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阿末扎希树立威信/利亮时教授

巫统历经两次全国大选,战绩一次比一次差。第14届大选后,巫统沦为在野党,而国阵也分崩离析。

由于后来慕尤丁带领土团党脱离希盟,加上人民公正党的分裂,导致希盟失去政权,当时的巫统支持国盟,让巫统再次获得中央政权,但是主席和署理主席,皆没有入阁,造成巫统内部出现裂痕。

巫统在国盟执政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都只是在权力边缘,加上主要领袖没有入阁,使得有官职的领袖,接近无视巫统党中央的命令。

当时的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基本上无法如当年马哈迪、阿都拉、纳吉等能以威权式领导巫统。

阿末扎希在2020-2022期间,都只能用协商的方式来跟其他领袖沟通。2022年11月的第15届大选后,巫统的国会议席数目进一步下滑;当时出现的3个阵营(希盟、国盟与国阵)都面对席次不过半的窘境。阿末扎希为了突破之前在国盟主政的困境,率先向希盟伸出橄榄枝。

阿末扎希虽然面对其他巫统领袖,如希山慕丁的强烈反对,但是他依然率领国阵支持希盟组织政府,这都是从本身及党的利益去思考。

摆脱国盟侵蚀

阿末扎希除了为自己政治利益着想外,支持希盟亦是要摆脱国盟对巫统的侵蚀,另一方面他在希盟这里获得更好的加盟条件,当中包括本身获得副首相一职。阿末扎希重新获得内阁官职之后,其在巫统的主席地位就有一定的分量。

为了进一步树立威信,而开始对之前一些存异心或挑战其权威的领袖进行处分。

日前巫统最高理事会开会,并宣布开除林茂区前国会议员凯利与最高理事丹斯里诺奥马。另一方面,则是对部分领袖采取冻结党籍6年的处分,当中包括前国防高级部长希山慕丁、巫青团副团长沙里尔韩丹、地不老区部主席毛利占布江及仁保区部主席沙林。

凯利是劲敌 希山威胁小

阿末扎希在处理这些党领袖方面,亦是有着各种的考量,凯利遭开除党职,主要在于他拥有个人领袖魅力,未来可能是竞逐党主席的劲敌。

开除了凯利,就让他无法在巫统有所作为。

对于希山慕丁,阿末扎希就没有如此重手,主要考量他先祖父翁惹化和已离世父亲胡申翁都是巫统昔日的党主席,在党内拥有一些势力,而希山慕丁本身缺点不少,亦不构成对阿末扎希的威胁。

由于巫统两个高职不开放竞选,再加上在党选前就开铡上述领袖,基本上阿末扎希已经达到立威的效果。只要党选没有太多的变数,而未来在官司上亦能全身而退的话,阿末扎希就能牢控巫统,成为一位真正掌握实权的主席。

反应

 

言论

安华的中国行/利亮时教授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将于2023年3月29日对中国进行4天官式访问。

这次的官式访问,除了首相夫人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陪同外,尚有6名内阁部长随行。这6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陆兆福、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外交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博士及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

上述所属部门首长的随行,看到安华希望能在贸易、旅游和科技上,争取中国的投资和支持。

除此以外,从随行的名单中可以看到安华的用心,历届首相如敦马哈迪医生、拿督斯里纳吉等访华都会带华裔部长,但是随行华裔部长如此高比例还是第一次(华人部长占了三分之二)。

这在在显示安华要让中国政府看到华人在我国具备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他更是相当重视这次的访华之行。

马中两国各取所需

历经两年多的冠病疫情,我们的经济受创甚深,目前自然争取各国前来投资,而中国亦是重要的目标之一。中国方面,对于安华之行也相当重视,因为我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这次安华之行可能会谈到搁置的隆新高铁工程,还有正在进行的东铁。

安华此行,除了争取投资外,自然希望能够引进中国的技术,以让我国某些产业的升级。中国方面,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自然积极在国际间争取更多的外交友谊和实际的合作。

安华这次的访华,对两国而言是各取所需,期盼安华这次的外交之行,能够为两国带来更多的实际合作与利益。

安华上任以来,面对在野力量的环伺,除了备战即将到来的6州选举外,安华积极争取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来马投资,以此让人民有感,并让团结政府的地位巩固,因此,这次的访华可说是意义重大。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