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能力不是吹出来的/章龙炎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最近访华,“成果”包括签署了19份合作了解备忘录(MOU),让我国获得1700亿令吉投资承诺,还称中国是个重要的国家。
备忘录会否转变为协议(包括投资),还有待确定,但民众不会忘记,安华及其领导的希望联盟在野时对拿督斯里纳吉引进中国投资的污蔑与指控,例如纳吉卖国、马来西亚将陷入“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马来西亚成为中国的省份等等。
不仅如此,希盟首次执政还以各式各样的理由,对国阵时期与中国有关的计划动手动脚。
“乌巴”结果负面
在野时抹黑煽动,首次执政时又意气风发地改换政策,明显的是要在舆论上保温,让支持者继续相信纳吉领导无方,严重破坏国家,导致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更重要的是让支持者相信,2018年改朝换代是“人民的胜利”。
现在看来,的确是某些人民的胜利,不过那是精神上的胜利。
他们到现在还是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乌巴”(改变)的结果整体而言是负面的。
最明显的是,以前纳吉做到更好,但却被抨击的政策,如对华政策,在安华手下却被吹捧为“华叔英明”。
以前的卖国、债务陷阱与大马成中国省份之说法是怎么一回事?纳吉是“盗贼”是什么一回事?逃避现实的做法是硬拗说,就让过去成为过去。
过去是历史。从这些历史,可以得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
在野时不自我训练学习治国之道 ,却专攻吹(牛)、炒(作)、抹(黑)、撒(谎)、煽(动)等等,在朝时的格局就毫无看头甚至是滑稽的。
大马华人政治一哥陆兆福以及吹捧者眼中的“倪帅”倪可敏和其他领导及支持者齐骂马华领导与党员“卖华走狗”和太监等等,这次访华是不回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我们都是一家人”或“我们一家都是人”,跳不出马华的格局。
在访华之前,安华也到访对马来西亚相当重要的国家沙地阿拉伯。
不管他到访沙地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希盟在野时炒作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还质疑阿拉伯在马来西亚的投资(还记得柔佛的边佳兰的石化工业计划RAPID吗?),弄到纳吉之后的首相都受到冷待,例如没有得到沙地国王与王储的接待。
在希盟执政后不久,就自作主张取消萨勒曼国王全球和平中心(KSCIP)计划,由当时的防长即现在的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莫哈末沙布宣布。
可是,安华却责怪敦马哈迪医生鲁莽。安华表示政府愿意重启这个在纳吉时期推出的计划,可是破坏已经造成,安华即使真心要修补,看来会事倍功半。
因此,第二个重要结论是:治国能力并不是华社普遍相信是靠吹、炒、抹、撒与煽建立起来的。
敌对党的良善政策事关政策的延续和稳定、法律的贯彻和国家的形象,希盟在野的时候有能力搞破坏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在朝要搞建设眼高手低也同样是毫无疑问的。
一句话,治国能力不能靠吹、炒、抹、撒与煽,要不然马来西亚因为有希盟主政,早就超越新加坡,追上西欧国家了,还稀罕什么备忘录?
能干问责,还透明吗?/章龙炎
2008年全国大选掀起“政治海啸”,民主行动党主导的政党联盟夺得槟城州政权。该党秘书长林冠英出任首席部长后,推出“能干、问责及透明”(CAT)口号。他还引以为傲,声称槟城是唯一提出这一“概念”的政府。不少支持者也确实认为林冠英理财能力出众。
2018年全国大选后,林冠英所属的政党联盟上台执政,他出任财政部长。或许因为自觉执掌槟州期间表现优异,有资格评论他州财务,他在2019年6月大胆预测:若继续由砂拉越政党联盟(GPS)执政,砂拉越三年内可能破产。他指出,砂政府2019年的财政预算高达110亿令吉,而储备金仅约300亿,若每年开支超百亿,三年即告“破产”。
但稍有财经常识的人一看便知此论站不住脚,甚至带有误导成分。首先,一个州或国家的财政,并非完全依赖“挖老本”,因为政府是有稳定收入的。
根据砂拉越首长(2022年3月改称总理)丹斯里阿邦佐哈里在2018年11月公布的2019年度预算案,总额虽达119亿令吉,却有1亿多盈余。
再者,砂副首长兼第二财政部长拿督阿玛道格拉斯于2020年11月在议会披露,2019年储备金为239亿7000万令吉,虽较2018年的270亿9000万略降,主要因前朝(希望联盟)政府取消已获批准的联邦项目,迫使砂政府动用储备金填补资金缺口。
林冠英的“破产论”,被视为典型的政治语言,带有煽动成分。事实上,砂拉越财政稳健,储备金仍维持在5年前水平,2025年税收预计可达200亿令吉。
反观槟州,财政储备则从2019年的21亿令吉,骤降至2024年底仅剩5000万。根据首席部长曹观友披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州账面盈余为6500万令吉,但至5月2日已下滑至4300万。
槟财况比砂更堪忧
讽刺的是,林冠英近日在州议会中却要求现任政府解释为何五年间州财政骤降11亿令吉。他对槟州的质询语气温和,远不及当年对砂拉越的“破产论”来得激烈。
即便槟州财政状况比砂州更堪忧,曹观友对林冠英的质问也不过视作“恼人的苍蝇”。以林冠英的个性,若当年CAT口号下的政绩是真材实料,如今槟州表现不佳,他理应更为激烈反应。除非当年的“政绩”也不过是“吹”出来的。
如今,槟州政府在本质上仍延续林冠英时代的施政风格,政绩难有突破。
他当年之所以能被捧为“神”,多靠继承自国阵时期的资源支撑。
全国政治格局变化明显,更多人“向前看”,对执政者“前倨后恭”。而行动党领袖对马华政要的关注,似乎也远多于对林冠英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