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有断臂求生的勇气?/林恩霆

亚亦君令补选尘埃落定,国阵的莫哈末尤斯里以1万1065票成功守土。

在这场补选中,国阵出征,马华自然也一马当先。然而,在巫统眼中,这只是“理所当然”,因为马华是国阵一员,助选本属本分,无需喝彩,也不会获得额外嘉许;真正令巫统眼前一亮、感恩戴德的,是行动党带来的华裔选票。

原本在巫统眼中,华裔选民几乎是“放弃治疗”的群体,但行动党的加入却带来一线生机。这种“意外之喜”,自然比“应尽之责”的付出更能赢得青睐。

于是,马华若执意争夺“华裔选票回流”的功劳,只会显得徒劳。更何况这种“回流”并不明确,即使真有转向,华裔选民的主观认知中,恐怕也不会归功于马华。因此,这场关于“谁出力多”的争论,最终可能只是自说自话的笑话。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谁出力”,而在于:马华究竟要继续走旧路线,还是愿意重新思考自身的位置与战略?若一味坚持旧路,马华将面临被边缘化的现实。

全面革新挣脱局限

在国阵日益萎缩、巫统靠向希盟的格局下,马华恐怕只剩下2国7州的议席空间,即在柔佛、马六甲和霹雳还能分得一杯羹,其余州属只能扮演“助选员”的角色。

若不愿重蹈覆辙,就必须有“断臂求生”的决心,主动放弃现有议席分配,从零开始,在政治理念、组织能力与候选人素质上全面革新。这条路虽然艰难,甚至可能“从零开始,以零结束”,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挣脱局限的可能;继续守着残余战果,只会让马华在新局中愈发无声无息。

必须承认,马来西亚的政治版图正处于重组临界点。国阵内部“同床异梦”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巫统已表态与希盟同行,而马华与国大党对巫统的依赖,也到了必须终结的时候。与此同时,其他政治力量的分化与游移,也预示着一种“重组的可能”。

缺强大反对联盟

土团党与伊党路线南辕北辙,短期内或能合作,长远而言却并不合拍。而巫统之外,仍有不少具有政治能量的自由派人物正在观望,如凯利、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沙里尔、赛沙迪等人,他们虽未归队,却仍掌握话语权与群众基础。这些人物若有意联手,再辅以政党裂变的契机,未尝不能促成一种全新的政治力量。

马来西亚不缺政党,缺的是一个强大的反对联盟。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必须具备结构性的政治竞争,而非一边倒的执政集团与失能的反对派。

马华与国大党若真有志再起,不应只谋求如何保住现有席位,更应思考如何融入未来更具竞争力的新联盟,为国家推动真正的“两线制”对决,而非在失能的联盟中消耗自己、边缘自己、遗忘自己。

 

 
 

 

反应

 

财经新闻

马华与印度经贸组织 提供商业与配对指引

(吉隆坡20日讯)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和印度经济贸易组织(IETO)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内容涵盖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技术采用、投资促进,以及为有意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法规咨询与支援服务。

马华副总会长兼该委员会主席拿督刘亚强指出,此次合作正值我国与印度建交68周年,具有特别意义,也象征两国深化友好关系与拓展经贸合作的新里程碑。

他指马印双边贸易额在2023年与去年均维持在约200亿美元(约859亿7200万令吉)水平,当局希望透过这项合作,在来年实现持续增长,甚至突破200亿美元。

他说,该备忘录也将促使双方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建立更系统的支援机制。

“我们将协助印度企业进入大马市场,提供政策与商业配对指引。印度经济贸易组织也会为拓展印度市场的大马企业,提供实际对接与策略协助,打造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

这项签署仪式于本周一在马华总部举行,印度经济贸易组织代表团礼貌拜会马华后,双方展开以“强化马印中小企业合作”为主题的圆桌交流。双方随后出席由印度经济贸易组织与印度英联邦贸易理事会联合主办的马印商务会议。

建中小企合作平台

圆桌会议聚焦多项具合作潜力的议题,包括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绿色科技与永续发展、清真贸易与农产品加工、跨境电商、青年创业与技能提升等,双方也探讨如何促成更实际的跨境合作模式。

马华提议共建“马印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为两国企业提供结构化对接与长期合作的机制。刘亚强透露,马华也接受印度经济贸易组织邀请,预计将在今年组织访问团前往印度,寻找更多实地合作机会。

出席者包括巴生国会议员甘纳巴迪劳、印度经济贸易组织国际主席阿斯夫伊奇巴尔医生、大马、印度东盟贸易理事会代表桑托斯维努哥巴兰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