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与2049大计/谢诗坚博士

首先我们先讨论“2047”的意思。这是指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后,邓小平承诺在50年内,香港依然保持其资本主义体系。
换句话说,从1997到2047年的半个世纪里,香港依然享有资本主义的制度,也就是“一国两制”。
回归后爆2民主运动
现在香港回归中国已经25年了,未想间中发生两件大事。其一,在2003年7月1日爆发50万人大示威,坚决反对推行“第23条文国安法”。在压力下,特首董建华除了收回拟议中的条文外,也提早在2005年卸职(原本第二任特首是在2007年才届满)。
在董建华之后,公务员曾荫权继位(2005-2012),再下来是梁振英(2012-2017)及林郑月娥(2017-2022)。接下来接任的是警界出身的李家超(2022-)。
其二,香港回归后的第二次运动发生在2014年9月28日,香港的一批教学界人士发起“占中运动”,又称为“雨伞运动”。
主要发起人是港大副教授戴耀廷、社会学者陈健民及牧师朱耀明,他们3人被称为“占中三子”,号召民众冲入公民广场,展开79天的“占领运动”,要求政府推行民主的双普选(直选特首和议员),而不是通过筛选才能成为候选人。这是发生在梁振英当特首的时代。
未想在5年后,也就是2019年6月9日,进入林郑月娥掌权时代,她面对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大示威运动,组织者声称超过200万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
示威者的诉求也有所升级,也提高到“反送中条例”(逃犯条例),即反对将港人被引渡到中国国内受审。
正好在那一年(2019年),疫情已扩散到香港而加重了局势的紧张,香港政局处在风雨飘摇中。
一国两制或有新面貌
与此同时,中国人大也毫不妥协,反而决心推出“香港国安法”条文,列入“基本法”的附件三,正式生效(2020年6月30日)。
有人认为这是终结一国两制;但也有人认为香港仍有机会走新的“一国两制”,但没有人能预测香港人的明天,因为还有那么远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出版的著作《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十分引人注目,因为这一年刚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也就是说,尚有25年就是百年国庆(1949-2049)。
这是中国主席习近平在这些年来不断地强调的两个百年大计之一。第一个百年已在2021年落实,那是指中共立党于1921年,在两年前已立党百年,也被中国政府形容为它已让人民脱贫,走向小康社会。
根据此书的作者姚洋、(美)杜大伟及黄益平在序文中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就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就可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面对挑战与不确定性
不过,作者也同意和认为,要达到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国仍面对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这包括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制度和市场经济相比较,仍然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例如国有企业虽然数目已有下降,但在经济领域,特别是上游产业及金融领域,政府仍处于主导及干预地位。
在130个国家中,中国政府干预程度的指数排在第14位,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的干预政策更为普遍。有些学者也因之将中国标签为“国家资本主义”,并指出当今中美贸易的冲突焦点,也围绕在对干预政策的指摘。
当然中国也注意到它所实行的“经济双轨制”(支持国有企业,也支持私有企业)是一个过渡性策略,不能长期保持,但它同样反对美国以安全为理由,阻止中国采购高科技电子产品。
中美须搭建不朽桥梁
因此,开放是双向的而不是单行的。不论美国的资本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有何实质上的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并不影响两国发展友好关系。
以美国前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访华后的世界变化来看,它不是已变得更好,而不再走进“剑拔弩张”的死胡同了吗?在今天来说,意识形态已放在次要地位,重要的是各安其位,共同致力世界和平。
如果中国要安然迎接伟大的2049年,那么中美之间一定要搭建一座不朽的桥梁,不然,世界美在哪里?
视频推荐 :
新航7.45个月·国泰仅10星期 花红悬殊“星港竞争”掀热议

(香港17日讯)新加坡航空公布最新业绩,全年纯利创历史新高,并宣布向员工发放7.45个月的花红。
消息一出,即勾起港人“星港竞争”的集体记忆,相比之下国泰今年只派发10星期花红,引发网民感叹“人家用月计,我们用星期计”。
根据雅虎财经报道,新航公布截至三月底的财政年度业绩,总收入按年升2.8%至195.4亿新元(约625亿令吉),净利升3.9%至27.78亿新元(约88.9亿令吉),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新航表示,为表彰员工奉献和辛勤工作,员工将获得7.45个月的花红,与对上一年相若。
消息一出旋即引起港人“星港竞争“”的联想,因为国泰航空今年三月公布“酌情花红及利润分享”仅为10个星期。
根据资料,国泰去年赚98.88亿港元(约58亿令吉),为疫情后第二次录得盈利,其股价在过去一年更大升近20%,比新航1.3%高出甚多。
但相对其他航空公司以高额奖金留住人材、激励团队士气,国泰在员工回报方面明显落后。
错过疫后复苏窗口
例如华航今年在业绩破百亿新台币后,宣布发放6.6个月年终奖金及14.5万元奖金,并平均加薪3%;台湾虎航则平均派10.8个月花红,最高达14个月,并加薪4%、提高膳食与交通津贴,成为疫情后亚洲最慷慨的航空公司之一。
香港航空业曾享誉全球,国泰更是多次夺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殊荣,不过香港疫后复苏节奏明显慢于邻近地区。
例如,台湾与新加坡于2022年陆续开关及重启航班,香港则在2023年方全面开关,令以香港为基地的国泰错失黄金复苏窗口,从领先者渐渐变为追赶者。
不过国泰近年积极改革,例如破天荒招聘中国内地的空姐空少、发展廉航市场等等,国泰能否能透过这些改革逐步回稳,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