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赛沙迪离开了阿TOK/黄子

法庭争夺土著团结党控制权,失败之后,这招无效,敦马哈迪医生马上出新招——成立祖国斗士党,以收拢散兵凝集败将,提振士气,保持他残余战斗力。

宣布当天,前土团的明日之星,敦马的宠儿赛沙迪,没出现—因为参加家庭活动。家事大过党事乎?疑点重重,坊间猜测多多。果然,他追随政治上的阿TOK,离开政治上的阿爸慕尤丁之后,如今,他决定走自己的路。

如果他继续追随阿TOK,成为这个纯马来人的蚊子党的一分子,纵使这个党能吸饱土团党的血,甚至吸干土团党的血,蚊子再大,体积也很难大过青蛙。

土团党的党员若全部投奔入斗士党,来届大选,其国州议席,若不被人民公正党收拾掉,过后仍逃过被巫伊两党肢解。这都是问题。所以政治阿爸的土团党,也不是活路。

另一方面,大选有“闪电”的可能,也有再拖上两年的可能。除了敦马,斗士党根本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的领袖。

95岁,无论怎么强壮,斗志如何高昂,毕竟已是风前残烛,还能在歪风邪风罡风激荡的政坛,闪烁多久?

敦马之后,这个蚊子党在巫伊两大及土团一小压挤之下,生存几率有多大呢?

因此,跟着一个进入倒数末期的政治老人,去和巫伊以至土团争夺马来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的市场,艰难犹如两千年前在中国走蜀道。

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赛沙迪,绝非头脑不清,视力茫茫,虚有其表的靓仔而已。他准备成立多元种族的新政党,这也不见得就会顺风顺水,一马平川。

两个老牌的强大竞争对手,火箭倒是比较间接。虽然数十年来高喊多元种族,但从党员到票源,完全看不出和民政党有何分别?

所谓的华基政党,只是如今本钱足够,因此断然否认了。两个家族主宰,林家为主,星家辅助,若有份量的马来领袖加入,有机会担任什么要职吗?

看来林家还是会继续主宰沉浮,而且,在看得见的未来,这个“多元”的结构,也会继续保持,难以改变。

直接对垒公正党

赛沙迪的新政党,直接对垒的是公正党。被敦马搞垮后的希盟,来届大选,重夺政权的机会,现在还看不出火箭和公正党有什么正面策略,可以再度击垮对手;看来只是等待国盟、国阵、国民和谐这一国多盟的诸党,分赃不平,鬼打鬼,互扯后腿,得渔人之利。

阿兹敏叛变之后,人家一直在朝,而安华的外患是一直被动地遭虾戏,在内,安华只有清党,没有强党策略,如何在来届大选攻城陷阵呢?但是,根本还在,一时还是多元种族政党的上选。

赛沙迪另一个潜在竞争对手,将会是改弦易辙的土团党。阿兹敏加入土团后,为了拉拢公正党的叛军叛将,而计划改土团为多元种族政党。

倘若算盘打响,阿兹敏能够重新集拢其叛军叛将,但能收到多少唯利是图的华印两族的投机分子,跟随这个背叛希盟的政客?有待观察。

离开政治阿爸,赛沙迪保住道德形象。不要跟随政治阿TOK,免得夕阳无限好的老人,三几分钟后进入黄昏,满天彩霞,瞬间就黑暗一片的夜晚。

走自己的路,路遥,所以还马力。只要马力够,天不断其路,十年二十年后,绑架大马政坛数十年的老政客们都去了,说不定,山道虽岖崎,他可还是日当正午时,说不定如泰国新风潮下能结集一批有志青年,登顶。

对或错,前程难说,但走自己的路而未达,总好过尾随老人、叛徒们进入死胡同。

反应

 

牧羊人

书本曾是君王贵族的奢侈消费/ 黄子

文: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由“文桥”供稿)

对一些爱书人而言,坐拥书城,犹如南面称王。

三国末年,公元280年,左思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因为蔡伦发明了纸,中国人已经开始消费书本纸张了。

在欧洲,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这漫长的600年,西方的文字都是抄写在羊皮纸上,制造羊皮纸的工序复杂而昂贵,抄写工钱同样昂贵,所以书籍“出版”不只是教会的控制品,也是超级昂贵的奢侈品。若非劳斯莱斯级别的豪车,也是马赛地的等级。当时欧洲人的识字率远远低过古代中国人,基本上,只有教会的修士圣职人员才识字,能阅读。

当时所谓的书,少得可怜,主要是《圣经》、祈祷文等等的属灵书籍。 到了11世纪,巴黎、科隆、伦敦等大学成立,文字、书籍才从修道院走入世俗社会。欧洲的君王、贵族开始买书。买书,必须先向专业的工匠下单,师傅才按单开工。西方的书本是用拉丁文,东罗马帝国是希腊文。一直到古登堡印刷术发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文字、书本,才开始飞跃式的大量印刷。

所谓大量,是相对而言,毕竟欧洲人的识字率,在500年前,怎么高也高不到哪。

古代的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即使到了清朝,识字的人口,也不过三两巴仙,这三两巴仙,不等于他们真的能阅读,或有能力消费在书本上。真正的知书识礼,能够阅读,会消费书本的人口,绝对少过1巴,欧洲人的识字率就更低了。

奴隶朗诵诗歌娱乐宾客

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人的识字率才渐渐提高。不过,上千年的时段,欧洲人的所谓“读书”,是由识字的奴隶读给主人或在宴席上读给客人听,朗诵诗歌娱乐宾客,是奴隶的工作(当时有些识字的人,被掳到希腊罗马或其它原因而成为奴隶,例如伊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写了小说,傍晚就站在广场高台上,为不识字的文盲群众朗读。

美国著名的黑人教育家Washington Booker,小时候,常常在傍晚放工回家,看见一个黑人站在高台上为刚刚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朗读报纸,激发他想读书识字。

60年代,西马好些教会的弟兄姐妹,收到唐山信,必须请牧师读给他们听,然后牧师再帮他们回信给唐山的亲戚。

在西马,五六十年代大城小镇都有书店,而且书店还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发财。80年代开始,只剩大城市的书店生存下来。因此,小地方居民,买书困难。

90年代,大众书局到全国各城镇设立分行,对于爱书人,才稍稍解饥解渴。

小城镇爱书人,另一个买书的机会,是多年一次的巡回书展。

马来西亚世俗的书店,有六七百万的华人支持,尚且很难生存。基督徒人口少,福音书局更少。全国也没多少间。喜欢阅读,想在灵命上更长进的弟兄姐妹要看书,更不容易。

举办基督教书展

十多年前,WE CONSULTANCY发起香港、台湾出版社,和本地福音书局举办基督教书展,后来书展还移师到东马和南马,这对各地教会都是一种属灵的祝福。

这两年,瘟疫闹个不停,MCO1 2 3,现在改为4个阶段,还不知何时休。

因此,去年文桥书展改在线上,今年还是继续在线上,好处少去奔波塞车之苦,对外埠弟兄姐妹,还省下一笔旅费,遗憾的是不能在现场摸到书,才决定买不买。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没有试穿的鞋,没有试穿的衣,都在线上买了。所以,没有摸到的书,也就理所当然可以在线买了。

古代欧洲的君王、贵族要买书,先下定单,工匠才开工制作,几个月才能交货。我们在线上买书,几天后收到,相对而言,太方便又便宜了。

上帝恩典,如今我们享受的,是古代欧洲君王、贵族无法想象的,便利是百倍,选择是千倍,从中可得的知识、智慧是万倍!

买书,我们用平民的代价,消费昔日君王贵族的奢侈品!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