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生吁政府 助解建材涨价

报道:李琇云
(八打灵再也10日讯)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呼吁政府进一步介入并协助应对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以减轻发展商营运压力,确保产业链永续发展,同时优先保障购房者利益。
沙巴房地产市场因建材成本上升,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房价将调涨10%至15%。
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主席拿督何汉生说,以目前西马市场状况来看,若西马建材价格上涨,同样对发展成本构成压力,并对未来房价走势带来潜在影响。
何汉生向《南洋商报》说,虽然目前房价未必即刻全面上调,但若材料价格与各项营运成本持续攀升,部分地区的发展项目恐面临延迟甚至取消的风险,购房者与业界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他强调,政府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后已推出多项激励措施,但在建材成本攀升、供应链干扰及审批程序延误等多重挑战交织下,业界整体仍承受着巨大发展压力。
“建材成本不断上扬,确实是推高发展成本的主因之一,虽然不同州属及住宅类型的影响程度不一,但若缺乏有效管理,市场压力将持续加剧。不过,涨价效应因地区而异,不一定会立刻全面反映在价格上。”
在市场需求方面,何汉生持谨慎乐观态度。他引述国家产业资讯中心(NAPIC)2024年的数据指出,大马住宅领域全年录得4%的交易量增长及5.9%的成交总值增长,涉及26万零516个单位及总值达1069亿2000万令吉,显示整体购房需求依然稳健。
他坦言,房价上涨可能促使部分买家延后置业计划,然而,在贷款渠道畅通及多数首次购屋者已具备一定财务基础的情况下,整体购房意愿仍保持稳定,多数买家会根据预算调整选择地段或单位。
展望未来,何汉生提醒,若发展成本问题未能有效管理,不排除会有更多发展项目因经济考量而推迟或取消。
他建议具备经济能力的购屋者应理性评估当前市场环境,房地产作为传统抗通胀及资产保值工具,依然值得纳入资产配置考虑。
REHDA:成本上涨3%-6% 56%发展商面临施工挑战

何汉生分享2024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调查及2025年市场展望。
(八打灵再也20日讯)根据调查,国内发展商普遍表示,去年下半年营运成本上涨3%至6%,56% 的受访者也面临建筑施工方面的挑战。
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指出,主要问题包括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供应不稳定、工人短缺、工资高、审批流程慢等。
该会主席拿督何汉生今日在REHDA房地产市场调查及2025年市场展望发布会上表示,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发展商仍对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并相信今年的销售表现将继续向好。
“受访者反映的问题包括价格高企、供应短缺以及供应不稳定;而劳工方面的挑战则是高薪资、劳动力短缺以及审批流程冗长。”
他补充,政府已经尽力解决这些问题,但他希望政府能意识到,拖得越久,解决问题成本就越高,不仅对行业不利,对经济也有影响。
1800亿目标可期
展望今年,何汉生预计今年下半年产业市场将进一步走强,并有望在实现1800亿令吉的销售目标。
他说,基于去年强劲的市场表现,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去年,产业交易总额创下10年来新高,同比增长18%,从2023年的1968亿令吉,增至2232亿令吉。
上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也表示,政府今年的目标是推动房地产业实现1800亿令吉的销售额。
何汉生表示,尽管行业面临很多挑战,但他们相信政府会继续支持产业领域,确保为大马人提供更多经济适用的住房。
出席者还有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副主席拿督再尼尤索夫,以及前任主席拿督童银坤。
调查:40%发展商销售提升
尽管去年下半年产业推介和销售表现放缓,房地产发展商会最新调查显示,房地产行业仍保持韧性。
调查显示,发展商对市场持乐观态度,整体情绪积极。在受访的127名发展商中,40%表示去年下半年的销售表现有所提升。
然而,调查也显示,截至去年12月杪,41%的发展商仍有未售出的已完工单位,其中43%的房价介于40万至50万令吉之间。
贷款审批被拒和市场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而买家收入、财务文件不完整及信用记录不良则是贷款被拒的关键因素。
56%将推新项目
此外,77%未售出的土著单位价格在30万到50万令吉之间,且72%的单位已超过36个月未售出。
调查还指出,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房产数量减少了7%,总计1万3611个单位。此外,销售情况也不如上半年,从6907个单位下降至3802个单位。
其中,最畅销的是公寓或共管公寓,其次是服务式公寓和2至3层排屋。
尽管如此,56% 的发展商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新项目,而44%选择推迟,主要因为审批延迟、市场环境不稳定、未售房源过多及土地储备不足等原因。
推动老旧公寓重建
支持降低同意门槛
何汉生表示,政府计划在城市翻新法案下,把分层产业重建的业主同意门槛从100%降至75%或80%,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举措。
“目前法律要求所有业主必须同意才能进行重建,但这一要求往往拖慢项目进度,影响老旧产业的更新。”
他解释,巴生谷等主要城市有许多老旧公寓和分层住宅,建筑结构已经老化,部分甚至影响居住安全。因此,降低门槛能更有效推动重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何汉生指出,许多老旧公寓都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例如排污系统故障、电线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电梯频繁故障,以及维修基金不足,导致无法进行必要的大修。
因此,他认为,推动城市翻新非常重要,这样大部分民众才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发展商只是被动方
业主仍掌握主导权
何汉生澄清,发展商在重建过程中只是被动方,真正的主导权仍掌握在分层产业业主、联合管理机构(JMB)或管理公司(MC)手中。
“业主需要自行组织,并聘请项目管理团队或政府机构协助筹备工作,包括处理业主同意等法律程序。”
他说,一旦取得必要的同意,才会启动招标程序,以确定重建方式和业权收购方案。届时,发展商将根据建筑现况和招标条件参与竞标,最终由最具竞争力的发展商承接项目。
“许多业主最关心的是,重建后他们是否还能买回自己的单位。我们相信政府会制定适当的法律框架来保障业主权益。”
从资产升值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业主有机会获得基于未来房产价值的合理赔偿。
“当然,不愿搬迁的业主仍然有权反对重建。但如果新法案设定80%业主同意即可推进重建,最终决定权仍取决于大多数业主。”
法案料7月呈国会
在技术层面上,他指出,相较于进行大规模维修,重建往往是更实际的做法,尤其是50年以上的建筑,常出现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等问题,长期来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解决业主同意权及新单位定价等挑战,但我们认为,城市翻新法案有助于保障老旧分层住宅居民的居住安全、推动永续城市发展。”
倪可敏上个月表示,城市翻新法案预计将在7月提呈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