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黄金价格回调是危是机?/Eventure Group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黄金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这一变化引发了投资者的思考:当前的金价回调是市场的危机,还是隐藏着投资机会?

首先,回顾今年黄金的表现,金价在年内一度上涨超过30.0%,成为市场的避险工具和对抗通胀的热门资产。

尽管近期有所回调,但年初至今仍保持了25.0%以上的涨幅。

这样的回报,无疑让黄金投资者颇感欣慰。然而,随着美国大选结果的出炉,部分投资者开始获利回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黄金短期的走势。

要理解黄金未来的趋势,我们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其潜在的驱动因素。

1. 全球变数与通胀

在特朗普当选后,不少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包括可能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下调企业税和去全球化趋势等。

这些因素将推升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增加通胀压力,进而提升黄金的吸引力,作为对抗通胀的有效手段,黄金需求可能会再度回升。

2. 大马投资黄金渠道

对于马来西亚的投资者而言,除了传统的实体黄金购买(例如1克、5克或10克的收藏用黄金),还有哪些黄金投资的选择?(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

大马股市为投资者提供了黄金ETF(如GOLDETF,0828EA)这一选择,该ETF的走势与国际黄金期货价格高度相关。对于不熟悉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黄金ETF可以作为一种相对便捷的投资渠道。

此外,本地市场中也有多只与黄金相关的个股。例如,从事黄金开采的公司婆罗水殖(BAHVEST,0098,创业板科技股)和NICE(NICE,7139,主板消费股),都可能因金价上涨而受益。

黄金开采行业在金价上涨期间,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若发现新的黄金储量,将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涨。

然而,开采行业风险较高,投资者需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3. 黄金饰品行业

大马的知名黄金饰品零售商包括多美集团(TOMEI,7230,主板消费股)和宝光控股(POHKONG,5080,主板消费股),在金价上涨时,这类公司的黄金需求通常会增加。

此外,金价上涨还使得这些公司的产品售价随之上调,带来盈利的提升。

对于黄金加工公司义兴贵金属(YXPM,0250,创业板)而言,虽然金价上涨的利好不会立即反映在其业绩上,但随着销售价格的上涨,其固定成本的比例将降低,长期来看也有正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饰品行业仍然受制于本地消费能力,国内经济放缓可能影响黄金饰品的零售需求。

4. 典当行业

黄金价格的波动也间接影响了马来西亚的典当行业,包括上市的大元集团(WELLCHIP,5325,主板金融股)、Pappajack公司(PPJACK,0242,创业板)和苌菁资本(EMCC,0286,创业板)等公司。

当金价上涨时,这些公司典当的物品价值会相应上升,违约率则通常较低。

虽然典当行业不会直接受益于金价上涨,但因其业务相对稳定,常被视为对冲经济波动的较佳选择。

回调并非不利

总体而言,当前的金价回调并非不利信号。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未来黄金的需求依然存在一定支撑。

以上列出了一些在大马市场中与黄金相关的投资渠道和上市公司,供投资者参考。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市场判断,审慎选择适合的黄金投资途径。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中国还能撑多久?/谭凯俊

过去数十年来,全球贸易体系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最有效率的产业领域,彼此互通有无,从而达到整体效率最大化。

然而,随着美中贸易战的愈演愈烈,这一经济学理论正面临现实世界的剧烈冲击。

绝对优势vs比较优势

要理解当今全球贸易的混乱局势,必须先回到两个基本经济学概念: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拥有的天然优势,比如资源、成本或效率。

而比较优势强调的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领域都更有效率,它仍然应该专注于最具优势的领域,把其他项目交给别人来做,从而创造互利共赢的贸易格局。

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腾飞,正是依赖于全球化下的比较优势——廉价劳动力、完善的供应链、规模化的制造能力。

但是在今天,中国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在某些领域上,中国更接近的是“绝对优势”。这也意味着,一旦全球贸易关系恶化,中国受到的冲击反而会更大,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和半导体等领域。

出口激增背后隐忧

根据中国4月最新的出口数据,出口同比激增8.1%,超出市场预期。这看似是令人振奋的数据,然而若深入观察便会发现,这更像是“透支增长”——中国出口商在特朗普总统即将全面开打关税战前“抢出口”,以避开未来可能更高的贸易壁垒。

同时,进口则大幅萎缩,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状态。这不仅说明国内需求疲弱,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信任度正在下降——许多国家正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贸依赖关系。

中国似乎正在试图跳脱传统的比较优势框架,在贸易信任赤字的情况下,用自身强大的产能和价格优势维持全球出口份额。但这种“逆风增长”是否可持续?我们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东南亚接棒机会

特朗普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的表现,或许是许多人低估的部分。无论从策略或执行上看,他确实通过贸易战手段,在谈判桌上掌握了主导权。

他打破传统的全球化共识,提出“公平对等”的口号,挑战原本既定的贸易秩序。虽然看似破坏性极强,但对美国内部而言,却有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红利。

而这一波“去中国化”的趋势,反而为东南亚国家打开了空窗期——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纷纷成为替代方案。大马电子与电气(E&E)领域对美国出口占比超过50%,若能把握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契机,或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东盟的机会与挑战

理论上,东盟早已形成区域性联盟,在面对全球贸易战时应当可以抱团取暖,共同应对挑战。但现实却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各国在地缘政治、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上差异巨大,协作空间有限。

在面对全球大国的拉锯战时,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发声,仍需强大的领导力与战略默契。

换句话说,联盟虽在,心未齐。若东盟各国仍旧各自为政,那将难以形成足够的议价能力与韧性,最终错失全球产业重构的黄金窗口。

投资角度的启示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全球贸易结构的重塑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意味着我们不能再过度集中押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产配置与全球多元化投资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正如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市场策略,投资人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审慎与弹性。

或许我们无法预测下一场贸易战何时来袭,但我们可以调整投资组合,确保自己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始终保有前行的能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