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航的坏消息/黄子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自从第一次当首相的马哈迪医生推行私营化计划,连马航也私营化,卖给“暴发户”,过后再把亏到见不到路的马航买回来。从此以后,马航一有消息,总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亏损,需要打救、需要注资的坏消息居多。

马航很少传出什么好消息。

好消息,偶尔也会有,类似手术成功,正在康复的路上。比如,一轮大亏之后,首相阿都拉时期,委任了砂拉越土著企业精英依德利斯贾拉领军,进行重组,力挽狂澜,从破产边拉回正轨转亏为盈。

后来,纳吉任相,挻揽他入阁。马航再由马来精英领航,再传出的消息,还是转盈为亏,而且是亏损累累。因此,纳吉更进一步,果断地破例聘请外国专材,德国人穆勒掌权。其他极端政客还没开腔,马哈迪医生已跳起来怒嚎,这么重要的职位,怎么可以假手外人,这不是在贬低马来精英的能力吗?

面对政客的叫嚣、压力,这位成功把阿联酋航空打造成国际品牌的专家,任期未满就辞官归故里,因为他家里可没等着他出粮开饭。不过,他任内在一片反对声中,给马航减肥,来个大裁员,降低局部的开支。也使多年亏损的马航,在2016年取14亿令吉盈利。这可是多年难得一闻的好消息。

敦马反对及能为马航制造奇迹般佳绩的世界级商业专材穆勒走后,结果呢?结果是马来西亚人一听到马航的消息,就是坏消息。

马航原来不是烂企业

其实,马航原来并不是一家烂企业,反之,马航曾经是一家世界级的顶尖航空公司。马航是获国际奖项逾的优秀公司SKYTRAX给它五星级评估7次之多,全世界只有7家航空公司获此殊荣;另8次全球最佳服务人员奖;WTA的世界旅游大奖,5次夺得亚洲航空公司第一!

马航亏损除了太过臃肿,员工生产力太低,别说同新航比较,马航和亚航相比,也是距离颇远。

此外,这家老牌的世界级企业,最致命的是一种叫“其他成本”。

如果要消除这些“其他成本”,除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变,否则,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航空是个风险太多太大的行业,一场瘟疫、一场战争、或石油价格波动,都会流血难止的行业。竞争又那么剧烈,而我们的体制导致的“其他成本”又是百上加斤,拼命在骆驼背上加稻草,成捆的稻草,叫马航如何承担生命中的超重呢?又如能传出好消息呢?

普腾卖了变成宝腾,很快就传出好消息。

马航如果要再传出好消息,看看普腾的抉择吧。

反应

 

牧羊人

书本曾是君王贵族的奢侈消费/ 黄子

文: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由“文桥”供稿)

对一些爱书人而言,坐拥书城,犹如南面称王。

三国末年,公元280年,左思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因为蔡伦发明了纸,中国人已经开始消费书本纸张了。

在欧洲,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这漫长的600年,西方的文字都是抄写在羊皮纸上,制造羊皮纸的工序复杂而昂贵,抄写工钱同样昂贵,所以书籍“出版”不只是教会的控制品,也是超级昂贵的奢侈品。若非劳斯莱斯级别的豪车,也是马赛地的等级。当时欧洲人的识字率远远低过古代中国人,基本上,只有教会的修士圣职人员才识字,能阅读。

当时所谓的书,少得可怜,主要是《圣经》、祈祷文等等的属灵书籍。 到了11世纪,巴黎、科隆、伦敦等大学成立,文字、书籍才从修道院走入世俗社会。欧洲的君王、贵族开始买书。买书,必须先向专业的工匠下单,师傅才按单开工。西方的书本是用拉丁文,东罗马帝国是希腊文。一直到古登堡印刷术发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文字、书本,才开始飞跃式的大量印刷。

所谓大量,是相对而言,毕竟欧洲人的识字率,在500年前,怎么高也高不到哪。

古代的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即使到了清朝,识字的人口,也不过三两巴仙,这三两巴仙,不等于他们真的能阅读,或有能力消费在书本上。真正的知书识礼,能够阅读,会消费书本的人口,绝对少过1巴,欧洲人的识字率就更低了。

奴隶朗诵诗歌娱乐宾客

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人的识字率才渐渐提高。不过,上千年的时段,欧洲人的所谓“读书”,是由识字的奴隶读给主人或在宴席上读给客人听,朗诵诗歌娱乐宾客,是奴隶的工作(当时有些识字的人,被掳到希腊罗马或其它原因而成为奴隶,例如伊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写了小说,傍晚就站在广场高台上,为不识字的文盲群众朗读。

美国著名的黑人教育家Washington Booker,小时候,常常在傍晚放工回家,看见一个黑人站在高台上为刚刚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朗读报纸,激发他想读书识字。

60年代,西马好些教会的弟兄姐妹,收到唐山信,必须请牧师读给他们听,然后牧师再帮他们回信给唐山的亲戚。

在西马,五六十年代大城小镇都有书店,而且书店还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发财。80年代开始,只剩大城市的书店生存下来。因此,小地方居民,买书困难。

90年代,大众书局到全国各城镇设立分行,对于爱书人,才稍稍解饥解渴。

小城镇爱书人,另一个买书的机会,是多年一次的巡回书展。

马来西亚世俗的书店,有六七百万的华人支持,尚且很难生存。基督徒人口少,福音书局更少。全国也没多少间。喜欢阅读,想在灵命上更长进的弟兄姐妹要看书,更不容易。

举办基督教书展

十多年前,WE CONSULTANCY发起香港、台湾出版社,和本地福音书局举办基督教书展,后来书展还移师到东马和南马,这对各地教会都是一种属灵的祝福。

这两年,瘟疫闹个不停,MCO1 2 3,现在改为4个阶段,还不知何时休。

因此,去年文桥书展改在线上,今年还是继续在线上,好处少去奔波塞车之苦,对外埠弟兄姐妹,还省下一笔旅费,遗憾的是不能在现场摸到书,才决定买不买。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没有试穿的鞋,没有试穿的衣,都在线上买了。所以,没有摸到的书,也就理所当然可以在线买了。

古代欧洲的君王、贵族要买书,先下定单,工匠才开工制作,几个月才能交货。我们在线上买书,几天后收到,相对而言,太方便又便宜了。

上帝恩典,如今我们享受的,是古代欧洲君王、贵族无法想象的,便利是百倍,选择是千倍,从中可得的知识、智慧是万倍!

买书,我们用平民的代价,消费昔日君王贵族的奢侈品!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