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公积金申贷料延烧3个月 以债抵债或得不偿失

独家报道:苏韵鸰

(吉隆坡21日讯)开放首周借贷额即高达7.2亿令吉的公积金“第二户头申贷便利”计划(FSA2),借贷热潮预计会至少再延烧3个月;唯理财投资专家提醒部分抱着“以债抵债”心态的借贷者需谨慎,公积金局没有“责任”确保派息率需高于银行借贷利息,借贷者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第二户头申贷便利”计划从本月7日开放申请,短短在7天内(至14日)就有3万4643名人申请符合资格,而且涉及借贷额高达7亿2200万令吉。

鑫资金投资有限公司创办人兼投资总监张国林受访时指出,相信“申请热潮”不断,至少要等2至3个月才会放缓。

他说,不排除有申请者暗自打起如意小算盘,抵押公积金向银行借贷,贷款利息为4.5%,公积金派息高过银行利息,相对就会有小赚幅。

“但实际上这计算不可靠,也可能发生银行利息比公积金平均派息率更高的情况,这个做法得不偿失。我认为,反而把这笔钱投放在高过5%回酬率的投资才正确。

他强调,公积金局没有“责任”派息高于银行借贷利息,这只是借贷者纯粹是“自我理想化”的想法。

相对于之前允许会员提款应急的措施,“第二户头申贷便利”只涉及会员用本身的公积金存款抵押给银行借贷,公积金局可供投资的资金不受影响。

张国林指出,海外股票投资回报是公积金局资产主要贡献,但基于全球经济前景难于预估,公积金局难以担保100%稳赚,这些都受到外来投资环境影响。

马来西亚财务规划理事会(MFPC)署理总会长庄国辉博士则认为,抵押公积金借贷计划出发点是好事,但这不能成为举债负担,更不能小看抵押公积金借贷的影响力及以债抵债的后果。

他强调,公积金局派息依赖市场表现,无法笃定派息率维持在水平线上,因此申请抵押公积金借贷者,债务偿还期可达10年,必须清楚自身的财务根本问题对症下药,否则会永无止境陷入借贷的漩涡。

张国林进一步解释,申请者可能处于以债抵债方式,用钱缴付房贷、车贷或其他贷款,以减低银行的借贷利息,可是这笔钱绝对不能用作挥霍,更应适时检讨消费行为。

提款等于变相延长退休

“第二户头申贷便利”计划首阶段开放给40岁以上的合格会员申请,庄国辉认为,申请者必须意识到,提款也变相是等于延长自己退休期限,需要更长的时间工作,以填补退休金的缺口之余,更要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

“晚年的消费、储蓄和投资之间达到平衡,也是40岁以上申请者必须慎重考虑的事。”

至于第二阶段即将开放给40岁以下申请者,他则认为,一旦提前取款或抵达公积金借贷,年轻的申请者需要用3至5年还债,根本没有时间累积财富,今朝有钱今朝还债,财务问题也会渐渐浮现。

庄国辉说,“第二户头申贷便利”计划申请者分为两大类别,有规划和没有规划型。

“有规划的申请者,获知抵押公积金借贷的利息,比银行提出的个人借贷或信用卡贷款利息还要低的道理,加上开斋佳节种种开销,都会提前做好准备。”

他形容,申请“踊跃”也会根据时间点有所改变,如刚好遇到佳节、孩子开学及深造等,相信有更多人有计划地借贷。

“反观没有规划型的申请者,抱持‘不拿白不拿’盲目跟风的心态。”

他坦言,没有规划型的申请者根本不了解借贷或偿还贷款,先用未来钱。

“只有接近退休年龄才会有危机感,时下年轻人对退休金的意识感到模糊,加上各种“说走就走”消费和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心态持续抬头,潇洒自如的消费模式,总会认为退休是很遥远的事。”

可否仿效新加坡公积金局?

新加坡公积金局实施强制性的储蓄计划,主要是应付退休、健保和购房需求,甚至计划在2030年提高退休年龄至70岁,大马是否可仿效此番作业?

庄国辉说,新加坡公积金提前申领程序不容易,而且退休期以按月分期给付形式支付,无法一次性提款的作业方式,见仁见智,毕竟国情不一样,未必大马人能接受。

“不过提高退休年龄也是其中一个建议,拥有丰富的资历与经验,退出职场变得无所事事,怪可惜的。”

他觉得大马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这些资深的雇员若能回到工作岗位继续贡献社会,不仅可提高生产力,同时可缓解社会劳动力短缺问题,也给老龄劳动人口带来收入,也让许多国家的养老金机构得以弥补财务缺口。

但他也透露,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研究所(ICMR)也着手探讨国民对于退休金的态度,展开研究退休的概念。

 

 
 

 

反应

 

言论

退休金真的不够用吗?/江振鸿

这几年来,不少专家和组织开始关注我国国民退休金是否充足的问题。

然而,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不够接地气,例如早前某银行曾指出,一个人在马来西亚安心退休需要高达390万令吉的退休金;也有建议要把公积金总缴纳率提高至30%。

这些建议对一般国民而言,难免显得遥不可及。

“开源节流”增加收入

在讨论退休金是否充足之前,若你当前正面临财务压力,应优先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就是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毕竟,如果在壮年时期就已入不敷出,又怎能奢望拥有安稳的退休生活?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否则,即便拥有再多的退休金,也可能因为错误的理财观念而挥霍殆尽。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理财专页和导师分享如何建立退休后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

若觉得这些投资策略过于复杂或风险太高,也不妨善用本身的公积金户口,作为退休后稳定收入的基础。

以50万令吉的公积金存款为例,若年派息率为5%,即每年可获得约2万5000令吉的利息,相当于每月约2000令吉。

这笔利息收入对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壮年而言,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但别忘了,大多数人在退休时早已“无债一身轻”,该偿还的债务已还得七七八八,抚养子女的责任也已尽,因此这笔收入基本可以全数用于个人开销。

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也会改变。以我为例,二十年前刚踏入社会,年少气盛,追求所谓体面的生活,衣食住行样样讲究;而今步入中年,早已洗尽铅华,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简单,物欲降低,开销自然也大幅减少。

当然,丰俭由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退休金不足以支撑理想的退休生活,就必须在当下积极思考如何增加退休储备。

我有一位退休多年的至亲,前阵子将几间出租率不理想的房产售出,并将售房所得全数存入公积金户头。

如今在不动用本金的前提下,光靠每年的派息收入,他就能轻松过着三五个月就“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

医疗支出或有所增加

最后,诚然,步入老年后,医疗支出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我国的公共医疗资源保障在全球范围内也属数一数二。

对我而言,若真的生病,也不介意在政府医院排队候诊时,边看书边喝咖啡,静静等待免费的医疗服务。那或许,正是另一种从容的退休节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