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为经济复苏注入活力 柔新捷运盼一通全旺

柔新捷运车站构想图
独家报道:谢姈悄、林嘉珉
政府为大众基础建设项目拨出大额开销,一直是提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手段,确保经济引擎无论在顺风或者逆风的时候,都可以一直不熄火。
但在过去这几年来,大马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无论是政权频密易主,又或是冠病疫情肆虐所引发的一连串经济动荡,无不让我国难开基建开销水喉。
就在多项大型基建项目纷纷搁浅之际,拉拉扯扯4年之久的柔新捷运系统(RTS)项目,终于在去年底达成协议。
这不禁让人期待,RTS能否为努力复苏的经济多添一股活力,实现一通全旺?
建筑·旅游·房产
柔新捷运振3领域
冠病疫情之前,衔接马新两国的新柔长堤与第二通道长期塞车,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不过,在马新边境因冠病而关闭后,却一度造成柔佛新山的经济活动停顿。透过此事就能看出,交通脉络对经济与商业方面所带来的贡献,实属功不可没。
在此前提下,预计将会于2026年底开通的柔新捷运系统(RTS),将会如何带动我国经济?且看本地专家及各行业者如何说。

张永隆
大马诺丁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张永隆博士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首先认为以37亿令吉造价来看,这项目相信对经济的刺激有限。
尽管提振有限,但他认为仍可对国家经济带来商机,包括建筑、旅游和房地产等领域。
“要知道,一项基建项目不止在施工期间可带动经济,就算完工后多年,都可持续为多个领域做出贡献。”
他解释,一项基建的经济效益,是取决于该项目开销,能否为GDP带来乘数性的回报。
“举例来说,当政府增加1亿令吉的开销,看的是能否在之后带来超过1亿令吉的回报。
“这些基建开销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效果比较大,因为可以为失业人士开创工作岗位,或是吸引更多投资流入,甚至是完工后所能促进的经济活动,这都能促成乘数效应。不过,疫情恶化将是风险,毕竟若政府再度落实封锁措施,可能造成人民减少开销,乘数效应便有限。”
现阶段,由于缺乏更详细数据,故张永隆表示,无法准确判断该项目能带来的回报。
另外,他也点出其他关键风险,即政局更动及经济情况恶化。
“如果大选后更换政府,难说项目计划会否调整,又或经济因某些突发事项再度恶化,政府就不太可能快速执行,因为会导致国库吃紧。”

刺激地方性经济
虽然无法像已取消的隆新高铁(HSR)般,负担起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重任,但张永隆相信,RTS项目仍可提振局部的柔佛地区经济;在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游客近乎绝迹,导致当地对此依赖的商业活动深深受挫。
张永隆指出,新加坡观光客原先就很频繁来马,造成柔新长提拥堵不堪,相信新通道能够缓解拥堵问题。
另外,彭博智库也点出,一旦通车,RTS项目有望成为最主流的跨境工具,可吸引到最高的半数跨境者使用;该捷运载客能力将达每小时1万人,可节省跨境过程30%到50%时间。
张永隆补充:“虽然没有太多数据可供研究,但相信多少都会提振柔佛房地产、旅游和建筑活动。总体上,是件好事。”
政府在过去2年积极出资,对抗疫情和援助最脆弱群体,以稳住我国经济基础,而这就不经让人担忧RTS项目,会否对国库造成负担。为此,张永隆表示不担心,并表示:“37亿令吉造价数额并不大,相信政府有实力扛下。”
他解释,其实就算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再提升0.5%,都属于可管理范围内。
根据大马统计局,我国去年GDP报1.5兆令吉,因此37亿令吉开销,约只占0.2%。

吴木炎
两岸公交一通全通
虽然RTS路程不远,但城市土地运用兼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说,“它直接连贯了两岸的集运系统,能把新山的公共交通系统与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连贯一体。”
他指捷运一般上的人数容量较少,其路途也较短,多数处于市中心;至于集运系统的容量比较大,而RTS是属于一个融合集运跟捷运的系统。
“捷运作为转换用途(rapid transit),意即从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只要转搭RTS,就能直接连接柔佛的公共交通系统。”
“同样的,在柔佛,你能很容易地进行转驳,再到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这意味着你可透过RTS,马上就能转驳到整个新加坡的捷运(MRT)。”
吴木炎补充,事实上新加坡与新山的相关系统完全不同,当中缺乏一个很好的转驳,如今RTS能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中,扮演有效的转驳操作。
“RTS确实能有效地把马新两国的公共交通系统衔接起来;在转驳方面也能发挥更有效作用。”
他指经济是建立在人流的平台上,有人流动就能增加相关效率,RTS也能省时,促进两个国家的经济,达到成本效益,并可直接提高与经济相关元素的效率。
频换政府拖慢工程
吴木炎认为,比起HSR,RTS不是一个太难实现的项目,至于为何RTS迟迟未能成事,在某程度上是因为大马这几年换了几次政府,导致工程被拖慢。
他强调,有效率的转驳会带动人流,互相刺激经济,这对马新而言都是双赢。对两国而言,越早落实这计划越好,因为它已是存在很久的课题。
“两国其实最耗消时间的就是过关。那么RTS在某程度上,(就过关)会有很好的改善。若新山与新加坡能有一个有效的过关安排,难题就能减半……乘客一旦过境后,就能直接进入另一国的全国公共交通系统。”
他指若说HSR属于区域性,那RTS则较地方性。他相信两国至今对这计划的共识,不曾乖离其主要目标。
“RTS扮演的角色其实很明显,它所能带来的经济效应也很明确,除了能把两国公共交通方便及有效率的衔接起来,在转驳方面也增加了效应。若人流的效率能产生互动,就能带动经济发展。”

包一雄
纾解拥堵刺激旅游
大马华人旅游业公会总会长包一雄说,RTS的开通对旅游业来说是好消息,这系统将成为两国之间更便利的交通工具。
他认为不只是在旅游,就马新两国人民来往的交通而言也有很大益处。
“有了RTS,两国人民只需乘搭火车或地铁过境,这会更方便,无需挤在第一通道(新柔长堤)或第二通道。这样一来,本地业者也可安排车子让来马的新加坡人到处旅游。”
他指出,在疫情前,每年来马的新加坡人以百万人次计算,从中刺激本地消费。基于大马物价比新加坡便宜,这也是该国人民喜欢来马购物的原因。

大马消费廉宜景点多
包一雄补充:“比起新加坡,很多游客选择在大马消费,这除了因为本地消费较低廉,我国的旅游景点也比较多。
“一些其他国家的旅客,基于币值的缘故,可能会选在新山住酒店,然后过去新加坡玩一天就回来大马。一旦他们选择在这里住酒店,就会使用本地交通、消费等,这肯定会带动本地旅游业。”
他指新山以往有很多商店的生意,都是依靠新加坡游客:“这一切靠的也是交通,若交通不方便,要如何发展旅游业?”
潜在赢家:建筑股
彭博智库分析,RTS大马土木工程部分中的40%,又或8亿令吉工程,将分配给本地承包商。
同时,该机构相信,双威建筑(SUNCON,5263,主板建筑股)、WCT控股(WCT,9679,主板建筑股)、睦兴旺 (MUHIBAH,5703,主板建筑股)和家盟吉(GBGAQRS,5226,主板建筑股),会是主要赢家,该项目有望显著提振上述公司盈利表现。
不过,相较之下,杨忠礼机构(YTL,4677,主板公用事业股)、IJM(IJM,3336,主板建筑股)和马资源(MRCB,1651,主板产业股),估计可能就讨不到太多好处。
该机构解释,RTS能刺激访客量、人口增长,及促进站点附近商业活动,而潜在的城市重新发展,可让本地建筑商从中找到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产业发展商还可与RTS项目承包商合作,有助于促进其产业项目的连通性。
新闻背景:柔新捷运计划演变
2018年1月16日,马新两国于第8届马来西亚—新加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签署新山往返新加坡,长达4公里的捷运系统双边协议。
不过,RTS项目在过去几年曾多次被展延,直至两国于2020年7月30日重启这项目,并作出数项改变
根据两国交通部当时的联合声明,2021年11月24日,大马交通部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作为RTS的特许有关当局(或授予者),签署了相关协议。
随后在11月29日,大马与新加坡交通部宣布,柔新捷运系统(RTS)预计将在2026年杪通车,两国已达成协议,落实双方作为柔新捷运系统授予者须尽的责任。
根据资料,RTS连接新山武吉查卡站和新加坡兀兰北站,全长4公里 (我国2.7公里,新加坡1.3公里)。
其中,武吉查卡站可接驳金马士-新山双线火车(ETS)及“快捷巴士系统”(BRT);新加坡兀兰北站则接驳铁汤申-东海岸线地铁站。
【柔新经济特区特辑】摆脱宿命·另辟蹊径 柔新经济特区翻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约20年前设立的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经济特区(Iskandar Malaysia),承载着马来西亚的雄心壮志,但不仅未能达至预期的成效,更在房地产泡沫中黯然失色。
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前车之鉴”,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般,笼罩着柔新经济特区的未来,忧其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甚至重蹈前者覆辙沦为资本炒作的牺牲品。
面对“历史会否重演?”的质疑,柔佛州投资、商贸、消费事务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李廷汉对此深表理解,但也强调两者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无需过于忧虑。

“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经验教训,为柔新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助其在未来发展中走出一条更稳健及更可持续的道路。”——李廷汉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进一步解释道,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侧重于快速发展房地产项目,柔新经济特区却是从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开始。
“目前柔新经济特区吸引的主要都是制造、物流和服务业,还没看见国外的房地产业者。而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人口增加和消费提升,以消费支撑经济的持续运转,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周期。”
目前柔佛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是5万令吉,政府的目标是在2030年翻倍至10万令吉,同时将柔佛的经济总量,从大约1600亿令吉增加至2600亿令吉。
他说:“若能达成目标,我们相信将能推动柔佛迈向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切实提高民众的购买力,但为避免人民在经济高速发展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我们也在致力探讨相关策略减轻人民负担。”

未来两年是关键
他坦言,最近确实收获了不少反馈,表示担忧柔新经济特区的发展,将造成成本上涨或是人力流失;事实上,这是柔佛长期面对的问题,不管有没有柔新经济特区,柔佛一直都受新加坡的汇率影响,是没办法避免的既定现实,但政府并不会坐视不管,要确保柔新经济特区能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在他看来,至少在短期内可看见几项初步成果:
2025年,属招资关键年,大量投资入驻柔佛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2025至2026年,为基础建设的高峰期,建筑相关行业将十分活跃。
2027年,发展迎来转折点,因柔新捷运(RTS)将启动运行,高架智轨列车系统(E-ART)也将初步建成,各种水电设施等也将陆续完工。
累计逾300亿投资
针对招商引资的成果,李廷汉对2025年的表现充满信心。
因截至2月为止,已有142家企业表达投资意向,其中更有24家极有潜力能在数月内落地,投资额预计将能超过百亿令吉;加上已落地的近200个项目,投资额总计超过205亿令吉,两者合计将突破300亿令吉。而目前才4月,未来8个月的潜力不可估量。
据悉在这142家企业中,主要都来自制造、物流和数字经济领域。

官方三大推进方向
那除了招商引资外,其他部分又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据李廷汉透露,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但现阶段还无法给出具体细节,仅3大方向可分享:
第一、为增加投资者信心,让他们确信项目获政府有力支持与投资,目前正积极筹划一些,由政府主导投资的过百亿大型基建工程,譬如治水工程等。
第二、柔佛州务大臣早前宣布,将在3月底敲定交通疏导系统的相关审核工作,预计4至5月便可招标,以期尽快缓解柔佛的交通拥堵状况。
第三、大马与新加坡贸工部已就加强双边的经商便利度展开合作。
审批程序加速
当然,审批程序的速度与效率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此李廷汉表示,目前在柔新经济特区已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预计从正式登陆大马到取得相关执照,一般可在3个月的合理期限内处理好,因其中牵涉较多繁杂的程序,最挑战的是完工和合格证书(CCC),因有很多部门要去审核建筑安全性。

优先基建 稳固发展
目前可见政府主要都聚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不是政策规划,李廷汉解释道:“当前的全球政治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中美贸易摩擦,已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贸易冲突,过去我们常强调‘大马作为中立国家,是十分理想的投资目的地’的定位已不再适用。”
此外,东南亚各国也在积极推进改革,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单位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调整政策,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便成了现阶段唯一切实可行的选择。
尤其柔佛州的塞车情况十分严重,因此优先发展交通设施至关重要。
至于柔佛州的强项,包括数据中心、半导体、石化和化学,均是高资本、高耗电和高耗水的行业,因此一定要将眼光放远,针对2030年或2050年的水电供应做策划。

中小企借势崛起
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无可否认是为柔佛州,甚至是大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目前公布的优惠配套中,几乎都偏向吸引大型企业入驻,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小型企业,是否能在这场经济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并将如何受惠亦成了业界关注的议题。
李廷汉坦言,针对中小型企业确是没有直接的税务奖励,仅在发牌条件中明确列出,入驻企业须采用一定比例的本地原材料,并与本地的商家展开合作,目的就是要帮助中小型企业融入其供应链,最终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目标。
以过往的经验为例,英国家电制造商戴森(Dyson)入驻柔佛,可以说是技术转移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当时有不少本地的中小型企业,通过为戴森提供代工服务快速发展成大型企业,譬如说威铖集团和星光资源等。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还逐步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开创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当然,这仅仅是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电子制造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同样见证了大型企业落户柔佛州后所产生的显著带动效应,并充分证明了大型企业的入驻,不仅能有效促进本地中小型企业参与到制造业的价值链中,更能助力它们实现快速成长,进而推动柔佛州乃至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
拟推融资方案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参与,李廷汉亦透露,目前正积极与银行磋商,探讨为柔新经济特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关贷款的可能性,譬如以大型企业提供的工程合约为担保,帮助中小型企业获取更有利的贷款配套。
“据我们了解,已有数家银行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我们同时也在探讨政府在其中扮演协调角色的可能性。”
在新加坡,马来亚银行(Maybank Singapore)已率先宣布,将为在新柔经济特区投资的新加坡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的跨境服务,包括了资金转移和优惠贷款等;大华银行(UOB)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方案。
他坦言,在税务减免方面,目前尚未展开深入讨论,因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尤其税务减免会对国家收入产生影响,所以还需要再综合评估。

错过即失良机
总体来说,柔新经济特区能不能成功,需要各方积极配合与支持。
李廷汉强调,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我们错过了,这些投资者就会转向其他国家。
“当然,我们也需要增强公众对柔新经济特区的信心,让他们了解这不仅将惠及国家,亦与大众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但我们发现似乎有很多人仍然存有许多疑问。”
尤其近期一项民调结果显示,许多人对柔新经济特区略有耳闻,但对其具体内容却知之甚少,这表明他们仍需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充分了解特区的设立目标,以及它将如何推动柔佛州在未来5年,乃至10年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因此,政府不仅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共同传播柔新经济特区的价值,同时也会在年底协同新加坡举办一场大型论坛,从政府的角度向广大群众介绍柔新经济特区的具体动向,并从现在开始草拟一份详细的蓝图,全面阐述柔新经济特区的长期愿景、战略定位和目标等。
“我们需要具体地告诉投资者和大众,5至10年后的柔佛州,或柔新经济特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譬如10年内会有100家高影响价值的公司,到柔佛州设立据点、营运或生产中心,并会创造2万个高技术和高收入的就业岗位,甚至是其他的发展可能性。而不只是笼统地说,加强我国的竞争力,改变我国的经济面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