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保费永难追高涨医药费 消费者沦最大输家

独家报道:张燕萍

(吉隆坡11日讯)医药卡保费和医药费水涨船高,甚至高于通货膨胀下,在私立医院就医且有经济能力的病患,在生命关头下只能自己承担越来越高昂的医药费保命,消费者最终将是最大输家。

《2023年全球医疗趋势调研》显示,我国医疗福利成本已从2022年的12.9%升至2023年的13.8%。对比2021年,仅增长6.8%。

捍卫大马保险消费者权益运动法律顾问吴健南律师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表示,这是监督网不完善和执法不力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保费永远都不足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

“在医药卡保费和医药费都水涨船高,甚至高于通货膨胀率下,消费者最终是最大受害者。”

“无限制保障”具误导性

他表示,“无限制”医药福利保障(unlimited medical expenses)经常被忽略,但这是应该禁止使用的字眼。

“这存有误导性质,对保客没有任何保护作用。现实中,并没有“无限医疗费”,因为对医院来说这是空白资料并形成恶性循环,因为保险公司不会让客户顺利索赔“无限医疗费用”的机会,但对保客来说,他们需要有效的保障。”

也是马华公民社会运动局主任的吴健南认为,保客有知情权,保险公司有必要在索偿条件、数额上限和指南并制定一套更透明的机制,私立医院的医疗费只会增加,保客申请索取医疗保费比例也肯定会相应提高。

他说,医药费暴涨促使医药卡保费也跟着调涨,以致一些保客在无法承担后被迫提早断保,此外,也有保客因为年龄问题,最终无法受保。

“这个情况也有上升的趋势,国行有必要插手阻止保险公司自由更改合约和保费条款。否则没有限制的调整保费,对消费者不公平。”

“不要把保险当投资,真正多问题是储蓄和投资出现欺诈成份并歪曲了保险原意,医药卡是应急用途。”

联邦法院上个月裁决因延误为一家企业前执行董事就医,导致对方严重脑损伤的一家私人医院须赔偿400万令吉的裁决,马来西亚私立医院协会主席拿督古吉星医生表示,这项判决也或将导致医疗设施保险费的提高,继而对维持医疗保健的可负担和可及性带来严峻挑战。

医生成高风险职业?

理赔师麦伟权指出,医生如今已成为高风险的职业,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我国医生在行医过程施行“防御性医疗”确实有上升的趋势。

他认为,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生的责任,然而要是法律没有办法保护好医生,这个现象会越来越高。

“在医治过程中,医生和病患是需要彼此信任和理解,前者应该在没有后顾之忧之下医病救人。相反,若他们必须承受随时被诉讼的风险,一些医生会宁可选择有保障的工作方式。”

麦伟权不认同“防御性医疗”,不成文的文化不仅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也无法帮助国家的医疗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并纠正。

“这会形成医疗资源浪费,病患也面对财务损失,甚至也会影响医生的士气而忽略了真正的临床需求。我们必须为医疗服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对正在推动健康医疗发展的我国来说,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迫切的。”

不能1医药卡“走天下”

提到索赔率,麦伟权表示,目前索赔率越来越高,即每4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会提出索赔。

他说,医疗费涨价是保险界所挡不下的,主要是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费用也相对非常高。

至于保额问题,他表示虽然保费越高越有保障,但保客在理财观念上必须要正确,方向也要清晰,投保自己可承担的医药卡才是对策。

他认为,公私合作模式让政府医院和私立医院可共享资源与专业知识,通过有效的医疗资源调配和使用以满足病患需求。

“在政府医院,一些医疗用品需要自费的,如果没有医药卡,或需要自己去承担。”

他提醒,不是买了一张医药卡就可以走天下,反而尽可能在年轻时锁定自己所能承担的保额,更不要买了后就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定期进行保单审查,并根据需求提高保额,因为保险公司始终是依据保单的条款理赔。

能力有限只能“断保离”

医药卡涨幅会根据市场变动进行逐步调整,一般会两年调整一次,涨幅也胥视医药卡持卡人的年龄、购买年限及保单内的现金价值盈余而定。

至于断保情况,他表示,问题也确实存在。这是因为一些人基于冲动或经不起保险代理员游说而签下保单,加上目前经济不景气,当连吃饭都成问题时,也只好选择断保。

因此,他提醒消费者,在签购任何保险配套时,必须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为。

 

 
 

 

反应

 

东海岸

蔡永祥赞扬关丹德教会 实际体现善的力量

(关丹20日讯)关丹华团联合会会长拿督蔡永祥指呼吁,有更多社会热心人士力加入关丹德教会济修善社,以增强该社的力量;该会在15年来,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善的力量”。

“从援助单亲家庭、资助清寒学子,到推动德育教育,每一份善款、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在为弱势群体点亮希望。”

“尤其德育班的成立,不仅传承中华文化,更培养下一代的品德根基,这是对社会最珍贵的长期投资。”

“站在15周年的新起点,我衷心期盼济修善社继续秉持‘以德化人,以善济世’的宗旨,扩大爱的涟漪。”

他强调,慈善事业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代代相承的“马拉松”。慈善不是独行路,而是众人拾柴的温暖征程。

“就在济善修社里,我们见证了56个单亲家庭和110位清寒学子接受援助的感人场景。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是孩子们得以继续求学的机会,是单亲妈妈们减轻负担的温暖援手。你们的善举,让这些家庭感受到人间有爱,也让社会更加美好。”

蔡永祥昨晚为关丹济修善社15周年纪念晚宴,主持开幕仪式上,致词时这么说。

他希望,济修善社过去的奉献,也以行动继续支持未来的善行,能够在德育班,培育更多良才,继续为关丹注入正能量!

另一方面,该社社长纪尧琍致词时表示,我们因爱心相聚,为善举同行,共同参与这场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慈善晚宴。此刻站在这里,我心中满是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付出,正是你们的善意,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看见了光,也感受到了这世界的温情。

他说,这世界上,总有一些角落需要关怀。而慈善,是一束光,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链接。不只是捐款与奉献,更是一种信念——相信每个小小的善举,都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在今天早上的慈善活动中,共有56个单亲家庭,以及来自11所学校的清寒学子获得了实质的捐助。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份鼓励与希望的传递。

“每一份支持,都为他们点亮了未来的路;每一份善意,都让这个社会多一分温暖。我们深信,这些善举所带来的正能量,将会持续影响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说,让今晚的感动成为明天的行动,让这份善意延续不止,生生不息。愿我们继续携手,让世界因为善良更温暖,让人生因为付出更精彩。

此外,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副会长戴荣强指出,在德教会中每人都视为是学生,而生活才是老师,而每个阁的德育班都是协助培养下一任的教化场所。

也是东马德教联谊会长他说,德教会坚持站在慈善的第一线,希望能以涟漪的方式把爱扩散出去。 

“生活会教育每个人,而德育班协助巩固每人的品德,先竖立好品德才来行事,先做人后做事,让整个社会充满正向能量。”

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署理会长杨仁川指出,如今的世界变化非常快且大,例如近年盛起的人工智能(AI)很可能会颠覆很多行业,在解放更多的人力后,未来的企业模式首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品德。

“希望众人可以着重竖立个人品德方面,为下一代巩固更好的基础。”

另外,他也提到,近年我国医药卡费过高的情况,已经对乐龄人士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希望政府关注此问题。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