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强劲不输猫山王 投资者劳勿觅地种油棕
报道:张燕萍、苏韵鸰、邹丽华
(劳勿23日讯)数年前一度因价格低迷而被放弃,如今则因价格节节上升而转身变“凤凰”,有者纷纷找地种油棕。
据了解,在过去三四年,由于棕油价格低迷不振,在同一时候,猫山王榴梿的市场和价格却大好风光,导致劳勿地区至少有六成的油棕园,已经被猫山王种植取代。
当时,不少油棕种植业者,除了纷纷改种猫山王,也有一些不惜降价抛售油棕园,卖地养老。
然而,随着油棕价在近几个月来涨势迅猛,让市场情绪好转,投资者又纷纷到乡区地带物色农业地,以便大规模种植油棕。
根据中介向《南洋商报》透露,油棕价格回升后不久,在今年约3月间开始,便有人到来投石问路,以购买芭地种植油棕,平均一个月会有3至4宗咨询案例;询问者中,以大规模种植业集团居多。
不过,在劳勿,空置的土地已经进入一地难求的阶段,因此成交量有限。
“油棕种植被喻为长期投资,同时我国出口油棕有强劲的表现,如今前景一片大好。平地每一英亩种有棕树的芭地,至少叫价10万令吉或以上。土质和地理位置理想,有种植油棕的芭地,价格甚至可飙至每英亩至少由15万令吉起跳。
“对于种植业者来说,水源和位置是否方便是他们物色土地的主要考量,同时也必须要确保有关土地是适合种植的。”
中介表示,劳勿曾经也是油棕种植规模大的区域之一,不过,随着猫山王榴梿业发迹后,加上棕油价格欠理想,许多小园主已经把油棕砍伐,改种猫山王。以劳勿为例,至少有60%的油棕园,如今已经被猫山王种植取代。
“不过,市场上,空置地已经所剩无几,欲脱售种有油棕果的园地也不常有。目前只有马来保留地是多空置的。在找不到土地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也跟保留地的地主,以租赁方式开拓油棕种植。
“地价在近年已经水涨船高,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信投资者还会继续往这方面作出投资。”

许亚立
翻种油棕成本高
劳勿原产业种植人公会顾问许亚立表示,油棕价格一再创新高,使到它再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他说,在近期,确实有不少外地的投资者到来物色土地,不过劳勿的大多数农业地都已经被发展成为猫山王种植。虽然如此,也还有一些小园主在经营着小规模的油棕园。
“面对人力问题,他们一般都交由承包商管理。
“翻种油棕的成本高,至少要等上3至5年才有收成。”
他表示,数年前,油棕价格一度疲弱无力,导致许多小园主纷纷转向经济效益高的榴梿种植,一些则干脆脱售土地。当然,随着猫山王价格的扩张,也推高了土地价格。
他说,目前,有能力的小园主都把油棕园的收入视为稳定收入,因此一般都不会脱售;即使脱售,其价格也以地势高低以及地理位置作为定价准绳。

张福
劳勿一地难求
双溪吉流新村前村长张福则表示,劳勿许多原有的油棕种植地,如今都纷纷改种猫山王。
他说,油棕在数年前一直处于低迷的情况,导致许多小园主都处在无收入,一些甚至还面对亏损的情况,因此,他们都改种榴梿,一些则选择脱售。
如今,随着油棕价格看俏,前景也一片大好,自然地就会吸引投资者到来探寻商机,地价也因而攀高。
“不过,劳勿目前已经进入一地难求的情况。”

鲁智清
地价高难负荷
曼绒小园主公会主席鲁智清说,年轻的没有能力购买芭地,老的也不要做了,因棕油价格大好而纷纷扩大种植的说法,在霹雳曼绒县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坦言,油棕小园主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人要接手,甭说想趁涨势而再购地段来种植。
鲁智清向《南洋商报》指出,如今的土地价格也很贵,位于城市的一英亩地需20多万令吉,郊外的也需逾10万令吉,年轻人鲜少有能力买地种油棕。
“此外,老一辈的人也面对后继无人的情况,自然就不想再扩充园地了。”
他表示,尽管目前每吨油棕果价格飙涨至近千令吉,但是此涨势能够维持至何时还不能确定,因此多数的小园主都是保持在目前的地段上作业。
他说,基于郊外的地段相对较便宜,不排除也会吸引投资者来物色土地,但目前未明显看到这种趋势。
他披露,一英亩的油棕园约可种植50、60棵油棕树,收成1吨棕果,惟目前大多小园主面对人手短缺问题,造成油棕果的收割期拖慢。
“例如需在20至22天收割的棕果,因缺乏工人下可拖至一个月,平白导致损失。”
他补充,在找不到人手工作下,一般上小园主都交由承包商去收割棕果。

胡山耀
怕亏钱宁退租
油棕园租金与5年前相比,租金竟飙涨5倍!尽管油棕价近期涨势迅猛,柔佛州有小园主宁愿退租不再续约。
来自笨珍北干那那的油棕园园主胡山耀(51岁)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5年前,他在北干那那租赁6至7英亩油棕园,5年租金为9000令吉,平均每年租金为1800令吉,直到最近租约才届满。
他坦言,如今油棕价格高企,一开始他提议续约3年,租金维持9000令吉,也就是每年3000令吉,岂料,地主兼园主开价一年租金9000令吉,这一涨就是5倍。
他形容,目前的情况彷如“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而他需要承担施肥、租金、打草、割叶及砍果等成本,加上现在外劳短缺问题未解决,导致需花费更高的薪资雇用劳工。
“我暂时不会冒风险去购买一片土地或再租赁油棕园,宁愿取舍不续约。”
他坦言,他必须保持观望的态度去看待近期的油棕价走势,之前油棕价格走低的时候,他“贴钱贴到怕”,倒亏许多钱,这是只有内行人才懂的辛酸,因此他不会轻举妄动买地或再租地种植油棕。

苏添福
7年才见收成
柔佛州油棕商公会主席苏添福则透露,油棕价格上涨,土地价格也升高,但成交量很少。
他表示,除非油棕园园主面对现金周转问题,到了逼不得已的境地,否则不会轻易把油棕园或土地脱售,主要是种植油棕至少需要6至7年才看到收成,并非易事。
“现阶段油棕价的光景是否能维持7年不变?这事无人能预测。”
他指出,在冠病疫情期间,基于政府实施行动管控令及禁止跨州跨县,一些居住在峇株巴辖的园主几乎大部分时间无法跨县到昔加末或麻坡的油棕园,导致不少油棕园废置的局面。
他说,自政府宣布实施国家复苏计划和允许跨县,园主们纷纷回到油棕园重新打理。
贴“本地”标签误导外国游客 猫山王产地造假毁声誉

陈绍厚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14日讯)虽然目前正值马来西亚榴梿的产量空窗期,但市面上依然可见大量贴上“本地猫山王”标签的榴梿,引发真假产地的疑虑。
据了解,这类状况在部分本地零售市场也有所发生,部分景点或热门品尝区的榴梿并非本地出产,却仍贴上本地标签,恐误导专程来马品尝猫山王的外国游客,影响他们对本地榴梿的印象,长远也将伤害国家形象。
针对不法商家借“马来西亚猫山王”之名售卖非原产或非正宗榴梿产品的行为,马来西亚果农公会已向政府反映,并建议采取多项紧急措施应对。
该会会长拿督陈绍厚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证实,有出现相关情况。
他建议政府设立专门的市场巡查小组,定期检查市场上的榴梿产品,对违规商家实施严惩。
他指出,为维护大马榴梿特别是“猫山王”的国际声誉,政府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并提高罚款。
他建议,所有商贩须在显眼处标明榴梿产地,明确区分本地与进口产品,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快速透过销售记录追溯源头,避免本地优质榴梿因假货而受损声誉。
“除了加强监管措施,果农公会也呼吁推动品牌宣传与消费者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公众介绍正宗猫山王的特征与辨识方式,提高辨别能力与品牌认知。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假冒行为破坏马来西亚榴梿的声誉。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才能让‘猫山王’这块金字招牌在国际市场上长青不衰。”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针对本地榴梿进入“产量空窗期”的现象,陈绍厚认为,这是整顿与升级的关键时机,产业各方应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以缩短生长周期并提高整体产量与果实品质。
“我国应加强榴梿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突出‘树上熟’的独特优势,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与美誉度。”
他指出,根据公会统计,全国榴梿产量比去年同期锐减约30%,主要受极端天气影响。近期的过量降雨严重干扰榴梿花期,导致影响授粉、果实发育不良,整体产量下降之外,部分产区的果实品质也受到影响。
虽然,高端品种如“猫山王”和“黑刺”的供应虽未至于“有钱也买不到”的程度,但因核心产区产量减少,优质果实供不应求,价格已较去年上涨约20%。
“公会将尽力保障重点市场的基本供应。”
设全链条认证溯源体系
陈绍厚说,为确保榴梿出口的品质与可追溯性,政府已建立完整的认证体系,规定所有果园须获得马来西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MyGAP),并完成农业部注册与审查,才能取得国家植物保护组织(NPPO)编号。
他说,出口榴梿需通过15项检测指标,包括农残安全与果实成熟度,只有“树上熟”果实才可获得产地证明和出口许可。包装与运输也须符合食品安全或良好生产规范,确保每粒猫山王都为正宗大马高品质原产榴梿。
“目前我国已针对包括猫山王在内的核心出口品种,建立起涵盖种植、收成、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全链条认证溯源体系,为出口筑起品质防线。”

应对越泰抢占市场
业者应推高品质榴梿
面对越南与泰国凭低价和高效供应链快速抢占市场,陈绍厚表示,本地榴梿业者坚持以高端品质立足国际。
不过,极端天气与产量波动仍对稳定供应构成挑战。
他说,鉴于各国在农业管理标准、产业政策与贸易规则上仍有差异,现阶段不考虑区域合作,而是专注强化本地产业根基。
他透露,业界将加大科技投入,携手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研发先进农业技术,导入精准农业系统,以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与气候,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提高榴梿抗灾能力与整体产量。
同时,他也指出将推动生物技术研究,增强榴梿的抗病虫害能力,并鼓励果农依照各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与品种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许观兴
许观兴:业者应设明确标签
严格品控维护品牌声誉
劳勿原产业种植人公会主席兼榴梿出口商许观兴表示,零售业者有责任明确标示榴梿的品种与产地,避免误导消费者。
他说,对于慕名到我国品尝榴梿的消费者来说,本地业者有责任做好明确的标签,不能让来者混淆产地。
山寨猫山王困扰多年
“在海外,出现“山寨马来西亚猫山王”榴梿的现象并非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实际上,它已经困扰了马来西亚榴梿产业多年。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热度飙升后,猫山王榴梿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仿冒品的泛滥也愈发严重。”
许观兴说,保护品牌的正宗性是当前最为紧急的任务。
他认为,政府必须严打“山寨马来西亚猫山王”,通过加强认证与溯源,并立法确保出口中国的榴梿品质可控、来源可查。
”只有通过严格的品控,才能保持品牌的声誉,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正宗的马来西亚榴梿。”
他说,猫山王榴梿的主要市场在中国,我国政府或可以与中方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猫山王的品牌保护和标准化认证,确保市场上流通的、猫山王榴梿都能够符合双方的质量标准,从而有效阻止假冒伪劣产品的进入。
“近年来,猫山王已成为中马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象征。通过“榴梿外交”,我国不仅扩大农业产品的出口,还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因此,保护猫山王榴梿品牌的正宗,也是维护马来西亚在国际市场上声誉的重要举措。”
大马榴梿产业现况面面观
● 极端天气影响榴梿品质产量锐减
● 推动生物科技创新提高抗灾能力
● 本地榴梿需以高端品质立足国际
● 维护马来西亚猫山王品牌正宗性
● 建议设巡查小组打假与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