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逆势走高·最大赢家 杨肃斌财富暴涨226%

独家报道:林迪陞 

虽说大马富豪们的总体财富,在过去一年里继续缩水,但仍有少部分人的身家逆势走高。其中,最大赢家无疑是执掌杨忠礼机构(YTL,4677,主板公用事业股)的丹斯里杨肃斌及其家族。

得益于去年末季股价激增的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YTLPOWR,6742,主板公用事业股),杨氏家族所掌握的财富按年暴涨226.2%,至145.5亿令吉,并冲上今年南洋富豪榜的第5名。

在大马经济前景预测向好的今年,杨肃斌家族也许很有机会,继续巩固本国前5大富豪的位置,甚至挑战更高名次。

排名从16飙至第5

杨忠礼系列公司势头猛

要说谁是2023年最风光的大马富豪?答案毫无疑问是杨肃斌及家族。

随着营运前景改善,杨氏家族旗下的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股价飙高,其财富也随之暴增226.2%或100.9亿令吉,至145.5亿令吉,是去年身家涨幅最大的国内富豪。

因此,杨肃斌家族在南洋富豪榜中的排名也出现三级跳,从原本的第16名,猛升11位至第5名,还挤下了掌控丰隆集团的丹斯里郭令灿及家族。

与英伟达合作羡煞人

不仅身家大涨,杨氏家族还得到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的青睐,杨忠礼电力成为英伟达历史上首个大马投资项目的合作伙伴。

英伟达作为世界人工智能科技的领先业者之一,选择了杨忠礼电力作为合作对象,无疑也令杨氏家族增色不少。

在刚刚进入2023年时,恐怕极少人会想到,杨氏家族最终能在富豪榜上交出如此标青的表现。

在2022年封关时,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还是所谓的“仙股”,股价并未超过1令吉,分别报58仙与71.5仙。

到了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杨忠礼机构与杨忠礼电力的闭市价,竟已分别涨到了1.89和2.54令吉,涨幅高达225.9%与255.2%。

由另一家由杨氏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马来亚洋灰(MCEMENT,3794,主板工业股),全年涨幅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达到了99.5%,近乎翻倍,对推高杨氏家族的财富,也起了一定作用。

英伟达加持下一飞冲天

在过去一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带动低迷已久的杨忠礼机构及其他相关企业强力反弹,股价一飞冲天?

英伟达的合作,正是主要推动力之一。在英伟达总执行长黄仁勋于去年12月8日,历史性首次访马的当天,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的股价就双双跳涨15仙,闭市时分头上探1.69令吉与2.42令吉。

当日中午,黄仁勋向国内媒体高度赞扬杨忠礼机构,指该集团具备土地、基建、供电等3项优势,可在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加深市场对两者达成合作的信心。

果不其然,黄仁勋在同天下午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投贸部部长东姑扎夫鲁及杨忠礼电力董事经理拿督杨肃宏等人会面后,杨忠礼电力就在闭市后发文告证实,双方将合作在柔佛建造价值200亿令吉的AI数据中心,并且把世界领先的超级电脑技术引进我国,放眼在2024年中旬开始营运。

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随后仍保持股价涨势至今,英伟达带来的乐观情绪功不可没。

杨忠礼系列公司战略部署

无论如何,在12月之前,杨忠礼机构等相关股项涨势早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并取得了股价翻一倍以上的成绩,而这要归功相关公司营运前景与大环境的改善。

首先,大马与新加坡从2023下半年起准备加强合作,计划在柔佛设立一个全新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该州的发展前景登时一片光明,进而推动在柔佛拥有业务的上市公司走高,杨忠礼机构正是其中之一。

数据中心到数字银行

杨忠礼电力早在2022年8月就宣布,将在柔佛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园区,而园区的总功率最终将达到500兆瓦(MW)之多。

新加坡科技企业——冬海集团(Sea Ltd)据称是杨忠礼数据园的基石租户,而万国数据(GDS)也会在相关园区内发展数据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杨忠礼电力和冬海集团合组的财团,也是我国5家数字银行营运商之一,这显示了这两家企业已经建立起非常深度的合作关系。而这个数字银行,也是杨忠礼集团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

随后而来的英伟达合作事件,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杨忠礼系列公司的股价推向巅峰。

杨忠礼系列公司在半岛南部的发展大计,并不仅限于数据中心,还包括水源及电力这两种社会必须的公用事业。

在柔佛下一盘大棋

杨忠礼电力在去年11月1日,以不明确金额收购了联熹控股(RANHILL,5272,主板公用事业股)的2亿4332万9346股或18.87%,一跃成为后者的大股东之一,随后在11月23日,杨忠礼电力再以间接方式,增持后者的3739万7791股或2.90%股权,将持股比例升至21.77%。

这可谓是杨忠礼系列公司,布局南马未来高速发展的好棋。

联熹控股旗下的联熹SAJ私人有限公司,是柔佛唯一的自来水供应商。随着JS-SEZ等重要发展计划的展开,柔佛的经济活动将会显著增加,推高民间和商界的用水量,联熹控股毋庸置疑将成为最主要的直接受惠者,而杨忠礼电力乃至杨忠礼机构,亦可以从中得利。

水电形成协同效应

同时,杨忠礼电力那雄心勃勃的数据中心园区计划,也将和联熹控股的水供业务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理由是数据中心需要冷却系统才能正常运作,而冷却系统则离不开水才能工作。这意味着,随着杨忠礼数据中心园的发展,当地的用水量预计将会增加,惠及联熹。

根据兴业投行去年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基本上耗电1兆瓦(MW)的数据中心,每年或需消耗约2万5500立方公尺的水。

除了水供业务,联熹控股还有望从再生能源发电方面,为杨忠礼系列公司带来正面贡献。

联熹控股发展的霹雳州美罗50兆瓦第4阶段大型太阳能项目(LSS4)即将开始启用,未来可继续带来稳定收入,而且该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步伐绝不会就此停歇。

杨忠礼电力本身就以发电为主业,而该公司近年来在新加坡市场的收获颇丰,包括通过子公司杨忠礼西拉雅能源(YTL PowerSeraya),斥资约2亿7000万新元(约9亿5000万令吉),收购Hyflux公司的Tuaspring发电厂,成为该国最大的发电商之一。

Tuaspring发电厂为杨忠礼西拉雅能源增添约396兆瓦的发电产能,将其总发电产能从此前的2402兆瓦,扩大至2798兆瓦,仅以微差落后于新加坡最大发电商——Senoko能源的2807兆瓦之后。

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加坡,长期以来对电力的需求非常庞大,杨忠礼电力能在该国站稳脚跟,毋庸置疑可借助该国持续发展的东风,长期受益。

最后,也因为前景转佳等利好推动股价飙高,令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在去年12月重新双双成为富时大马综合指数成份股,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相关股项,股价再度走强,杨氏家族财富节节攀升。

涨势远未到尽头

虽说杨氏家族的财富已在2023年急速飙升,但其上涨动力还远未到尽头。

首先,杨忠礼电力与英伟达合作建设AI数据中心的计划,将在今年正式启动,预料落成之后还能带给杨忠礼机构与杨忠礼电力新一波的上涨动力。

事实上,即使不论英伟达的强大激励效应,柔佛数据中心行业能够为杨忠礼系列公司带来的利好,或许会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更长更深远。

一直以来,新加坡是本区域中各方首选的数据中心所在地,但随着土地空间受限、水源和电力供应有限、环境相关政策日益严格等不利因素的浮现,开始有跨国企业,如中国的字节跳动(ByteDance)等,探寻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新地点。

柔数据中心领跑东盟

毗邻于新加坡,距离该国仅一两个小时车程的柔佛,就是一个很适合的替代地点。

全球数据中心行业智库——DC Byte的一位资深分析员,曾向日经亚洲新闻指出,柔佛是东南亚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之一。

“如今,柔佛拥有6座正在营运的数据中心,还有16个未来的数据中心发展计划,包括已经购地供未来发展的项目。该州的数据中心总功率在2023年飙升至1500兆瓦以上,相当于3年里保暴涨了超过68倍。”

若柔佛的数据中心市场持续扩展,那作为国内行业领头羊之一,同时也在柔佛耕耘多年的杨忠礼机构和杨忠礼电力,无疑将迎来大量增长机会。

不仅数据中心,目前仍未公布详情的JS-SEZ,将带动柔佛产业和基建发展,也会对杨忠礼机构与旗下马来亚洋灰带来正面效益。

竞标隆新高铁

尤其是目前伺机重启的隆新高铁项目(HSR),杨忠礼机构预料是其中一家有力的竞标承包商。项目一旦正式重启,将对该公司带来另一项重大助力。

另外,杨忠礼电力在今年1月又获好消息,杨忠礼西拉雅能源得到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批准,以在该国建设600兆瓦的全新循环燃气轮机 (CCGT)发电厂,进一步巩固该公司在该国发电市场的地位。

相关发电厂估计耗费8亿新元(约28亿令吉),预计2027年杪竣工并启用。

虽然直到2028年之前,上述发电厂不会对杨忠礼电力创造任何贡献,但却增强了该公司在新加坡的业务,也确保了其长期盈利前景保持光明。

在众多利好的支撑下,杨忠礼机构截至1月31日闭市,已起至2.34令吉,而杨忠礼电力则升至4.11令吉,分别比去年封关的闭市价高23.81%及61.81%。

今年只过了一个月,杨氏家族的财富就已显著走高,接下来还能够继续上涨吗?难说,但只要没有意外的负面事件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南洋富豪榜】重量级富豪相继离世 巨额遗产何去何从?

【南洋富豪榜·5完】

独家报道:林迪陞

在过去两三年里,数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马富豪相继离世,如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创办人已故丹斯里郑鸿标、明讯(MAXIS,6012,主板电信与媒体股)及Astro(ASTRO,6399,主板电信与媒体股)创办人已故丹斯里阿南达、西港控股(WPRTS,5246,主板交通与物流股)创办人已故丹斯里G甘纳林甘,以及在柬埔寨打下当地“赌王”名号的已故丹斯里曾立强。

这无疑是本国社会和商界的重大损失,而在惋惜之余,相关富豪多年来累积的巨额财富,最终何去何从,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上述已故富豪留下的庞大遗产,依然在2024年南洋富豪榜中占据显著位置,未来的遗产去向,对大马富豪榜接下来的走势举足轻重。

岁月不留人,即使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也终有落幕的时候。无论积累的财富有多少,终究也无法带走,而这些巨额遗产会流向何方,往往是社会和市场关心的焦点。

就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已有4位大马商界风云人物,接连离开人世,而他们遗留的庞大财富,有者仍前景不明,有者则已尘埃落定。

接下来,就让《南洋商报》根据最新富豪榜的排位,来谈谈相关遗产的未来或潜在去向。

1.已故丹斯里郑鸿标的遗产:

“祖父条款”影响子女继承

在2022年12月逝世的郑鸿标,所遗留的财产如今价值197亿2000万令吉,依然足以在最新南洋富豪榜中,排在第6位。

尽管相关财富在去年有缩水的迹象,减少了9亿3000万令吉或4.5%,连累富豪榜排名连跌3位,但那仍然是让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惊人财富。

其中,最有价值也最引人注目的遗产,非郑鸿标生前持有的逾22%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股权莫属。

郑鸿标在2022年12月逝世前,直接持有大众银行的0.64%股份,以及通过Consolidated Teh控股公司间接持股的21.64%,总计22.28%。

我国《2013金融服务业法令》(FSA 2013)的第92条文阐明,任何个体不得持有国内任何一家银行的10%以上股权,唯有获得“祖父条款”豁免的少数银行家例外。例如郑鸿标、丰隆银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股)主席丹斯里郭令灿,以及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创办人丹斯里阿兹曼哈欣。

此前,国家银行回应媒体询问时,已确认“祖父条款”的豁免权,无法转让给其他人,即使是股东本身的继承人也一样。

面对法律障碍,郑鸿标的子女能否继承上述逾22%的大众银行股份,成为众人关注的疑问。

同时,大众银行已是本国仅有的两家华资银行之一,因此,该银行的大批股权,会否被迫脱售予其他投资者,如官联投资机构,正式褪去华资背景,也是国内华社的焦点。

所持伦平股权全售大众银行

自郑鸿标逝世后至今,国行一直没有对上述大众银行股权的去向,作出任何指示,而郑鸿标后代也持续保持沉默,直到2024年10月。

当时,郑氏家族由郑鸿标小女儿郑丽贤为代表,罕见地召开记者会,同时宣布手上大众银行股权的后续处理计划,以及脱售伦平(LPI,8621,主板金融股)股权予大众银行。

郑丽贤指出,其家族将在未来5年内,逐渐削减手中大众银行股权至10%,以符合国家法规。她同时澄清,郑氏家族不会完全退出大众银行,而是继续作为大股东,留守其中。

“大众银行大股东的身分,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或头衔,而是一种荣耀与责任。我们决意要守护我父亲的遗产,并继续带领这家卓越的银行前进。”

5年内股权减至10%

根据郑丽贤,郑氏家族将会通过一项限制性献售活动,将手中部分的大众银行股权,以折价形式逐步脱售予该银行所有符合资格的员工、董事及股东,以在5年内降低所持股权至10%。

这相当于,郑氏家族将在5年内脱售12.28%股权。

以大众银行总共194亿1069万1735股的股票总数,以及在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闭市价,即4.56令吉计算,该银行的市值为885亿1275万4312令吉。假设郑氏家族正好以每股4.56令吉的价格脱售,12.28%股权的价值为108亿6936万6230令吉。

郑丽贤的声明,终于解决了郑鸿标主要遗产未来去向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疑问。比如,虽说郑氏家族不会在5年后完全退出大众银行,但在更久远的未来呢?郑氏家族会否最终离开?

郑氏家族如今将伦平的44.15%股权,以17亿2000万令吉的价格脱售予大众银行,是否暗示着该家族其实无意留在金融行业,这是为未来的完全退出而做准备?

还有,郑氏家族从脱售伦平及未来脱售大众银行股权获得的庞大收入,将如何处置?郑氏家族会否利用相关资金,进军全新的商业领域?

当然,郑氏家族能否妥善运用上述由郑鸿标遗产转化而来的巨额资金,继续创造财富,并留在南洋富豪榜前十位,也是我们关心的事。至截稿前,大众银行仍未对郑氏家族的逐步减持计划,作出更多宣布,因此唯有继续等待,才能更清晰地掌握郑鸿标遗产的未来。

2.已故丹斯里阿南达的遗产:

儿子出家继承人成谜

在生前国内掌控数家大型上市公司,包括明讯和Astro的阿南达,遗留下的财产多达92亿7000万令吉,虽然同比减少了6亿1000万令吉或6.2%,但仍跻身最新南洋富豪榜前十名中。

对比上年的第7名,阿南达遗产在富豪榜的位置降低3位。

阿南达在本国商界可谓大名鼎鼎,但他生活作风却极其低调,多年来基本不出席公开商业活动,有关家庭的公开资讯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他在去年11月底逝世后,庞大遗产的未来去向成谜。

阿南达生前主要通过私人投资控股公司——Usaha Tegas(UTSB),持有数家国内上市公司,包括明讯的62.24%股权,Astro的23.94%股权,布米阿马达(ARMADA,5210,主板能源股)的34.58%股权等。

这些国内上市公司股份,构成所知阿南达遗产的主要部分。

此外,阿南达还持有一家斯里兰卡上市公司,即斯里兰卡电讯的45%股份。

在非上市公司方面,国内著名电影院——TGV影院,以及博彩公司大彩(Big Sweep),也是阿南达遗留的资产。

长期以来,阿南达旗下公司皆交由专业经理人掌管,因此在他逝世后,公司的营运和未来业绩,理应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不过,其大量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究竟最后会交到何人手中,依然难以预测。

以常理推断,阿南达的家人理应是上述遗产的继承人,只是从他那有限的家庭背景资讯来看,无从推断真正的继承人是谁。

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阿南达一共有两段婚姻,在他与第一任妻子分开后,又迎娶了一位法国籍妻子,此后两人长居欧洲。

妻子两女儿身分隐匿

据悉,阿南达共有3个儿女,但唯一的儿子淡泊名利,一早出家为僧,改了一个叫阿姜斯里潘诺(Ajahn Siripanno)的法名,在泰国东北部的森林隐修多年。

同时,阿南达妻子与两位女儿的信息,则几乎无人知晓,只听闻两个女儿都没有参与家族生意,也对做生意不感兴趣。根据彭博智库,他的其中一名女儿是医生,但已经转行做电影制作人。

无论如何,阿南达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商人,早在90年代就在海外建立起家族基金,并以此掌控4家私人投资控股公司,应对未来的一切不确定因素,所以他肯定在逝世前,就做好了对遗产去向的详细安排。

我们也许还需要等上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阿南达设下的遗产继承计划,逐步展现真容。

3.已故丹斯里G甘纳林甘的遗产:

儿子接掌西港控股

西港控股创办人G甘纳林甘,在2023年7月逝世后,其以西港控股股权为主的遗产价值仍在扩大,去年总共增加了15亿6000万令吉或27.5%,至72亿3000万令吉。

这令G甘纳林甘的遗产,在南洋富豪榜中微升1位,由13升至第12名。

根据2023年报,G甘纳林甘的遗产中,持有45.52%的西港控股股权。G甘纳林甘的遗产去向明确,基本由他的家人,尤其是儿子拿督鲁本阿米尔来继承。

G甘纳林甘生前担任西港控股的执行主席,而在他去世后,接任执行主席一职的人,正是鲁本。这也侧面说明了,鲁本就是G甘纳林甘的主要继承人。

此外,G甘纳林甘的女儿莎莉娜,也在2023年进入西港控股董事部,以非执行董事的身分,辅佐鲁本执掌该公司至今。

西港控股的未来,仍牢牢掌握在G甘纳林甘的后代手上,而他们能否青出于蓝,带领该公司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值得期待。

4.已故丹斯里曾立强的遗产:

疑继承人闹纠纷遗产缩水

曾立强与上述几位已故富豪不同,他过去创造的大量财富主要来自海外,即柬埔寨的赌场业务。

通过成立于1995年的金界控股(Nagacorp),曾立强当年一举斩获柬埔寨的70年期赌场牌照,以及该国首都金边方圆200公里内的独家赌场经营权,为期50年。

得益于“柬埔寨赌王”的地位,曾立强在在2023年12月逝世之前,累积了庞大财富,成为大马最富有的人之一。

无论如何,在香港上市的金界控股,在曾立强逝世之前,股价已连续数年走低,自他离世后,该股更是无力反弹,导致他的遗产在去年有所缩水。

曾立强遗产在2024年价值51亿7000万令吉,同比下降3亿9000万令吉或7%,而南洋富豪榜排名也因此下滑4位,降至第18。

根据彭博社资讯,曾氏家族目前通过家族信托基金和私人投资控股公司,持有总共66.69%的金界控股股权。

以去年12月31日闭市价2.91港元,以及44亿2300万股的总股数计算,金界控股市值为128亿7093万港元(约73亿4000万令吉),意味着曾氏家族的持股价值约49亿令吉。

曾立强遗留的财产进一步缩减,除了柬埔寨旅游市场的变化,更关键的原因是继承人之间可能出现了争产纠纷。

金界控股在去年5月中,披露有关曾立强持股的遗产分配资讯,他的5个儿子皆获得部分公司股份,其中曾羽锋获得8.3%股份,高于其他4名兄弟的平均6.6%股权。

曾羽锋掌舵人身分稳固

曾立强生前已将曾羽锋立为金界控股业务部总执行长,显然将后者视为主要继承人。曾羽锋也在曾立强逝世后,接替其集团总执行长的职位。因此,让曾羽锋获得更高的股权,符合曾立强生前的意愿。

不过,同在去年5月,原本在金界控股担任财政总监的曾子齐,却突然被终止职务,引发市场上有关曾氏兄弟争家产的流言。

曾羽锋与曾子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曾羽锋是曾立强与首任妻子潘斯里李秋森(音译)所生的次子,而曾子齐则是曾立强与资料不详的第二任妻子所生。

无论如何,有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向媒体表示,曾氏兄弟其实关系密切,而且各个方面正尝试解决问题。

该消息人士甚至称,此事存在幕后黑手,并试图混水摸鱼。

截至目前,金界控股的领导层没有新变化,曾羽锋的掌舵人身分依然稳固。曾氏兄弟的争产疑云,是否已正式落幕?外人不得而知。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只有内部团结的企业,才能突破重重难关,创造亮丽的未来。所以,时间将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