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陆兆福时代/陈圆凤

很明显的,马来西亚政坛的华人领袖板块,已经进入陆兆福时代!

过去,华社的最高领袖,都是来自国阵的马华,马华总会长们,包括李三春、陈群川、林良实、黄家定、翁诗杰和蔡细历等,他们权倾一时,有者如林良实还长期掌权。

这群马华总会长们,在党内呼风唤雨,在华裔选民心中,却有不同的评价,究竟功过如何,还有待评说。但是,马华长期面对“不能代表华人”的说法,马华领袖在巫统庇荫下中选,缺乏坚实的华人民意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阵主掌国家大权的时代,马华在国阵所获得的权力分配每况愈下,在强势的巫统面前,马华的姿态很低,在涉及华人权益的争议课题中,往往让华社恨其不争。

2008年大选政治海啸发生后,马华的议席锐减,即使仍然当权,马华总会长的领袖影响力江河日下,对大部分华裔选民而言,马华已经是一个过气的名词,毫无留恋之处。

直至刚刚过去的大选,从悬峙到组成团结政府,马华在内阁中一席不存,也只赢得两个国会议席,宿敌行动党在内阁中却有4个部长职,马华总会长终于失去代表华人利益的官方发言人地位。

同样都是政党党魁,马华总会长和行动党秘书长的民意差距在哪里?

毫无疑问,如果要从华裔选民的角度来看,行动党秘书长获得强大的支持,从最近大选成绩的结果显示,94%华裔支持行动党,这是马华从未享有的。

事实上,马华可能从未获得超过50%华裔民意支持。

跨族群领袖

从国家独立到现在,陆兆福应该是第一个真正获得华裔民意支持的在朝华人领袖,虽然他是出自一个多元种族政党,但是,这并不削弱他的华裔领袖实质,反而有助他成为跨族群的领袖。

行动党从林氏父子掌权,到现在终于培养出一个世代的接班梯队,陆兆福接任秘书长的时机,与政局发展接轨,正好迎来我国政局新气象、新首相、新内阁、新政府。

作为一个与国家同龄的政党,而且是长时间在野的政党,行动党在劣势下却能做到与时俱进,与民意共进;几乎每一次大选,就是一场自我革新。如今吐气扬眉成为中央政府的一员,其中,林吉祥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半世纪的坚守,哪有行动党的今天。

攻击行动党的人喜欢讥讽林氏父子把党变成“林主行动党”,但是,看看今天的行动党和马华,大家以为如何?

其实,每个时代的马华总会长,又何尝不是把马华变成“林良实党”、“蔡细历党”,结果为何大相径庭?

现在的魏家祥和陆兆福,差距何止一个部长职?魏家祥后面没有多少位人才,而陆兆福的前后左右,都是人才!

林吉祥父子自团结政府成立后,就低调少言,行动党进入陆兆福主政的时代,也标示着新生代领袖将排队全面接班,行动党的焕发气象,是我国政党之首。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褒为激励,贬为鞭策/洪东水

新时代应有新格局,对政党或领袖的褒贬,是一种促进民主进步的良好趋向。对政党领袖的褒,是一种鼓励;对领袖的贬,是一种提醒。

议员因为被鼓励,而变得士气高昂;因为人民的批评,而把错误纠正,然后把问题改善。

人们应该鼓励反思反省,朝向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政党领袖应该鼓励民主舆论,而不应该钳制言论自由,有违民主制度所赋予的权利。

当交通部长陆兆福获得人民的赞许,成为内阁最优秀的部长,也还不可沾沾自喜。

陆兆福才兴高采烈,接受人们的祝福,结果捷运与轻快铁时常损坏,让部长颜面无光。

许多人是靠这些交通工具去上班,大家都觉得政府带给人民最大的贡献,让人民享有具有高素质的交通工具。

最近所发生的轻快铁故障频频,大家开始感觉到不耐烦,看来部长还须釜底抽薪,提升这些交通服务。

做好事是应该给予赞扬,做错事也应该给予批评,而不是包庇。

当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无法在国会回答环节准备答复有关免费早餐事项,而被副议长训斥,是一项值得执政党深入探讨的,而不是帮腔,协助林慧英脱罪。

杨巧双部长袒护林慧英的举动,无法解释林慧英或她的部门,没有准备好答复文件的尴尬。

即使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出席国会,若是她也像林慧英那样,没有准备好答复文件,也是一样会面对反对党的谴责与追究。

如今林慧英仅是代罪羔羊,也变成了一件相当令人感到尴尬的事件。

这样的局面,成为一种教训,国会议员没有做好功课,将带给自己阵营负面的影响。

民主行动党劳勿国会议员邹宇晖谴责马华批评林慧英,认为马华与国盟“暗度陈仓”,说马华落井下石,倒不如说他们认真监督。

如今的马华处境尴尬,处于执政党却须扮演监督政府的角色,而邹宇晖想阻止马华扮演这种监督角色,还须劝告自己的副部长谨慎行事,毕竟无法向国会交代被提问的课题是一种失责。

林慧英的出糗,也许是个人经验不足,也可能是部门官员的疏忽,但作为部门领导人,却须为官员的失责负责。

行动党作为执政党,就必须有担当,领袖必须提升本身处理政事的本能,并随时提高警惕,而不是得过且过,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不能一直道歉了事

领袖也不能一直以道歉了事,而必须积极解决人民所面对的问题,若是人民每天都必须面对公交的干扰,即使拥有美誉的陆兆福,随时都会面对尴尬的局面,然后每天都是道歉再道歉。

当反对党可以随时抨击执政党,当执政党就必须步步为营,尤其面对强势的国盟,更必须严阵以待。即使陆兆福多么机警,拥有三头六臂,依然无法解决本身部门的弊端。

作为执政党,就要有被批评的勇气,只有愿意接受批评的执政党,才能实现成为优质执政党的愿景。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