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评伊党与行动党骂战/谢诗坚博士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与民主行动党的“口诛笔伐”和“唇枪舌剑”已成为政治常态。

这种不见面还好,一见面就相互攻击的作风实在不可长。但在早期并不是这样的。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们变得如此的恶言相向呢?

这一段历史得从伊斯兰党在1951年成立说起,它是脱胎于巫统的宗教分子,初时力量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槟威地带和上霹雳及吉兰丹活动。

在1955年马来亚独立前的普选,以巫统为首的联盟夺得51席,而伊斯兰党参加11席,但只得1席。原为巫统创办人的拿督翁在退党后(1951年)成立的国家党参加30席竟全军覆没。东姑阿都拉曼因而冒出头来,成为马来亚联合邦的首席部长。

由于选举成绩差强人意,伊党在1956年邀请前马来国民党主席布哈鲁丁参与领导伊党,另选具回教背景,毕业于开罗大学的朱基菲里担任副主席。

这样一来,伊党在一个左倾及一个宗教观念强烈的人共同领导下,一度靠向印尼路线(其时朱基菲里是支持苏卡诺的“纳沙贡立场”。他不幸在1964年车祸身亡);尤其是在1959年的大选,伊党与反对党在默契下夺得13个国席,另加社阵的8席、进步党4席、国家党1席及独立人士的4席,一共30席,对执政联盟的74席,形成强大的挑战。伊党也夺得了吉兰丹和登嘉楼的执政权。

同时出道却相安无事

另一边厢,也是在同一年(1959年)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也在新加坡选举中横扫43席(共51席)起而执政成为新加坡自治邦的总理。

李光耀是在1954年在新加坡成立人民行动党,打的旗号是“非共社会主义”。

他说,林清祥和方水双的到来使他感到兴奋,因为他要这一批人参加他组建的“民主、非共的社会主义”,为马来亚政治理念而斗争。

虽然两党在同一时间出道,但因地点和观念不同,双方相安无事。

后来的演变竟是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1963年9月16日),再后又因政见分歧分道扬镳(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结果是马来西亚的人民行动党易名为“民主行动党”再出发,而伊党的政治战略也因党主席布哈鲁丁的被捕,而出现向右转的变化。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民主行动党在1990年的大选竟能与伊党达成政治合作,主要是因为脱离巫统的东姑拉沙里另立四六精神,准备与国阵一较长短。

虽然在1999年因安华事件又有第二次的反对党合作。在公正党牵引下,竟然是一鼓作气,与行动党和伊党来个三结合。这一年行动党输得好惨,只剩下10席,连林吉祥和加巴星也在阴沟里翻船。

这反映了政党之间若一时以为各族之间已不存在种族问题,结果吃了苦果。伊党崛起(夺27个国席,且再执政丹登州政权),行动党下沉得莫名其妙。

善意合作遭选民拒绝

面对这种善意的合作却得不到选民的谅解,为日后又再出现种族与宗教的分歧埋下导火线。

进入2008年大选,反对党在不经意中取得大丰收及2013年保持亮丽的政绩后,伊党开始反思它与行动党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从2008年及2013年的大选成绩来看,伊党只是维持现状,没有突破,保持20余个国席,甚至也拿不回登嘉楼州。长此下去也只能扮演配角,无法登堂入室成为主角,因而促成伊党“三省其身”,终于在2015年退出民联自打天下。

伊党也从那时开始与行动党的骂架多了起来,一方指责对方是“共产党”、“种族主义者”和“反回教”,否定“马来人至上”政策;另一方则指责伊党企图推行“政教合一”、“大谈回教国”及明显地突显其种族主义思路。

伊党认为它的存在是独立于其他政党之上的,可以与其他政党合作,但不谈及合并,更不会放弃其宗教至上的既定政策,它宣称要成为造王者。

虽然东马已明显地摆明不能接受宗教治国,但伊党依然故我,不作改变。

共产党已非洪水猛兽

平心而论,把共产党的帽子套在行动党身上是不恰当的,行动党的起点既非共党路线鼓吹者,也非亲共分子,顶多是推行萧伯纳的费边政策,一种既温和又走中间路线的社会主义政治观。

如果我们将问题提交给林吉祥,问他行动党与共产党有何关系?他会像李光耀一样,提出非共的路线。这种路线只要我们读取李光耀的自传及林吉祥的自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想在马新的社会中创造第三条道路,行动党肯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不然问问林吉祥到底行动党信奉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吗?究竟“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马来人会认为这是“华人主义”的隐语,并不是多元主义的反应。

还有共产党在今天已不是洪水猛兽,没什么可丑化的;正如重提五一三事件一样无聊。

我们人类不是带着仇恨来到世界,而是应该带着爱心拯救地球,任何人都得克制和自我约束,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无的放矢,把世界搞得一团糟。

反应

 

言论

宗教场所不应办政治演说/南洋社论

宗教场地是神圣与庄严之地,是祈求世间万事祥和、消除灾难和洗涤心灵,让精神更接近天神的圣洁场所,不应该受到任何凡俗间的乌烟瘴气所玷污。

政治,代表的是充满争议与是非的名词,而它真的是以各种充满暴戾语气、权欲之计、言词攻击和情绪激昂的方式在呈献与运作,火药味多过人情味。

神圣与政治,一个是冷静思考,一个是炽热争论,两者不能在同一个空间与时间相提并论,更不能混为一谈。

明君明智之举

国内数个大州的统治者谕令禁止政治人物在回教堂或祈祷室内发表政治演说,是明君明智之举,也可以保全神圣之地的清静与清净。

依靠激进信仰演说争取乡镇回教徒支持的伊斯兰党领袖,多年来肆无忌惮的在清净的宗教场所拉拢人心兼收割选票,越过清规底线,将神圣场所打造成充满政治氛围的是非争议之地,这些越线行为让统治者们也看不下去了。

至今己有多个州属包括登嘉楼、霹雳、柔佛和雪兰莪苏丹已经公开表明,州内回教理事会必须时时刻刻指示州内回教徒,尤其是政治人物,不可以将州内的回教堂与祈祷室变成政治讲座和竞选的平台。

统治者认为,回教堂与祈祷室不应该变成因政见不同与政治报复,而产生纠纷和导致回教徒分化的场合。

统治者也指出,回教堂与祈祷室确曾发生过演讲者因出现政治分歧而互相嘲讽、辱骂甚至诽谤一方的情况,令人遗憾。

伊党食髓知味

伊斯兰党领袖对王室就禁止回教堂与祈祷室进行政治演说的谕令自有其说法,指国盟在第15届大选近乎执政的突出表现已令团结政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借故阻碍伊斯兰党进行团结回教徒的神圣之地,以免接下来的6州选举将会输给回教徒的团结力量。

伊斯兰党如此政治化回教堂禁演说课题,借批评团结政府之名公然反抗统治者谕令,也等于默认宗教场所确为他们政治力量的集结处。

团结政府立场明确,数字通讯部长法米说,国内数个州属禁止政治人物在回教堂和祈祷室发表政治演说,有助于缓和国内政治氛围,是为遏制极端政治对政治稳定和确保政府行政不受干扰。

他说,大马的政治稳定对吸引外资发挥了最大作用,他以亚马逊云端运算部门(AWS)到来投资作为例子,这个大集团就是基于对大马的稳定性有信心而来。

这并不是说所有回教国家都是不稳定且会推开投资者,像中东的阿联酋就是一个成功稳定走向现代化的回教国家。

大马是多元宗教世俗国,需要的是包容、谅解与和谐,不应该让政治争议存在于宣扬友爱与祥和的殿堂并掀起争论,如此破坏国家形象并吓跑海外资金。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