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过后谁还在听?/余佩妮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前首相敦阿都拉逝世、美国关税风波的新闻浪潮中,大家几乎都忘了早前那起震惊马来西亚社会的校园人工智能(AI)不雅照风波,还有接连揭发的性骚扰事件。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无论事件当初如何惊天动地、激起多大舆论涟漪,只要有新一波的大事件或大新闻来袭,旧事便会被迅速覆盖,人们的记忆被新的焦点取代。直到下一起类似事件发生,才又惊觉:一切竟再度重演。
事件爆发的当下,的确舆论如潮,有很多有力的声音、深刻的看法和建议,但最重要和关键的“实行力”却始终欠奉。相关当局和单位是否跟进,社会是否还记得,已无人关心和在乎。
受害者如被泼冷水
在这样的循环下,那些曾鼓起极大勇气站出来的受害者,无异于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说出来到底有没有意义?
当热潮退去,受害者的声音还剩下什么?
人工智能不雅照也意外揭开一连串尘封已久的校园性骚扰案件。受害者说出自己当年在中学时的遭遇,有些施暴者甚至是这些少男少女景仰的师长,那些曾经害怕无助的少年从未走出心魔。
但或许你不曾知晓这些延伸出来的案件,因为这些少年少女鼓起勇气说出来的当年故事,现在只是零零散散放在新闻版位的小角落,不特别注意都会错过的“小新闻”。
对受害者而言,这些事件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无法估计,尤其当施暴者是受害者所信任的人时,难以想象他们当年是如何走过来,又是如何释怀。
过去无法弥补,但未来应当努力避免重演。希望人们可以在未来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学校与社会必须加强对校园安全与性骚扰的防范与教育,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安全、尊重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政府与有关当局不能得过且过,而应坚持不懈地推动制度改革与落实执行。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在法律和监管方面,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以防止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法律追究传播虚假照片的责任,并加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和管理。
我们也应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认识,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滥用人工智能成为伤人的利器。
不能再让这些鼓起勇气的少年男女,对大人们和这个社会失望了。
红头兵的悲歌/余佩妮

或许,提起联邦后备部队(FRU,Federal Reserve Unit),你会感到陌生;但若说到“红头兵”,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脑海中便会浮现一幕幕画面——鲜红头盔、整齐阵列、催泪烟雾中岿然不动的身影。
对祖辈而言,“红头兵”并非常见的执勤部队。这个特殊编制一旦出动,往往代表国家正面临重大事件或局势动荡。他们的出现,是秩序的象征,也是乱世中稳定的最后屏障。
进入“烈火莫熄”的年代,每逢大型示威或游行,“红头兵”便再次成为媒体与公众的焦点,意味着国家社会又经历一场政治风波。他们身穿制服、头戴红色头盔,坚定伫立在人群前线,是许多人记忆中的“镇暴队”。
五一三国家集体创伤
当年,记者在示威现场采访时,总以“镇暴队”为观察指标;一旦听见他们卡车上响起的铃声,就知道催泪弹即将发射,必须迅速躲到镇暴队红色卡车下方或附近安全地带,否则就会被催泪烟波及。那种刺痛双眼、灼热难耐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两天前,霹雳州安顺发生一场严重车祸,夺走了9条宝贵生命,罹难者正是我们一向敬畏的“红头兵”——联邦后备部队成员。事故发生后,另一辆FRU卡车的队员哭着冲向现场,试图抢救受困同袍,但为时已晚。虽未亲历其境,心已碎如泥。
巧合的是,这起悲剧事故,恰巧发生在5月13日。这个日子在马来西亚历史上有着沉重的象征意义——1969年5月13日,全国因政治冲突引发种族暴乱,死伤无数,成为国家集体创伤的记忆之一。
秩序的守护者也需被守护
而那一年,正是“红头兵”站在第一线出动,昼夜奔走,协助控制局势、平息冲突。他们是那个动荡年代中,少数坚守岗位、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悲剧,把这群我们曾视为钢铁意志的“红头兵”,拉回到血肉之躯的现实。他们不是神,也会在意外中倒下,也会为同袍落泪。
我们悼念他们,不只是悼念逝者,更是在提醒社会:和平稳定不是理所当然。秩序的守护者,也需要被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