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谈数字、数位与数码/杨欣儒

digital这个词语最近在我国媒体频繁出现,不同媒体有不同译名:数字、数位、数码。

根据《南洋商报》4月26日A3版的标题是“国家数字公司委任5新董事”,显然,这个译名 “数字”,是根据主流大陆的译法。原来digital有3种译名,大陆叫“数字”,台湾叫“数位”,港澳叫“数码”。

早年(约十多年前),本地媒体只见“数码”,例如数码相机,大家尚未知道有“数字”这个译名。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用词倾向于主流大陆的用法,所以媒体采用“数字”的占多数。

谈起大陆的译名,不得不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委)。它是世界汉语译名的权威机构,迄今处理了约160个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工、天文、心理、交通、建筑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汪辜会谈”顺应民意,把“探讨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列入了共同协议之中。迄今两岸已在3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对照研讨活动,出版名词对照本达20多种。

笔者最近参考了名词委出版的《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发现两岸统一词语倒是不少,例如:环境保护、农田水利、泡茶效应、体温计等。

两岸存在大量同物异名

不过,两岸仍然存在大量的同物异名,以下为几个例子。特快专递(express mail),台湾叫“快捷邮件”;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台湾叫“宽频网路”;生理反射(physiologic reflex),台湾叫“生理反应”;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台湾叫“核反应器”;导弹(guided missile),台湾叫“飞弹”;数据文件(data file),台湾叫“资料档案”;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台湾叫“奈米材料”;收件箱(inbox),台湾叫“收文篮”;二进制/二进位制(binary system),台湾叫“二进位码”;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台湾叫“人口老化”;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台湾叫“人机交互作用”;智能卡/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台湾叫”智慧卡”。

一些词语我国惯用的,却原来是台湾特有的词语,与大陆的有异。例如,喷射飞机(jet airplane),大陆叫“喷气式飞机”;晶片(chip),大陆叫“芯片”;档案夹(folder),大陆叫“文件夹”;奇异果大陆叫“中华猕猴桃”等。

同物异名不利于信息传达与交流,两岸之间词条的对应问题必须尽早解决。这样,对于我们海外的汉语媒体工作者与读者就不会产生混淆。希望两岸的科技名词能尽快统一下来。

反应

 

言论

数字科技带领大马再度翱翔/黄子诚医生

谷歌宣布,承诺在马投资94亿令吉,建设首座谷歌数据中心和谷歌云区域。这项投资有望为马来西亚经济带来140亿令吉的效益,也可以创造2万6500个就业机会。

这是谷歌这个科技巨头在大马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一投资项目,也是对马来西亚的肯定。近年来,新加坡不再批准兴建新数据中心,导致科技公司纷纷流向其他东南亚国家。

我国能获得谷歌青睐,绝对有我们的优势。毕竟,除了谷歌以外,其他跨国企业如微软,英伟达等,也已经在我国开展数据中心业务,更使得柔佛一举成为亚太地区第九大数据中心。

除了拥有成熟的半导体产业链,团结政府也努力通过各种投资激励措施及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些都是科技巨头选择大马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相对稳定的投资政策导向,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让大马逐渐成为科技领域的新宠,更被看好有望收割因着中美博弈,全球科技板块重新整合下所带来的投资红利。

然而,如果马来西亚希望谷歌的投资只是开始,能够继续在数字科技领域领先,就必须下足功夫。毕竟,机会只是留给准备好的国家。

在硬体设施上,马来西亚的基础建设及交通设施虽然健全,但数据中心的发展高度仰赖水利和电力稳定。

马来西亚要如何能够在减低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将会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数字科技人才

在人力资源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则需要深入了解数字科技领域需要的人才,并制定方案改革现有教育课纲。教育多元化是可以探讨为最快速解决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案之一。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能够海纳百川,只要符合资格,就接纳来自各个管道培育出来的数字科技人才。如果不能快速填补这方面的缺口,大马的优势很快就会被拥有庞大科技人才的印度,以及能够推出更廉价劳动力的越南,印尼等超越,错失良机。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课程的选修率虽然在过去几年有所提升,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将其完全融入中小学教育课纲,从小培育国人对数字科技的兴趣。

如果政府有意打造数字科技为大马未来战略发展领域,就需要为未来的科技人力需求做好准备。现有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课程,也需要应着数字科技的需求做出调整,以便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我国曾经经历半导体产业带领国家经济起飞的年代。当年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归功于政府开放的政策,以及敢于尝试的态度。

峇六拜自由工业区的成功,是否能够在今天被复制,就看团结政府是否有能力把握现有契机。如果政策上过于保守,或是保护主义过于激进,那么这些科技巨头有的是其他国家可以投资。到时大马再度错失良机,就只能后悔莫及。

数字科技这股东风已悄悄来到,尝试眷顾大马。而大马是否能够再度翱翔,就看政府与国人可否将万事俱备,让这股东风完成大马的经济架构转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