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白米之后轮到什么大涨/南洋社论

外国进口白米批发价在9月大涨36%至3200令吉后,引起本地的抢购热潮。

尽管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一再表示涨价的是进口白米,本地白米没缺货,并保证不乱涨价。

但是,很明显的,人民不太相信政府的拍胸口保证。这有点像之前的鸡蛋和鸡肉供应短缺的问题。或许,人民经历一事,学乖了。

鸡蛋事件前车之鉴

不说希望联盟执政以后,之前的一些承诺都很轻飘飘的,似乎随时可以跳票,且说“民以食为天”,部长真的知道人民最着紧的是什么事吗?

在鸡蛋事件中,政府开始一直保证货源不短缺,结果引进了外国鸡蛋,却遭市场大吐苦水,原因是外国进口的鸡蛋不论大小、价钱或新鲜,都无法和本地供应比拟。

人民要的是本地鸡蛋供应稳定,而非舍近求远。我国贵为世界五大出口国,竟无法自供自給,要部长飞往国外寻求货源,确实让他国大跌眼镜。

如今鸡蛋供应回复稳定,部长也宣布不需要再从印度或泰国入口鸡蛋,或许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何以如此。这有点像干旱时求雨,过后雨季来临,农作物有水灌溉,足以偏安一时,又忘记了干旱时的焦急。

这回事情发生在白米。不过,进口白米涨价,为什么各地四处的人民投诉买不到本地米?部长口口声声说这是假新闻、假投报,到最后连MYDIN的老板也开声了:部长,您说有吗?您亲自来看吧!

缺粮是全球问题

不但如此,农业及粮食安全部近来限制个人或商业囤米最多100公斤,人民在听闻大商家的供应从每天1000袋减少到100袋,怎不引起紧张抢购?

末沙布随后宣布,大马农业研究与发展局的20%白米将在近日收成,预料本地白米短期的问题,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解决。部长这番话显示本地白米确实面对短缺的问题,而不是部长之前谴责市场一派胡言。

白米问题能不能在一个月内妥善解决,完美落幕,我们且拭目以待。不过,粮食短缺的危机将是以后几年,甚至是在更久的未来,全球必须面对的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的关系,天灾频繁,农作物歉收已经敲响各国的警钟。在各国忙于自保的情况之下,过于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将无可避免的面对价钱暴涨的冲击。

鸡蛋和白米供应失衡的问题之后,肯定还有别的陆续有来。所以,部门必须吸取教训,随时候命,提早做好面对任何骤变的准备。

 

 
 

 

反应

 

言论

商机外交 中东加冕/南洋社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地阿拉伯,展开其中东之行。他视沙地为自己的“幸运之地”。8年前,特朗普同样选择沙地作为他任职总统后的首个重要访问国家。

如今与中国关税协议尘埃落定,特朗普心情大好,因此这次访问,尽管难以在中东争端上达致具意义的协议,唯有商业交易预料将锦上添花,为美国带来更多贸易机会。

果然,白宫宣布,特朗普与沙地阿拉伯王储签署一项经济协议,沙地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约2.59兆令吉),其中包括号称史上最大的国防军售协议,价值1420亿美元(约6138亿令吉)。

沙地实际行动挺美

获得如此巨额投资,特朗普显然笑不拢嘴,频频称赞沙地王储,公开表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不可思议。

美国市场也欢迎沙地的投资,并指出该协议将为美国制造多达2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有望深化双方在军防、能源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沙地阿拉伯再次以实际行动展现对美国的支持,而非空谈。

特朗普随后将拜访卡塔尔与阿联酋,此次中东之行,预料将成为他又一场“自我加冕”之旅。

不过话说回来,中东局势依旧胶着。特朗普继续炮轰伊朗是中东“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并强调美国绝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

伊朗也不甘示弱,反讥美国对以色列的犯罪行为视若无睹。预料特朗普在完成主要访问目标后,不会节外生枝,双方对峙仍将维持“点到为止”的态势。

东盟“集体谈判”不被看好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建议东盟国家联合与美国集体协商关税议题,引起不同反应。由于美国对东盟各国征收关税税率不一,专家普遍认为“集体谈判”并不可行。

安华希望以东盟代表身分与美磋商,被指更像是“炫耀身分”而非务实解决问题。美国则倾向与东盟国家个别展开双边谈判。

此外,安华挺巴勒斯坦立场也可能引来盟国顾忌,担心此举惹怒特朗普,影响外交关系。

因此,不乏评论家呼吁首相应专注治理国家,避免拖累东盟国家。

特朗普此行凸显其“商人本色”,与其硬碰,不如思考如何在互惠互利中取得平衡。

东盟多国貌合神离,表面和谐,实则分歧众多。要齐步并进,恐怕难免多头马车、步伐凌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