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百物涨价才是上策/南洋社论

企业或商业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多个因素及不同的资源组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是餐饮业如此,任何一个行业的商业运作都是如此。既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能随意切割,有时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经营餐饮业或一间餐馆为例,经营一间餐馆,必须要有人力资源、资本、食材、食品、食用油等原材料、物流运输、水电费、租金、桌椅设备及各类厨房用具等等。这些都是经营一间餐馆不可或缺的经济要素。
勿忽略叠加效应
如果这种种的经济要素成本一同上涨,形成通货膨胀,餐饮业者肯定会将各种因素叠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造成食品或饮料的零售价格上涨。
而零售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由各种因素同时发生效应推动价格上升。也就是说,一件商品的最终零售价格,反映的是各种因素成本的叠加效应,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即使某单一因素的成本下降,但是其他因素的成本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餐饮业者也不可能调降零售价格。更何况,业者除了考虑成本的负担,还要赚取合理的利润。
经济部长拉菲兹此前声称一些原料的价格已逐渐下降,但一些餐馆业者仍然不愿调降食物价格,因此呼吁民众“拒绝光顾不肯降价餐馆”。
这个言论激怒一些吉隆坡餐饮业者,纷纷抨击他没有看到事件的全貌。
一家网红餐厅更一连三天在社交媒体帖文调侃拉菲兹:“原料哪里降价了?我们买进的原料都很贵,小编现在等着尊贵的给出方案,设法以低价买进原料!”
部长考虑欠周到
另一家经营吉兰丹食品和酸辣鱼的业者指出,尽管鸡肉售价为每公斤9令吉20仙,但是鱼、蔬菜和其他干货的价格却一直飙升。拉菲兹还应该考虑到员工们的最低薪金。
在郊外岭经营餐厅的业者指出,拉菲兹应该全面审视业者所面临的情况,而不只是关注原料价格而已。
我们认为,拉菲兹作为一名主管经济部的部长,考虑有欠周到。且不说原料目前是否已经逐步降价,即使原料已经降价,其他的营运成本仍然高涨,业者如何填补成本,调降价格?
拉菲兹与其呼吁消费者拒绝光顾不肯降价的餐馆,不如全面考察及了解餐饮业者面对的实际情况,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解决原料及其他营运成本高涨的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有效解决百物涨价、抑制通货膨胀,而不是将问题丢回给人民,叫人民抵制不肯降价的餐馆,这不是政府解决问题的方式。
商机外交 中东加冕/南洋社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地阿拉伯,展开其中东之行。他视沙地为自己的“幸运之地”。8年前,特朗普同样选择沙地作为他任职总统后的首个重要访问国家。
如今与中国关税协议尘埃落定,特朗普心情大好,因此这次访问,尽管难以在中东争端上达致具意义的协议,唯有商业交易预料将锦上添花,为美国带来更多贸易机会。
果然,白宫宣布,特朗普与沙地阿拉伯王储签署一项经济协议,沙地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约2.59兆令吉),其中包括号称史上最大的国防军售协议,价值1420亿美元(约6138亿令吉)。
沙地实际行动挺美
获得如此巨额投资,特朗普显然笑不拢嘴,频频称赞沙地王储,公开表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不可思议。
美国市场也欢迎沙地的投资,并指出该协议将为美国制造多达2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有望深化双方在军防、能源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沙地阿拉伯再次以实际行动展现对美国的支持,而非空谈。
特朗普随后将拜访卡塔尔与阿联酋,此次中东之行,预料将成为他又一场“自我加冕”之旅。
不过话说回来,中东局势依旧胶着。特朗普继续炮轰伊朗是中东“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并强调美国绝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
伊朗也不甘示弱,反讥美国对以色列的犯罪行为视若无睹。预料特朗普在完成主要访问目标后,不会节外生枝,双方对峙仍将维持“点到为止”的态势。
东盟“集体谈判”不被看好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建议东盟国家联合与美国集体协商关税议题,引起不同反应。由于美国对东盟各国征收关税税率不一,专家普遍认为“集体谈判”并不可行。
安华希望以东盟代表身分与美磋商,被指更像是“炫耀身分”而非务实解决问题。美国则倾向与东盟国家个别展开双边谈判。
此外,安华挺巴勒斯坦立场也可能引来盟国顾忌,担心此举惹怒特朗普,影响外交关系。
因此,不乏评论家呼吁首相应专注治理国家,避免拖累东盟国家。
特朗普此行凸显其“商人本色”,与其硬碰,不如思考如何在互惠互利中取得平衡。
东盟多国貌合神离,表面和谐,实则分歧众多。要齐步并进,恐怕难免多头马车、步伐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