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涤荡惰性 整顿公务/许世平

有新闻报道,说的是国家科学馆漏水,还须劳动部长去处理,部长还为此向民众致歉。

当然有民众力赞部长事必躬亲的实干精神,也有人批评应该是管理层负责解决的事,部长理应做更重要的事,更长远的工作策划。

的确,有能力的部长,不该拼死去做一箩筐琐琐碎碎,没完没了的小事,而是要做大事。

那些有能力的领导,就是社会的大脑,他们就是要打造“狼性团队合作”,他们的脑袋是用来仰望星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他们要指挥好团队作战,不是卷起衣袖裤脚,下地苦干;我们要他们头脑勤快,思想敏锐,对准主攻方向,做正确的决策。

中层干部不够积极

现在的问题是中层干部不够积极,官本位意识浓厚,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干劲,导致底层缺乏执行力,手脚不动,不理不睬,就只想揣摩“圣意”,只会等着“圣旨”,结果也就没有能征善战的兵。

其实,部长要有做对事的决断力,中层要有听命的理解力,基层要有快速反应做事的能力;只因为组织虚胖,体制臃肿,“坐”比“做”多,没事做和等事做的人都是“赘肉”,吃惯养肥,自然效率低。

不必等待部长号令

今日的知识型经济时代,只要树立组织纪律,流程优化和业务规则,就够了,要是还操劳过度,殚精竭虑,不休不眠地工作,不累死自己才怪。

像最近发生罗里转弯时货物抛出路外酿祸,导致孕妇流产,部长下令彻查;其实,对如此案例,只要依据法规就须采取对应的调查行动,不必等待部长的号令。

政府要做的就是知才善任,广纳群贤,还要挥舞大棒,砍掉怠惰的部门冗员,并制订新的报偿体系,对员工实行差别考核,奖勤罚懒,以优化管理,激励公务员的再改造再学习,树立竞争意识及鼓励互利合作,涤荡惰性及狭隘观念,从而整顿公务体制。

反应

 

言论

匮乏里的人情味/许世平

有茶室有个规定:“没点饮料,须付费”。一个老者拒付50仙茶位费,被店东上载网络公审,掀起舆论纷纭。

其实,“生活越来越艰难”,好些人喊着“钱不够用”,甚感迷茫时,都祈求能有“慈悯之餐”,让他们得到短暂的温暖。可是却有好些餐室,肆意涨价,还对吃不起的贫者恣意讥嘲,就是缺乏人情味。

何谓人情味?人情味是对匮乏的体恤,是对弱势者堪怜境况的理解与宽容, 对吃不起的人,也不应冷漠对待或轻蔑歧视。

就算衣衫襤褛的两个人只叫一碗面,店东也会随手额外加多半把面条,再端上桌面,这就是人情味。

看看今日生活周围的世界,很多人都带着伤痕,要是有人能给匆匆路过的人亲切呼唤一声“你好”,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来一杯热茶,“让人感觉还有人在意我啊”,那样有人情味不是很好吗?

只是在人流匆匆的闹市里,大家都在辛苦赚吃,却没有匮乏里的体恤,没有能温暖记忆的人情味。

要是经营餐室的老板能笑迎八方来客,能牢记熟客的口味,更能有出自内心深处的温暖和亲切,去相助、去分忧、去抱团取暖、去雪中送炭、去解围、去解困,就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放心和踏实。

邻家饭香他人救命稻草

话说有一部特别治愈的日剧《深夜食堂》,让各式各样的人走进小店,依靠一份食物穿越寒夜,让驿旅途上彷徨的路人从那微小的温暖中,看到一丝光亮,迎来天明。

因为一餐一宿的生活成本不断飙升,邻家的炊烟和饭菜香,其实就是另一家人救命的稻草。

现在,外面大雪纷飞,府宅里的人在家闲坐,还能喝上一碗热汤,可是屋外却有饥寒交迫,敲门哭求的人。要是能给予那些在寒夜中的人“一角屋檐”的抚慰,为夜幕下苦苦为生活打拼的人送来一碗热汤,就能让人从无滋无味的淡食,吃出至美天物的甘美。

只要每个人都能心怀慈悯,给匮乏世界奉献一份怜老恤贫的暖意,如此人情温暖就会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