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免签协定要游客非黑工/南洋社论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网页上周二上传了一则《关于中马互免签证协定停留期问题(大使馆发言人应答)》的消息,作为近日民间热议相关课题的“官方回应”。
随着这则声明的发布,坊间对两国人民免签证互访可逗留达90天的协定,并非全是一片叫好之声。尤其中小型工商业中,许多仰赖中国进口原材料,以及涉及前期与后期加工制作的技术领域,已经开始担忧中国同行可能利用免签便利,大肆来马与他们竞争。
日前,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也对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业者最近提出的担忧表示关注。他们担心一些中国公民可能利用将落实的“90天免签证”便利前来我国“抢滩”,与本地企业竞争。
他说,来自政府机构的消息显示,全国包括沙巴州在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中国公民在马来西亚涉及逾期逗留、利用旅游身分非法工作以及从事企业或小生意的现象。有高级官员向他反映有关情况并表达担忧,认为一旦“90天免签”政策落实,问题可能会加剧,不可不防。
此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特价299令吉的婚纱摄影,以及新居设计全套精装修半价的案例。姑不论成交后是否货不对版,这类案例势必对行业行情造成干扰。

本地业者也必须花更多时间与耐心讲解收费情况并调整服务。若情况发展至各行各业,如维修、加工、装配等向来收费较高的技术行业,往后本地技师又将何去何从?
或许当局认为只要各相关执法机构严阵以待、立场坚定,严厉取缔持旅游签证在我国境内进行商业行为的中国公民即可。但是,纵观非法外劳充斥全国的现况,我国执法机构,尤其是移民局的效率,向来乏善可陈。
恐陷一片红海
也许当局已经“厉兵秣马”,准备就绪;但最怕的,是“到时再说”的心态。等问题显现时已趋严重,所涉及行业已是一片红海。
目前,相关协定尚未正式生效。中国大使馆网页内容详解:“协定将在两国政府履行必要程序后生效。该互免签证协定有效期5年,此后自动延期5年。
根据协定有关规定,中马目前互予对方国家公民的免签入境安排维持不变,即双方公民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单次停留不超过30天。
同时,根据国际惯例,协定明确了对缔约一方公民在缔约另一方境内免签停留的期限,即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
对免签赴华的外国公民来说,指从任意自然日向前溯及的180日内,在华停留不超过90日(该90日不包含持签证、APEC商务旅行卡以及居留证在华停居留的时间)。
如入境时溯及的180日内免签停留时间累计已满90日,则无法再享受免签入境政策;累计不满90日,但剩余停留时间不足30日的,本次免签停留不得超过剩余的免签停留时间。中国人免签来马亦按此操作。”
显然所谓的“逗留90天”是可以通过“30天+30天+30天”,中间出境两次实现的,或是在180天内累计住满90天。但对商人来说,这种安排更像是“出差签”而非旅游签。
加强监管与把关
在协定框架下,除非理由充分,否则移民局难以阻止利用此类免签便利的中国商人入境。因此,当局必须在他们入境后加强监管与把关,以防他们“变戏法”地在下游行业抢滩。
目前许多城市已经拥有各式各样的中资中小型餐饮和百货业,且颇受欢迎。未来当90天免签协定正式生效后,这些合法经营的中国商店,会否像印尼雅加达的中国城和唐人街的商店一样,成为一些“黑工”或“黑商”的聚集地,甚至被包庇?有关当局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我国经济规模有限,本地中下游华商经营不易。希望与中国互免签证的新协定,能真正引来大量消费的游客,造福各界,而非成为“黑工”混进来的后门,最终抢走马来西亚人民的饭碗。
【独家】中小企公会:业界需时应对影响 马中免签新政利弊互见
独家报道:王连贞、李琇云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说,该会不清楚马中90天互免签证措施的实际用意及背后的政策考量,政府受促尽早说明。
他向《南洋商报》表示,虽然这措施表面上似乎提供更大便利,但其中实际意义仍不清晰。
他指这新措施确实可为某些行业带来正面影响,尤其是旅游或果园业者,因游客可逗留更久,意即他们有更多时间在大马消费和深度旅游。
不过陈棋雄提醒,也有部分旅游相关领域未必能真正受惠,例如有些中国游客选择聘请其祖国的旅游中介,在大马仅租用旅游巴士,这种情况对本地旅游从业者的好处有限。
他说,这项措施虽阐明其单次停留不得超过30天,因此在执行上与原有安排差异不大,但重点不在天数,而是这政策的实际用途为何。

陈棋雄
加强监管执法
陈棋雄指该公会已就此与不同公会代表讨论,并了解到除了旅游领域,装修行业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来自中国的装修工人在马的收费相对便宜,可能会压缩本地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这90天互免签落实后,政府有必要同步加强监管和执法,避免引发非法劳工或短期打工潮。当局也应设立有效的反馈与申诉机制,让本地业者能及时举报与反映,阻止有心人滥用签证便利进行非法活动。”
陈棋雄提到,很少国家之间会实行这么长的免签天数。以泰国为例,有报道指泰国政府反而正在考虑将豁免签证的国家停留期限从60天缩短至30天,而我国选择将其延长至90天的做法令人费解。
他说,该会已正式向首相署提出要求,希望尽早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会面,直接反映中小企业面对的各项课题。
该会也将就近期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议题,以及本地销售及服务税(SST)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向政府表达中小企业界的关注与立场。
对于马中近日签署31项了解备忘录与合作协议,陈棋雄认为政府不应只聚焦大型企业,更应重视本地中小企业的角色与需求。
“中小企业真正欠缺的是技术上的支援,希望政府或马中商务理事会能扮演协调平台的角色,促成本地优秀的中小企业与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中企在技术层面展开合作。”

傅俊翔
傅俊翔:冲击本地美发讲师
亚洲联盟发型师协会(UAHA)会长傅俊翔说,目前很多中国讲师来大马主讲美发造型课程,确实对本地发型讲师带来影响。
“这以前较不常见,可能是因为以往申请签证程序冗长。此现象明显打击了本地发型讲师。有关课程长1天至3天,收费不菲,每位学生约1000至3000令吉不等。”
他认同以合法管道入驻大马的美发院,但绝不认同以价钱比拼的恶性竞争手法。若外国美发业者要来大马立业,希望他们是以合法管道和进行良性的方式。
无论如何,傅俊翔认为马中互免签证措施将是该行业交融的正面的挑战,也促使大马更进步。
也是大马美发协会(MHA)荣誉会长的他说,过去大马吸引了多地发型公司入驻抢滩,包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但大马美发界业者仍屹立不倒,因此即使面对免签证长达90天或掀起的中国美发浪潮,他仍对大马业者有信心。
“新一代美发师都需要数字化和科技化,需会做视频,对于年龄40岁以上的美发师来说不容易……中国美发界在制作视频方面非常纯熟干练,是大马美发界需看齐的一点,越早掌握这技巧越好。
“以良性竞争来看,大马美发界的技术将更进步,增加美发师的收入及留住客源,无论如何,开放市场将让美发界更竞争,本地美发师若不想被淘汰,就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温进良
温进良:不会威胁本地贩商
马中90天互免签证措施对本地贩商的影响不大,尚不足以构成“抢滩”危机。
大马贩商同业总会总会长温进良指出,该措施不仅带动本地小贩的生意机会,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广隐藏在小贩档口中的道地美食。
执照保障利益
他指全国地方政府已规定,只有本地人才能申请及持有小贩执照,外国人无权申请,这在制度上已保障本地贩商的利益。
不过,他指对一些经营小本生意的小型商家而言,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他进一步说明,目前在我国从事短期生意的中国小型商家,大多集中在商场内的小型店铺或摊位。根据大马法律,这类经营行为是被允许的,所售商品主要是中国小零食、小饰品或装饰品等。
“相比本地人,他们较容易将这些商品带入大马,甚至可能直接从中国义乌商城采购。
“这类小型商家,我认为或多或少都会对本地商家造成一些影响,但目前我们尚未看到明显冲击,因为这些商品是否适合大马消费者?营业额是否足以负担商场租金?这些都需纳入考量。
针对夜市或早市中出现中国美食摊位是否影响本地小贩生意的问题,他解释,只有本地人或大马永久居民才有资格申请小贩执照并在本地摆摊,或该商家需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并保留一定股份固打给本地人,才能获得临时营业准证。
“我们在早市、夜市中看到的中国小贩,是永久居民,或已与本地人结婚的业者,否则他们根本无法合法在此营业。”

黄守群
黄守群:推高饮食业营收
本地餐饮业对马中90天互免签证措施表示欢迎,大马姑苏厨业茶酒楼联合总会总会长黄守群认为,这措施有助于带动本地饮食业者的营业额。
他不认同该措施会影响本地餐饮业营业额之说,反而认为游客人数越多,就越能带动本地餐饮业的发展。
“他们即使在我国逗留长达90天,也做不了太多事,除非是长期投资者。因此,对本地餐饮业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老顾客倾向本地餐厅
针对中国餐厅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是否会对本地中餐厅构成负面威胁时,他指中国餐厅多以麻辣、烧烤类为主,具有新鲜感,因此较容易吸引年轻人,但老一辈的顾客仍倾向选择本地餐厅。
“虽然年轻人偶尔会带父母去尝鲜,但也不会经常光顾,因此影响不大。”
雪隆姑苏慎忠行餐饮业公会署理会长何志强也认为,互免签证措施对餐饮业影响不大,反而可能带来商机。这措施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或有意在马发展业务的商人在我国逗留更长时间,从而带动本地餐饮消费。
“例如,虽然他们可能首选中国人经营的餐厅,但久而久之也会感到腻,最终会尝试本地餐厅,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梁伟虹
不会出现中国导游抢滩
对于旅游领域,业者普遍欢迎马中互免签证措施,也不认为会出现中国导游涌入大马“抢滩”的现象。
大马入境旅游协会(MITA)会长梁伟虹说,中国游客免签证来马,预计将可吸引中国银发族到来旅游消费,因为退休人士才能在大马中长期住下,体验生活旅游。
“免签证的宗旨是带动大马旅游业,中国商人若要来大马做生意,肯定必须通过正当管道,至于行业乱象,有关当局必须严禁把关,严厉执法,不能将此归咎于免签证措施。”
她说,去年落实的30天免签证措施,确实刺激了本地旅游社的业绩,预计免签证可累计长达90天措施一旦推行,将会再推高本地旅游业,包括医疗旅游等。
“中国非常注重的旅游项目是银发经济,银发一族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而且能来马逗留30天至90天的人,大部分是银发群,目前银发族在中国的占比率也很高,也带动康养旅游、医疗旅游和教育旅游。”
她指随着马中落实互免签证措施,这些都是大马未来可实现的旅游方向。
另外,梁伟虹驳斥未来中国导游涌入大马“抢滩”之说。她举例,大马人到中国旅游,会聘用大马导游或中国导游带游?答案肯定是中国导游,他们来大马亦如此。
“再者,外国导游要在本地执业或在大马开旅游社,皆必须持牌,取得本地旅游业者准证,需要上课及不断汲取新资讯,这些规定都是政府保护本地旅游业的做法。
“若有人要来抢饭碗,他们会通过合资经营,外资在大马设旅行社并非难事,但若没通过合法管道,则属非法。一旦发现有非法旅游业者,所有旅游业者都有责任举报及确保当局采取执法行动,以维护我国旅游行业生态。”
业者需提高竞争力
梁伟虹坦言,中国游客不会聘用中国导游,但他们会聘用会该国旅拍业者。
她指免签证30天或90天,对于常规旅游没影响,但业者需开展新旅游项目,提高竞争力,才能与他国一较高低。
“为了大马未来5至10年的旅游业考量,这90天的免签证,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举例,疫前在中国已风行的旅拍行业,目前在大马才刚刚崛起,她认为本地摄影师需不断创新和改进服务,以吸引外国旅客。
“有些中国游客是携带本身的旅拍摄影师,其价格或与本地摄影师有一段差距,即本地1天费用约800至1500令吉,而中国是以人民币计算,游客则需负责其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