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应实行非典型双轨制/小二

日前,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在2017年会员大会上建议国内一些以单轨教学的独中可以尝试改为双轨制度,让独中生除了统考以外,同时报考政府文凭考试。



他说,目前国内大多数独中采取“非典型双轨”方式,即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辅。这些采取此制度独中,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包括国文国语在内的三语之外,成绩也一样优异,更拥有更广的升学出路和就业优势。

提高统考国语水平

方天兴这番建议,对独中可说是百无一害。在独中,国语可说是最弱的一环。无论在语文掌握上或是会话运用上,都稍为逊色。因此,如果独中生多考政府考试,可以辅助这方面的不足。一路来,独中生对国语的学习,可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至今,董总教育中心还没有好好地为独中策划一套完整、周详的国语科课程纲要。最难以置信的是几十年来董总教育中心连统考高中国语教科书都没有出版。这叫老师如何将国语科教好。老师只好自己寻找资料,自己编印教材,费时费神,事倍功半。平心而论,统考国语程度一般上比政府文凭略低。所以祈望董总教育中心尽快加倍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以提高统考国语水平。

诚如方天兴所讲的,有了政府考试文凭,将为独中生开拓更广的升学之路。包括本地国立大学,各政府学院如工艺学院、技术学院、技能学院、社区学院、大学预科班、师范学院等。即使是申请私人学院或大学,拥有多一张政府考试文凭,肯定比只拥有统考文凭的独中生占尽优势。

谈到就业方面,无可否认,政府文凭肯定比统考文凭更吃香。许多工厂、商业机构或雇主不知统考为何物。彼等心目中,只接受政府文凭。这对只拥有统考文凭的独中生,无疑是首当其冲吃了暗亏。不久前,政府宣布想要申请进入公共服务局的人士,必须拥有SPM国语优等。因此,独中生兼考政府文凭,可以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将来从国外学成归来,有意加入公共服务局,可说是有备无患,捷足先登。



那么,在独中教授政府文凭考试是否会面对师资问题?绝对不会。目前大多数的独中老师都是本地大学毕业生,本身经历过政府文凭各类考试。因此,要他们教授政府文凭考试,绝对是轻而易举,不成问题。更何况在市面上各书局售卖的政府文凭考试参考书及资料,不计其数,应有尽有,随手可得。无形中为考生提供诸多方便,省时省力。

至于独中教授政府文凭考试,在时间分配上是否会有冲突或两边不到岸?这个问题也不会发生。本国独中上课制度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学生可在初中学年的三年里做准备,而在初三报考PT3,取得一张通行证。因为学生没拥有PT3是不准报考SPM 的。上了高中,校方可以开始教导SPM课程。到了高二这一年,因为学生还没有考高中统考,(高中统考是在高三才考)所以校方和学生可以在这一年做充分准备,集中火力,专攻考SPM文凭。上到高三,又用同样的方法专注精神攻考高中统考。这是多么两全其美、一举两得的机会,真是天赐良机啊!事实证明,在2016年,吉隆坡几间独中在SPM及高中统考中,多位考生考获全A的骄人成绩。

独中教育应与时并进

无可否认,独中一路来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母语教育的使命。然而,独中生兼考政府文凭考试,不但没有违反独中教育理念与原则,反而是比国中生更强劲、更加具备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独中教育应与时并进,放眼世界,不要把自己套进一个民族大义的框框里,与世隔绝。尤其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而国语是国家官方语文。因此,华裔除了本身母语外,更要掌握国文国语能力,加强其他语文,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弊的。

因此,独中实行“非典型双轨制度”即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辅的方式是明智的、正确的。

 

 
 

 

反应

 

言论

独中教师应得善待/小二

由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家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谢师恩宴,即将在吉打州双溪大年新民独中盛大举行。此活动旨在向一群长期默默耕耘的独中老师致敬,表达社会迟来的感恩。

在这次谢师恩宴中,每位在独中服务超过25年且年满66岁的老师,将获得该基金会颁发的6000令吉恩俸,并可连续获得10年。这份厚礼对独中老师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老怀安慰。

多年来高期望低待遇

然而,在形式隆重的背后,我们也应正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独中老师是否真正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善待与尊重?

长期以来,独中老师处于“高期望、低待遇”的矛盾环境中。他们在资源有限的学校里坚持耕耘,牺牲个人时间与健康,肩负起传承母语教育、培育民族人才的重任。

可惜,这份辛劳往往未能转化为合理的薪酬与社会保障,甚至有人形容他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既形象,又令人心酸。

更令人关注的是,许多独中教师在退休后陷入生活困境。他们的薪资本就不高,积累的公积金自然有限,退休后缺乏足够的经济保障。

“尊重”往往流于表面

公众或许以为教师退休后能安享晚年,现实却是部分退休教师仍需继续打工维生,有者甚至面对无法负担的医疗开销。教育奉献了一生,却换来孤寂与无依的晚景,令人唏嘘。

华社素来推崇“尊师重道”,但许多时候,这种尊重仅停留在表面。每当独中教师荣休,校方与社团往往会举办热烈的欢送宴会,领导人纷纷颂扬其贡献,赠送奖状与纪念品。

然而宴席散去,一切归于平静。教师真正需要的是退休生活保障、长期医疗协助、心理支持,却往往付诸阙如。

这种“感恩即形式”的现象,令人反思:我们是否真的尊重老师,还是仅满足于表面的仪式感?

教育是民族的根本,教师是社会的基石。几十年来,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独中老师,用心血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栋梁。

然而,他们的贡献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制度性保障。这不仅是对个别老师的不公,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若我们不愿为老师打造一个体面的退场机制,谁还愿意长期坚守讲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积极关怀才是“谢师恩”

我们呼吁华社各界包括校友会、企业界、慈善组织及教育相关机构应合力推动制度化的教师保障机制。例如设立“独中教师退休基金”,提供基本生活与医疗援助;推动政策改革,为独中教师争取更公平的待遇;定期追踪退休教师的生活状况,给予必要支援。这些实际措施,才是真正落实“谢师恩”的体现。

此外,我们也希望媒体与公众持续关注独中教师群体的现况,让社会听见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要。唯有集体的关注与行动,才能为这些教坛耕耘者争取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