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终结种族歧视与宗教隔阂/南洋社论

有政党领袖说,“华人要钱也要权”,“华人建大厦商场,马来人摆路边摊”,还有“非回教徒最贪污”,“不谈马来人,还可以谈什么?”,这都是具有种族歧视与宗教偏见的歪论。

美国的全面数据平台(Index Mundi )去年公布世界最种族主义国家排名榜,大马竟名列第二,仅次于南非;当然好些网民不表认同,还以“那应该指的是政客,政府及政党”回怼。

随后社区传播中心(Komas)发布《2022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揭示2022年是种族主义事件纷扰最泛滥的一年。

上述对种族歧视观感的民调数据,以及政党领袖的话语论述,却折射出这个国家有好些人已被种族主义及公式化观念框定了认知。

最可悲的是,一些政党领袖还不断以种族和宗教划分类别,将宗教戒律的标准硬套别人的身上,要别人依照自己的想法观念过活,以仇恨和排外的挑衅与煽动,只看到别人的过错,以此来维系他们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过去的领袖以种族主义的话语权固定下来的结构性权力,影响了国家公共政策选择及公众行为偏好的观念。如今的领袖仍充当起种族主义的帮凶,拒斥“反对一切形式种族主义国际公约”,也继续沿袭种族固打制的实施。

种族歧视的偏见根深蒂固,心存偏见的政治领袖只会透过有色的凹凸镜片来看东西,思想上的偏见,必然导致言行上的暴戾和不公正。

领袖应摆正态度

因此作为领袖最应该摆正态度,正确看待种族与宗教问题,要以身作则,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要以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个人,更要以政治战略与司法手段,去保护人人平等的权益。

看看惨痛的历史,种族歧视引起的种族对抗对一个国家民族带来的伤痛,需要多少后人的不断努力及寻求和解的推进,迄今仍是难于愈合。

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是我们鼓励为人处事的原则;人种学,种族优越论都应该被严厉批判,生物种族主义的理论和言行应该被严禁,蓄意播弄种族及宗教仇恨情绪的邪恶政客应受到严厉惩诫。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与宗教隔阂,铲除通住新世界的一切障碍,应是全民共识;加强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人人都能获得机会的平等,才是社会正义。

当然,只有所有人都能一起打破疆界和壁垒,终结种族歧视与宗教隔阂,就是推动变革的力量。

 

 
 

 

反应

 

言论

商机外交 中东加冕/南洋社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地阿拉伯,展开其中东之行。他视沙地为自己的“幸运之地”。8年前,特朗普同样选择沙地作为他任职总统后的首个重要访问国家。

如今与中国关税协议尘埃落定,特朗普心情大好,因此这次访问,尽管难以在中东争端上达致具意义的协议,唯有商业交易预料将锦上添花,为美国带来更多贸易机会。

果然,白宫宣布,特朗普与沙地阿拉伯王储签署一项经济协议,沙地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约2.59兆令吉),其中包括号称史上最大的国防军售协议,价值1420亿美元(约6138亿令吉)。

沙地实际行动挺美

获得如此巨额投资,特朗普显然笑不拢嘴,频频称赞沙地王储,公开表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不可思议。

美国市场也欢迎沙地的投资,并指出该协议将为美国制造多达2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有望深化双方在军防、能源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沙地阿拉伯再次以实际行动展现对美国的支持,而非空谈。

特朗普随后将拜访卡塔尔与阿联酋,此次中东之行,预料将成为他又一场“自我加冕”之旅。

不过话说回来,中东局势依旧胶着。特朗普继续炮轰伊朗是中东“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并强调美国绝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

伊朗也不甘示弱,反讥美国对以色列的犯罪行为视若无睹。预料特朗普在完成主要访问目标后,不会节外生枝,双方对峙仍将维持“点到为止”的态势。

东盟“集体谈判”不被看好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建议东盟国家联合与美国集体协商关税议题,引起不同反应。由于美国对东盟各国征收关税税率不一,专家普遍认为“集体谈判”并不可行。

安华希望以东盟代表身分与美磋商,被指更像是“炫耀身分”而非务实解决问题。美国则倾向与东盟国家个别展开双边谈判。

此外,安华挺巴勒斯坦立场也可能引来盟国顾忌,担心此举惹怒特朗普,影响外交关系。

因此,不乏评论家呼吁首相应专注治理国家,避免拖累东盟国家。

特朗普此行凸显其“商人本色”,与其硬碰,不如思考如何在互惠互利中取得平衡。

东盟多国貌合神离,表面和谐,实则分歧众多。要齐步并进,恐怕难免多头马车、步伐凌乱。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