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应对欠佳·依赖进口 大马粮食安全恶劣

独家报道:吴思慧、江枚霞
(吉隆坡21日讯)大马天然资源丰富,粮食供应却始终无法自供自足,农粮食品安全专家认为,我国政府在解决威胁国内粮食安全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迅速的反应 ,在面对当前严重通胀之下,情况更为恶劣。
因没通过良好规划及建起“粮仓护城河”,导致我国容易受到世界商品供应冲击的影响,进而造成基本商品价格飙升。
食品政策倡导者长期以来一直警告,大马日益依赖进口来满足食品需求的危险性,包括牲畜饲料和肥料,这使我国特别容易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在冠病危机暴露出食物获取方面的潜在差异后,食安问题受到关注,但专家们说,自冠病大流行以来,当要求粮食生产优先于经济作物的呼声越来越高时,政府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解决国内的粮食难题。
解决粮食问题建议:
●批更多农业耕种地
●提供农民技术资金
●制定政策广泛种稻
●实施食品优先政策
●应限制发放AP类别
●展开户外食品集市

李兴裕
李兴裕:应批更多农耕地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李兴裕说,我国在应对国内粮食安全问题上,可考虑批准更多农业耕种地,并发出更长期限,例如10年的土地临时使用准证(TOL),来鼓励人民投身农业。
他指出,粮食耕种的永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包括农地租赁的不确定性、劳动力短缺导致闲置的农业用地增加、低水平的自动化和技术采用、高度依赖外劳、生产和投入成本上涨,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力和质量低下。
他告诉《南洋商报》,由于我国没有为大马人口及工业生产足够的粮食,因此粮食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令人忧心,而其中造成这问题的原因是农业耕地非常少。
“我国只有81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
他说,在2020年,我国只有约 5.5% 的农业用地(接近45万公顷)用于种植蔬菜、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而种植油棕树的面积却高达590万公顷;种植橡胶树则有110万公顷。
“大马需要重新关注农产领域,以减轻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和进口费用。大马在2017年至2021年之间,每年平均花费约337亿令吉进口粮食和饮料供家庭消费。在2021年,消费和工业使用的粮食和饮料进口费用分别超过385亿令吉和 310亿令吉。”
他说,在我国整体种植面积中,油棕占主导地位,在2016年至2020年占了72.0%至72.7% 的可观份额。然而,上述期间的水果作物用地却不到20万公顷,蔬菜与经济作物用地不到10万公顷。
李兴裕提到,每个国家都会关注粮食安全而言,就我国而言,我国应谨慎,勿过于依赖进口粮食,尤其是应着重于研究开发哪些农作物,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李佳烜(本报档案照)
李佳烜:技术资金辅助农民
马来西亚菜业联合总会总会长李佳烜指出,若要减少进口蔬菜,政府就必须向农民提供技术上与资金辅助,让本地蔬菜产量与价格趋向稳定。
他说,政府可从提升农民的技术与设备上的不足出发,包括协助平原菜农打造大规模的温室设备,此举可大幅度减少气候冲击产量的问题,缓解我国过度依赖进口粮食的危机。
他告诉《南洋商报》透露,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其实巴生港口、柔佛港口和槟城港口每天都有蔬菜货柜到货,尤其是在新年前夕的两周,进口货柜的数量更是激增三倍至五倍。

陈瑞法
陈瑞法:拟策吸引多种稻
马来西亚米粮批发商公会会长陈瑞法则认为,政府应制定更吸引人的政策,刺激稻农更广泛种植米粮,一举推高本地米粮产量,才能减少我国市场对进口米的依赖。
他说,我国生产的白米无法达到自供自足,米商须依靠进口35%的米粮,来应付本地市场的需求。
至于为何大马却无法在米粮方面自供自足,陈瑞法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必须加以检讨的事。
“政策最重要,政策对了,稻农才有办法参与公平竞争,进一步提升产量来供应市场,届时就不用依赖进口米粮度日。”
自制化肥机器降成本
马来西亚教授学院(APM)农业和粮食安全组负责人法蒂玛建议,政府应实施所谓的“食品优先政策”,将资源转移到本地生产更多食品,包括在国内生产 ,例如制造我们自己的化肥或小型机器,从而降低成本。
她告诉马来邮报在线,我国应通过制定粮食优先政策,调动资源来提高粮食生产力和附加值,并降低生产成本,以示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政府去年公布了2021年至2025年国家粮食安全行动计划,原因是公众担心冠病遏制措施扰乱供应,导致食品成本上涨。
尽管资源丰富,但马来西亚的食品贸易逆差在过去10年中扩大。根据国家银行数据,拥有3300万人口的我国进口了555亿令吉的食品,反观2020年的出口额为338亿令吉,这意味着巨额赤字达217亿令吉。
过去10年,食品进口总额为4828亿令吉,而出口为2960亿令吉,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趋势“令人担忧”。
大马目前在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中排名第39位,排名远低于资源缺乏的国家,例如排名第15的新加坡和排名第24的卡塔尔。
AP发放应限制类别
埃米尔研究机构(Emir Research)研究分析师杨颜殷在一篇论文中写道,我国应该将入口准证(AP)的发放限制在某些类别上,例如具有较低自给率的食品。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上周三宣布,进口任何食品无需入口准证,以缓解全球供应短缺导致的一些问题。
此举受到国内生产商的批评,认为这可能会伤害本地农民和食品生产商,他们将不得不与来自较大生产国的更便宜的进口产品竞争,而这些产品往往得到高额补贴。
AP没惠及小农
食品主权论坛协调人诺菲德里表示,入口准证(AP)多数是利惠了与政治有联系的商业精英,而不是小农,尽管他认为许可证配额提供的保护主义仍可帮助小生产者蓬勃发展。
“有许多指控称,入口准证系统已被滥用,以允许某些政党垄断市场。”
办户外食品市集
阻断中间人牟利
杨颜殷则认为,在零售方面,政府应与非政府组织应密切合作,展开户外食品集市,让食品生产商直接销售他们的新鲜产品,阻断“中间人”牟利,使食品更便宜。
“这些组织可以敲定国内各州的几个热点,并每月至少举办两次嘉年华,让摊主有机会出售可食用的食物或“劣质”蔬菜和水果,为他们创造收入。”
我国今年3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去年3月的122.9上升2.2%至125.6,超过了2011年1月至今年3月期间1.9%的平均通胀率。
马来西亚统计局表示,食品价格飙升是主因,3月份食品价格按年上涨4%。
食安是第12大马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政府承诺将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能获得食品供应和负担得起。
法蒂玛警告,由于政府不愿解决供应链各个层面的结构性缺陷,这导致过去几届政府公布的蓝图都面临失败。
封锁加沙逾2个月后 以色列宣布允许粮食进入

在加沙北部的贾巴利亚难民营,流离失所的民众上星期四争先领取粮食。
(加沙19日讯)以色列自今年3月初起全面封锁加沙地带,阻止救济物资进入,让当地陷入“灾难性饥荒”危机。
以色列军方18日宣布将对加沙展开大规模地面行动,总理内坦亚胡稍后宣布,将重新开放粮食进入当地。
内坦亚胡办公室发声明表示:“在军方的建议下,同时基于扩大且密集歼灭武装组织行动所需,以色列将允许基本所需的粮食量进入,确保加沙不会出现饥荒危机。”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发言人金子绘里证实,以色列政府已通知联合国“可恢复有限制的救济物资运送”,相关运送后勤细节正在进行讨论。
以色列与哈马斯武装组织今年初达成三阶段停火协议,但双方的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今年3月破局。以色列封锁加沙,阻止所有救济物资进入并重新展开炮火猛烈的攻击行动,试图迫使哈马斯接受其提出的停火条件。
交战双方日前在卡塔尔谈判仍无太大进展。内坦亚胡表示,谈判内容包括释放剩余人质和停战条件。以方要求哈马斯交出在逃成员并彻底去军事化,哈马斯对此拒绝接受。
以军近期加大了对加沙的攻击力度,光是过去一个星期便空袭逾670处哈马斯据点。以军18日那天同时宣布发动大规模地面行动,试图全面占领加沙。
加沙的卫生部门表示,以军过去一个星期的空袭造成至少464人丧命。一名发言人说:“以军的彻夜空袭下,有好几个家族完全消失在平民登记纪录簿中。”
哈马斯维持今年初达成的协议条件,愿意在以色列完全停火并自加沙撤军的条件下,交还所有剩余人质。哈马斯官员并指控以色列出尔反尔,说:“以色列的立场还是一样,他们想要释放人质,但不愿承诺停火。”
新闻来源:太报(TaiS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