名节节上升,这些都能反映出中国在普及与改善教育的努力。

尽管如此,中国医疗体系今天依旧面临不少挑战,当中最主要的肯定要数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偏远落后的农村患者,往往难以及时获得高质量医疗。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中国东部共有逾400万名城市卫生人员,而同期中部、西部分别都只有不足200万人。

农村卫生人员也是东、中、西三部分各占约200万人,显然无法对应农村实际地理的分布情况。

台港医疗是镜子

至于以省市计,北京每千人口便有将近5名执业医生,其他省份顶多2至3名左右,亦即彼此相差在1倍或以上。

尤其跟台湾与香港比较下,中国大陆医保保销范围不足的短板会更为突出。

台湾实行的全民健保系统具有高度包容性,几乎涵盖所有常见疾病及药物,乃至多项高成本罕见病药物,同时主要开销均由保险支付,个人自付比例甚低。

香港医疗纵使碍于人手短缺,做不到中国、台湾那样广泛而深入的覆盖,但胜在整体服务价廉物美,公立医院对于本地居民来说费用低廉,中产或富人阶层亦有其他更高质私医选项。比照之下,中国近年虽已积极改善相关问题,无奈在处理罕见病、分担昂贵开销上终究未及台港。

农村城市资源失衡

类似医疗的情况,中国教育一样有城乡与地区资源分配失衡现象,优质学校和教师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

在此之上,接受学校教育还是所有青年的必经阶段,可是低收入家庭基本没法承担高质量的辅导教育,而天赋出众或家境优厚者,甚至额外享有出国留学的选择,同时公开考试又存在户籍限制、自主命题等一类地区的分野。种种因素加剧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条件落差,并为他们带来沉重的竞争与经济压力,与真正的教育平等距离颇大。

拖累中国教育的还有教师质素良莠不齐,近期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即是这一点的明显体现。

去年国外出版机构严查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大量论文被揭发有造假嫌疑而遭撤回,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随即向各院校发出《关于开展撤稿论文自查的通知》函件,加强清查国内学术不端行为。

到今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首批15宗案件,其中竟牵涉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中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重要医学院。应当强调的是,此问题同样适用于受要求发表论文的多数中国医生。

认知比物质投资更重要

应对前述问题的其中一个出口,可能就是改善教师和医生的待遇。

现时偏远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教人员,薪酬福利跟发达城市的同行相比差距太大。

倘若能将各地人员待遇差异缩小,那应该就能促进均衡的资源分配,吸引优秀人才进驻到原先环境比较差的地区。除此之外,改善基础薪酬,亦能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关键作用,毕竟只有在教授、医生毋须依赖发表论文来提升收入或晋升时,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专注实务教学和临床实践,而非追逐华而不实、未必直接裨益社会的象牙塔游戏。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当医生和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其专业责任感也将随之提升,消弭过往因待遇低下造成的消极工作态度,进而提高他们给予病人、学生的服务和教育质量水平。

正好香港在这两方面的体系都可谓举世闻名,甚至吸引不少中国人前来接受治疗或教育,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中华大地,完全能够做到价格合宜和质量兼备的服务。通过对从业者提供合理的补偿,从来都是发展某项专业的重要基础,也是真正尊重该专业人员的唯一途径。

对于现今中国而言,确立这种认知或许要比具体的物质投资更重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