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能否再起?/利亮时教授

马华历经2013年与2018年两次大选的惨败,几乎只能依存在巫统底下。2020年敦马哈迪医生的恋栈权位,最终导致希望联盟失去了执政权。

微弱的新气象,不到两年就烟消云散,旧政权又再次回到执政的位子上。

马华在这一役,亦重新获得官位,但是跟昔日相比,目前马华是内阁华人代表的点缀。

马华能否重新获得华人的支持呢?民主行动党在执政期间的作为,是否已让主要的支持者华人社会失望呢?

从敦陈修信以来,历任马华总会长基本上都是以巫统马首是瞻。昔日中兴马华的丹斯里李三春,也无法有所作为,最终是归隐山林。之后的马华在处理华人议题上,小事好办,但面对大事就只能说需要“国阵的协商精神”来处理。

由于马华难有积极作为,而使得该党跟华人群众越走越远。

在丹斯里黄家定掌权时代,曾经获得华人社会的支持,这证明华人社会还对马华存有一丝丝希望。

然而,后来的发展,包括拿督斯里纳吉的贪腐与马华的消极态度,令华人社会是彻底失望,并全数反映在选票上。

马华没有吸取2013年的教训,或者该党也无力改革,最终在2018年面临几乎全军覆没的惨败。

华社料三成回流马华

如今希盟执政失利,巫统是信心满满能够重回执政宝座,而始终相随的马华自然也满怀希望。

正如笔者上方的问题,马华是得到华人的支持吗?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华人社会的选票大约有三成会回流马华。华人选票的小部分转向,可以让马华在这次选战,有机会拿下10至12席的国会议席。

投向马华的选票,固然部分是马华的支持者,另一部分的选票则是对民主行动党的不满。

2018年是马华在政治道路上的谷底,来届大选该党应该在国州议席都会有斩获,但是要大举收复失地,则不太可能。

马华有必要在未来,积极处理华人社会的问题,并且要求巫统释放利多,这样马华才有机会在政治角力赛中击败行动党。

2018年后马华在野可以静观希盟的执政,以等待希盟失分,如今重新登上执政之路,马华在现在和未来都必须有所作为。

如果还是延续昔日前人的老路,则会在不久的将来遭遇大败,愿马华诸位领袖要审慎思考未来之路。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安华的中国行/利亮时教授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将于2023年3月29日对中国进行4天官式访问。

这次的官式访问,除了首相夫人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陪同外,尚有6名内阁部长随行。这6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陆兆福、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外交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博士及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

上述所属部门首长的随行,看到安华希望能在贸易、旅游和科技上,争取中国的投资和支持。

除此以外,从随行的名单中可以看到安华的用心,历届首相如敦马哈迪医生、拿督斯里纳吉等访华都会带华裔部长,但是随行华裔部长如此高比例还是第一次(华人部长占了三分之二)。

这在在显示安华要让中国政府看到华人在我国具备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他更是相当重视这次的访华之行。

马中两国各取所需

历经两年多的冠病疫情,我们的经济受创甚深,目前自然争取各国前来投资,而中国亦是重要的目标之一。中国方面,对于安华之行也相当重视,因为我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这次安华之行可能会谈到搁置的隆新高铁工程,还有正在进行的东铁。

安华此行,除了争取投资外,自然希望能够引进中国的技术,以让我国某些产业的升级。中国方面,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自然积极在国际间争取更多的外交友谊和实际的合作。

安华这次的访华,对两国而言是各取所需,期盼安华这次的外交之行,能够为两国带来更多的实际合作与利益。

安华上任以来,面对在野力量的环伺,除了备战即将到来的6州选举外,安华积极争取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来马投资,以此让人民有感,并让团结政府的地位巩固,因此,这次的访华可说是意义重大。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