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粤港澳大湾区的聚焦考量(上)/翁诗杰

随着世界产业供应链的日趋区域化、在地化和数字化,“一带一路'”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是无可避免的。以中国不同地域省市的产能和优势,精准的匹配全球不同地区目标国的建设需求, 应非难事。

同理,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它的深耕聚焦必须针对性的目标导向。当前可供锁定的聚焦分別是以地域、产业和合作群体为考量导向。

【地域聚焦】疫情影响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布局全球,支点地域和沿线节点国当然不少。随着疫情爆发,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化,影响着国际秩序的蜕变,曾经浓墨重彩的支点地域不一定仍适宜作为疫后推进“一带一路”的重点;同样的,过去的非焦点地域,或许今非昔比,基于战略考量,一跃成为有待深耕细作的焦点地域也未尝不可。

以当前受疫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衡量,疫后仍具活力生机的市场,当推亚洲。在聚焦亚洲的当儿,中方要甄选重点的深耕地域,必须考虑的标准离不开战略的考量和外交关系的亲疏。以目前的形势看来,除了中国本土,境外东北亚的日韩两国,政治上备受美国的掌控,因此应该不会是首选。

南亚具有市场潜能的印度,碍于边境冲突导致中、印关系紧张,因此现阶段也还不是深耕之地。其他环印度洋的南亚国家,包括对华友好的巴基斯坦在内 ,其国内发展的需求,或许更能与中国其他省市的优势产能相互契合。

相对的,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体,尽管去年(2020年)疫情肆虐,东盟与华的贸易量却逆势增长,首次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进一步夯实了双方相互依存紧密的经贸关系。这对疫情后东盟的经济复苏尤为重要。

就地缘政治而言,这良好势头来的正是时候,恰好可作为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的献礼。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从而抵消美国就南海水域主权的争议而刻意凸显的矛盾。它在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蠢蠢欲动的势头中,更是树立了一块耀眼的多边主义国际合作的样板。

与此同时,目前在中国已启动的 “双循环” 经济发展新格局,其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势必会释放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动能。中国的国内大循环将加大力度激活内需,为东盟及其他贸易伙伴创造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深化同东盟的合作也将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劲的助力,为维护国际产业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正面的作用。

其间,值得瞩目的中方外交表态是,前不久中国国务委员,也是中方资深的外交官杨洁篪曾明确表态中国高度重视东盟,将东盟的关系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并承诺中方会支持东盟设立抗疫基金和紧急医疗物资储备库,以及未来在疫苗研发和分配方面优先向东盟倾斜,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可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性重要抓手。东盟作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首个进驻点,自然应该是今后深耕细作的焦点地域。

【产业聚焦】构建高新科技枢纽

‘一带一路’ 的布局,产业生态的重塑和洗牌似已无可避免。已初见端倪的,首推医用物资,尤其是个人防护装备和防控疫情的疫苗。由于经过疫情的教训,医用物资的重要性已提高到战略物资的高度。

全球个人防护装备的产业供应链,势必会重新布局。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政策胁迫和奖掖诱惑下,一些驻华的外资厂商外迁布点或无可避免,但同样的,中国也可挟其产能优势进驻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中外联手另辟新产业供应链的理想沃土。

至于其它管控大流行传染病的追踪系统,虽在西方国家或会引起侵犯私隐的争议,可它在发展中国家应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因此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科技可发展为中国下一波往外输出的重点。中方可借“技术转移”、“技术分享” 等方式广结善缘、促进友谊。一方面既可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又可兼得地缘政治红利。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日益普及,在中国已深植社会各阶层的移动支付,席卷全球重塑人类生活模式的日子应已到来。

这会是中国下一波推进“一带一路”的理想抓手。盘点现有的相关资源,中国名列前沿的数字化科技,且可辐射全球的抓手自是不缺。惟须省思的倒是其落地的模式。

值此新的发展阶段,单纯的为新产业、新抓手开拓海外市场或传统的“出海布点”,已逐渐不能因应当前的变局。发展中国家渴求开创本身产业供应链的意愿日益普遍,但本土产能的短板,却始终还是个障碍。纯外资的进驻,虽能因应市场需求于一时,但任何只重市场效益,吝于技术转移的落地模式,毕竟有其局限。由于东道国社会的“获得感”不强,这往往会成为当地民粹政治炒作议题的对象。

在这前提下,中方可考虑以新模式出击,把移动金融、云计算、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已日趋成熟的科技产能,按海外市场条件的成熟度,结合地缘,走向世界。已经进驻海外和准备‘出海’ 的中资企业应该以本身的科技优势为基础,结合东道国当地的产、学、研领域资源,打造出具有在地人文色彩的新产品。这将形成一种崭新的 “中国智造” ( powered by China )特色,引领友好的节点国科技向前迈进。

可以预期的是,新兴产业群将把大湾区综合构建成一个新的高新科技枢纽,以便辐射整个东盟,乃至全球一带一路的节点国。

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的项目抓手,并借“中国智造” 的模式,让中国的智慧产品在全球遍地开花。

平心而论,要落实“遍地开花”可不是空话,它讲求的是软实力。中国产能,配上中国智慧,若能以“中国智造”的形态惠泽友邦,让战略伙伴分沾光环、与有荣焉,相信这比任何形式的友好互动,更能融入东道国社会,进而为“民心相通” 添砖加瓦;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加分。

反应

 

财经新闻

吴源盛鼓励大马粤商 走向大湾区寻商机

(吉隆坡30日讯)马来西亚粤商总会总会长拿督吴源盛日前受邀出席于广州举行的“2024 海外粤商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投资推介大会”,与来自全球的海外粤商分享过去一年的海外市场建设,同时共商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计。

他发文告说,本次大会瞄准构建中国统一大市场与纵深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内外联通发展机遇,粤港澳三地代表将重点推介营商环境及产业投资机遇,展示大湾区的投资商机。

他披露,这次共有41个国家的粤商会领导出席交流,显示粤商会是一个很强大的平台,不仅对接中国广东省,还可以联系全世界。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平台,未来我们可以协助我会会员企业通过粤商会走向世界。”

吴源盛也出席了广东国际商会的就职典礼,他被委任为国际商会的理事。

他说,广东省国际商会拥有9万多个会员企业,涵盖各行各业,这也意味着将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近年来广东省贸促会充分发挥海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成立海外粤商会,积极帮助广东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合作商机、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广东省贸促会推动成立的海外粤商会总数已达到46个,覆盖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国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