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瘟疫灰犀牛/锺乙康

我国的确诊数字从个位数增长到五位数,目前仍持续攀高,就是不肯下来,如同历史故事中恋权的执政者一般,不肯从高处落下。 

别的国家且不说,印度的惨状就在眼前,由于确诊人数过多,人口密集度大,疫情完全失控,导致印度变成一个巨大的养蛊地,诞生了令人闻风色变的Delta变种病毒。

据传,巫师为了培养出见血封喉的毒物,往往会收集不同的毒虫在一个瓮里,让其自相残杀,唯一活着的便是毒物中的毒物,“蛊”。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被感染的密集人群里面,病毒在这个巨大的瓮里尽情地生存繁衍。当病毒入侵人体时,会迅速繁殖,在分裂并制造更多病毒体的时候,病毒会有一定的几率产生变异体,而这个变异体或许会比原来的病毒更优秀,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加巨大。

当微小的变异几率搭配上巨量的感染数量,出现变异病毒只是迟早的事情。

所幸目前马来西亚还没有检测出专属大马的变异病毒,不至于以另类方式扬名海外,可是随着确诊人数持续增加,病毒感染的次数越多,变异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灰犀牛”三特征

我们已经看到缓慢却坚定的死亡率提升,我们也看到了医院不堪负荷的情况,我们却看不到解决这个“灰犀牛”的决心。“灰犀牛”是金融术语,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病毒变异是一个“灰犀牛”事件。“灰犀牛”有三个特征:一是可预见性;二是发生概率高,具有一定确定性;三是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容我徐徐道来。 

首先,疫情会蔓延是一个高度可预见的情况。其他国家早已以身试法,可是我们仍在沾沾自喜。虽然有“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不过松懈的代价就是人命和巨额经济损失。

其次,病毒变异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只要提供足够的养分,病毒会自然繁衍出新一代的变种病毒。只要感染数量足够,变异是必然的事件。

提前部署第三剂

 最后,在我们的无视放任下,变异病毒从手榴弹进化成导弹,传播能力和致命率都有质的提升。

阻止“灰犀牛”最佳的时机是其刚刚萌芽的时候,第二个最佳的时机是现在。想要阻断病毒变异,就得阻断病毒散播。目前疫苗是已经被证实有效阻隔病毒传播的治疗方式。虽然并不能达到百分百的防护,不过在整体数据上仍然有亮眼的表现。

除了持续的接种有效疫苗外,我们必须提前部署施打第三剂疫苗作为加强剂。如果首两剂疫苗不能带来显著成效,就优先考虑混搭其他疫苗也不为过。参照雪隆地区的疫情,我们必须尽快调整脚步,否则全马都会步雪隆地区后尘。 

病毒不懂政治经济,病毒也不懂怜悯。当“灰犀牛”来袭之时,我们除了背水一战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退路。

反应

 

全球大抗疫

过去2星期 狮城冠病1周增逾万起

(新加坡24日讯)新加坡连续两周,每周新增病例突破1万起,有家庭诊所指出,每天有五到八人确诊冠病。 

新加坡卫生部官网数据显示,新加坡上两个流行病学周的病例都突破1万起,分别是1万零352起和1万零464起,比之前两个星期的每周4400多起高出一倍多。 

Chua Medical Clinic and Surgery的蔡源吉医生受询时指出,今年1月和2月几乎没有冠病患者求医,但从3月起,诊所平均每天会确诊五到八起冠病病例。所幸病患症状都属轻微,至今无人病重需要送院治疗。 

百胜楼Shalom Medical Group家庭诊所也接待更多冠病病患,卓珠明医生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说,过去两周诊所平均每天会出现两三起冠病病例,在这之前,诊所几乎没有任何冠病患者。 

卓珠明认为,有多重因素导致社区病例增加,包括防疫措施大幅度放宽,人们放松警惕,以及目前有更多旅客入境,导致病毒在社区散播。 

卓珠明和蔡源吉都认为,当地短期内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冠病病例。 

卓珠明说:“目前病例增加的情况,并没有像去年10月份那样严重。” 

今年2月13日起,新加坡疾病爆发应对系统(DORSCON)警戒级别下调至绿色,当地家庭诊所大约从那段时间起,逐步调整诊所检测措施。 

卓珠明告诉记者,感染呼吸道症状的病患无需再一一检测进行排查,医生会根据病患的风险程度来进行检测,好比年龄较长和年龄较小的弱势患者、有身体疾病的患者、孕妇,以及近期有出入境的人士。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