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股市动荡该怎么做?/黄子伦

今年至今,马股动荡可说是连一刻消停都没有,似乎每天都有新的事件冲击。就以上个星期为例,吉隆坡综合指数已经从去年9月的高峰下跌了差不多8%。虽然8%的跌幅在股市来说不算什么,不过本地蓝筹股向来都是以低波动闻名,故此,8%的跌幅确实引人注目。当然,中、小型股就更不用说了,哀鸿遍野。

在这种环境下,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保命呢?

一般做法要么平仓握住现金,要么就是不断抄底来拉低成本。前者做法好处是可以迅速远离市场,还自己一个清静,但坏处就是一旦市场快速反弹,那么就会错失很多稍纵即逝的反弹机会。后者做法好处固然可以抓到反弹,但如果股市跌幅比预期来得久,或者抄底的操作过于频密,你的资金很快就会枯竭,任由账面亏损持续扩大。

任何做法都有优劣,因此,投资者有必要审视这一次的跌幅是暂时性,还是长久的?

从源头来看,美股的估值在去年年末就已经是来到了一个非常高估的水平。美国三大股指的收益率和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相差甚微,加上巴菲特较早前不断卖出股票,提高现金比例,也是一个讯号。你说巴菲特已经看到了今年美股的惨状,所以卖出股票?非也。

就业数据亮眼

我认为更多时候只是一个风险管理的策略,然后刚好撞上了今年的美股跌势。

因此,基本面是一个重要指标。而马股估值是不是过高?也不是,虽然也不算低;马来西亚的经济基本面是不是有迅速恶化迹象?非也,GDP数据和就业数据还是很亮眼的;那些要来我国设立数据中心的企划会延迟或取消?也不是,毕竟马来西亚的硬件优势还是很好,而且外资设厂的力度似乎有增无减。

如果这些都没有改变,那么就只是投资者情绪的转向。

情绪这种东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信心的下滑速度永远比上升来得快。不过,这个速度差距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耗时12个月的下滑,上升可能要18个月;不过耗时3个月的下滑,随后的上升就会大幅低于18个月。

故此,投资者有必要去思考这一次的跌幅会持续多长时间,来规划自己接下来的策略。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如何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牛转钱坤

在波动莫测的股市中,最理想的投资状态,莫过于“进可攻,退可守”。

这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投资思维——在行情好转时有能力把握机会,在行情低迷时也能从容应对。而能做到这种状态的关键策略之一,正是 “分批入场”。

分批入场不一次买完

许多投资者在看到股价下跌时,会急于一次性把所有资金投进去,希望 “抄到底部”。但现实往往是,底部永远在 “再下一层”,结果不仅资金全压在高风险位置,还失去了调整策略的空间。

“分批入场” 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与其一次性买完,不如把总资金分成几份,在不同的价位、不同的时间点逐步买入。这样做不仅更有弹性,也更贴近实际的市场节奏。

你不用等到 “最完美” 的价格才行动,而是让资金伴随市场节奏有步骤地进场。

分散风险理性判断

股市是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世界,任何公司再好,任何价格再低,都有可能再跌。而分批买入可以有效分散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会因为一次买在高点而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过大冲击。

不压身才不压心

更重要的是,由于分批入场通常代表着初期投入的比重不高,所以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投资者的心态也会更冷静理性。相反,如果一次性投入过多,股价一跌,整个人就开始慌乱,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投资最怕的,就是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当你一次性买进太多,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你感到巨大的压力。你可能会一直盯盘、失眠、犹豫不决,甚至为了避免亏损,过早止盈或过晚止损。

而分批入场正好可以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因为资金还留有余地,你自然就不会被短期的波动牵着走,心态也能更稳。这种轻松的状态,反而更容易帮助你做出理性的判断。

灵活调整比例

一次性买太多股票,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 — 持股比例难以调整。当你发现某只股票的基本面变化、或是市场情绪逆转时,如果持仓太重,卖也不是、留也不是,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但如果你是分批进场,仓位分布合理,你就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你可以选择继续加码,也可以选择减仓止损,甚至不动如山,等待更清晰的方向。

主动权在你手上,而不是被仓位“绑架”着前进。

止损不会再犹豫

分批入场还有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好处——当你不是一次性买太多时,止损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做决定。

你会更容易承认判断失误,更容易抽身离场,因为你知道自己只是“试探性”地进场,并不是“孤注一掷”。

这份从容,正是防止你在错误上越陷越深的重要保障。

而很多人之所以在该止损时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买得太重,一旦认赔,就像是在承认整个决定都是失败的,于是陷入不断说服自己“会反弹”的循环,最终损失更大。

总结:比谁活得久

投资不是比谁冲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分批入场,表面看起来保守,但本质却是让你在任何市场环境中都保有“进攻”和“防守”的能力。

涨的时候,你有空间加码;跌的时候,你有余地应对。你不会因为仓位太重而失去判断力,也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做出错误决定。这,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真正意义。

所以,别急着一次把子弹打完。市场从不缺机会,但理性和耐心,才是真正的武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