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红包与人情/许世平

早前一则“没本事包红包超过300令吉,别收请柬”的网上帖文,引起热议。

办婚宴的主家认为:“现在样样都贵,150令吉或180红包都过时,出席婚宴红包要300”。

最近再有网民抱怨,在酒店办婚宴,却收到20令吉红包,“亏很大”。

婚筵摆宴席请客,是仪式。主家请客,宾客以红包回礼是习俗。礼多礼少,其实不必介意。

可是疫情后,通胀问题来了,样样都涨价,请客的条件变了。你还是照样慷慨请客,但是请客的逻辑却没变,宾客还要掏腰包,给红包。

以前别人请客,为了不失礼数,还会回请,而且还要请吃得更豪华更奢侈。吃过人家的饭,收了人家的礼,自然将来还要如数奉还,甚至加倍,就看你会不会做人。

人情往来,请客送礼,以前的人还热衷吉祥数字,以钱多钱少来判断亲疏远近的潜规则。

可是,现在婚宴请客,最好不要想“有钱赚”的想法,因为物价飙涨,一顿喜酒开销已经远超出客人的人情支付。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沉重,即使满桌的珍馔美味,寒怆的客人也会食不知味。

摆脱人情桎梏

对请客的真实需要,主人家理应有所理解,要有反省和觉悟,要确保你的盛情先要让人感到舒服和愉快。

结婚原是两个人的事,或最多也只是两个家庭与亲友的人情互动维系的关系网。

要是大肆铺张,讲究排场,一餐喜宴的丰盛却是别人干瘪的困窘,那就是太不近人情了。

如此不轻易请客的寡情,可能还能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彼此感情更深刻,也更长久。

没有让人给多心痛,给少寒酸的难处,让人还能挺胸腆肚走出饭馆的盛情,摆脱不合理的人情桎梏,才是请客的绝好方式。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匮乏里的人情味/许世平

有茶室有个规定:“没点饮料,须付费”。一个老者拒付50仙茶位费,被店东上载网络公审,掀起舆论纷纭。

其实,“生活越来越艰难”,好些人喊着“钱不够用”,甚感迷茫时,都祈求能有“慈悯之餐”,让他们得到短暂的温暖。可是却有好些餐室,肆意涨价,还对吃不起的贫者恣意讥嘲,就是缺乏人情味。

何谓人情味?人情味是对匮乏的体恤,是对弱势者堪怜境况的理解与宽容, 对吃不起的人,也不应冷漠对待或轻蔑歧视。

就算衣衫襤褛的两个人只叫一碗面,店东也会随手额外加多半把面条,再端上桌面,这就是人情味。

看看今日生活周围的世界,很多人都带着伤痕,要是有人能给匆匆路过的人亲切呼唤一声“你好”,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来一杯热茶,“让人感觉还有人在意我啊”,那样有人情味不是很好吗?

只是在人流匆匆的闹市里,大家都在辛苦赚吃,却没有匮乏里的体恤,没有能温暖记忆的人情味。

要是经营餐室的老板能笑迎八方来客,能牢记熟客的口味,更能有出自内心深处的温暖和亲切,去相助、去分忧、去抱团取暖、去雪中送炭、去解围、去解困,就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放心和踏实。

邻家饭香他人救命稻草

话说有一部特别治愈的日剧《深夜食堂》,让各式各样的人走进小店,依靠一份食物穿越寒夜,让驿旅途上彷徨的路人从那微小的温暖中,看到一丝光亮,迎来天明。

因为一餐一宿的生活成本不断飙升,邻家的炊烟和饭菜香,其实就是另一家人救命的稻草。

现在,外面大雪纷飞,府宅里的人在家闲坐,还能喝上一碗热汤,可是屋外却有饥寒交迫,敲门哭求的人。要是能给予那些在寒夜中的人“一角屋檐”的抚慰,为夜幕下苦苦为生活打拼的人送来一碗热汤,就能让人从无滋无味的淡食,吃出至美天物的甘美。

只要每个人都能心怀慈悯,给匮乏世界奉献一份怜老恤贫的暖意,如此人情温暖就会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