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势先机】10%预扣税:产托隐形杀手/香清发
很多人以为投资产业信托(REIT)就能轻松获得表面股息率所显示的回报,被看似诱人的股息率吸引。
然而,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杀手 —— 10%的预扣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REIT的股息率、税务问题,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你的投资回报。
股息率的误解
你在投资平台上看到产托的股息率,常常只是表面现象。以双威产托(SUNREIT)为例,它的股息显示为9.3仙,而当前股价是1.78令吉,这样算下来股息率是5.22%。听起来很不错,对吧?但这个数字并没有考虑到10%的预扣税 (Withholding Tax)。
具体来说,双威产托在2023财年第一期派发的4.62仙股息中,有3.44仙需要缴税,只有1.18仙是免税的。在第二期的4.68仙股息中,全部都得交税。
这样一来,原本的9.3仙股息,实际到手的只有8.49仙。换句话说,真实的股息率变成了4.77%,比最初的5.22%,少了45个基点。

为什么会有预扣税?
产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物业的租金,它们也能通过定期存款或出售资产来获利。
根据马来西亚内陆税收局的相关规定,只要上市的产托将至少90%的收入分配给投资者,那么就可以享受税务豁免;否则,公司必须缴纳24%的所得税。
注意2%股息税
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获得的股息需要缴纳10%的预扣税。这些股息在派发到投资者手上之前,会先扣除10%的预扣税。
这也是最终税,所以投资者不需要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中再次申报。
根据最新的财政预算案,如果你的股息收入超过10万令吉,还会被征收2%的股息税。以双威产托为例,经过调整后,4.77%的股息率会降到4.67%。
虽然很多人觉得仅2%的税率不算高,尤其是对于富人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富人根本不会太在意这些小额税费。
但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计较”问题,而是涉及到机会成本。多征收2%的税意味着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成本增加了,这可能会促使他们考虑将资金转向海外市场,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结论:清楚税务影响
了解产托的税务结构和股息率对投资者非常重要。
清楚这些税务影响后,你才能更好地评估实际的投资回报,做出明智的决策。
投资时,不仅要关注表面的股息率,还要考虑这些税务因素,才能确保你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股势先机】美元走弱成大势 资本流动将重新洗牌/香清发
过去几年,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原因很直接:美联储大幅升息,带动美元资产的回报率显著提高,吸引全球资金大量流入。
然而,这一阶段性的美元强势格局,正在面临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美元有望开启一个中长期的走弱周期,而这背后所引发的,将是全球资本流动趋势的深度重构。
基础松动
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为了对抗高通胀,连续多次加息,将利率从近乎为零拉高到超过5%。在这种环境下,美元资产的回报远超其他国家,吸引大量全球资金买入美元债券、股票等,从而推高了美元汇率。
但目前美国通胀已明显回落,经济增长减缓,就业市场也出现降温迹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下一步的政策将是“降息”,而非“再升息”。这也意味着支撑美元强势的核心动力正在消退。
美元与美国利率之间的关系向来密切。利率上升时,美元跟着走强;反之,利率下降,则会削弱美元吸引力。当美国开始降息,全球投资者将不再愿意持有低收益的美元资产,美元需求随之减少。
与此同时,那些在过去几年涌入美元市场的资金,也可能开始离场,转向收益更高或风险更分散的其他资产。这种“买入减少、抛售增加”的双重作用,将加快美元进入下行通道的节奏。

资本回流
美元走强时期,许多国家的资金被迫外流,涌向美国资产,导致本地货币走弱、资产价格受压。而当美元开始回落,全球资金的配置逻辑也将随之逆转。
过去流向美国的资金将开始“回家”——换回本国货币,再投资于本地市场。这不仅有助于稳定甚至提升本国货币汇率,也会带动股市、债市、房地产等资产重新获得估值支持。
去美元化
美元贬值不仅是一个汇率现象,更是全球金融秩序调整的信号。未来几年,随着关税战的开启,全球将可能进入一个“去美元化”的阶段,美元不再是唯一的避险与增值工具,其他货币和市场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这种变化,不只是投资者之间的选择行为,更将影响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配置、跨国企业的结算安排,乃至全球贸易结构。
美元走弱是利率政策变化的自然结果,但其影响远超汇率本身。资本流动将重新平衡,过去被美元吸附的资金将回流各自国家,推动本地市场的重估。
这对全球而言,是一个格局重塑的起点,也是资本市场的一次再分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