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林如武博士“外太空病毒”论/刘泰安

我在2009年认识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忘年之交——林如武博士。

他费了15年留学印度与英国,考获医学生理学、动物学、营养研究、食品科技及质量控制、天然药物等本科和硕博学位;毕业后,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曼谷分校和法国里昂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之后在我国国家医药研究所(IMR)服务至1994年退休。

林如武是英国皇家医药会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会员,也是我国天文学会的创始会长。

他的“威水史”包括退休后至今,每年担任我国国际发明创造技术展(ITEX)的评审之一。

最令人敬佩的是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2019年以80岁高龄赴英国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分别研读演化、毒理法医学和天文学的博士后课程。

我一向尊称林博士为“全能大师”,因他学识渊博、记忆力超强、文笔一流,而且兴趣广泛:天文学、数学、自然研究、显微镜学、小提琴、长笛、阅读、写作、演讲等。

我11年来读了他通过早期的电邮及近期的WhatsApp聊天群组发表的大量文章,迄今上载了其中148篇到我的部落格,以飨大众。

针对当今肆虐全球的2019冠状病毒病的一些议题,林如武博士有独到的见解,简单分享如下:

冠状病毒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实验室阴谋论或野生动物迷思莫衷一是,林博士大胆提出病毒可能来自外太空,并引用进化论、天文学、生物科学、医学等多方理论与实例解释,指出科学家、病毒专家和政客们争论病毒起源时,从不抬头仰望天空,以为所有生命只能起源和存在于地球上,而未思索浩瀚宇宙必有其他世界及生命,无异于井底之蛙。

自然免疫最抗毒

他认为,冠状病毒和携带疾病的粒子有可能通过彗星,从地球的整个外层倾泻播种全球,一如过去的流行病闪电般袭击全世界,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冠病目前迅速变异为多种菌株,林博士不感意外,认为这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自远古至今,证诸于38亿年前的化石及其他证据,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陷入险境时都有自保和求存的本能,冠状病毒也不例外;当它受到人体內或外的挑战时,为了存活而变异,符合自然生物法则。

他谈到疫苗的作用时指出,疫苗被引入体内后不会改变,一旦病毒突变为不同的菌株,疫苗将无用武之地。其实,病毒可转变为多种病毒,最能抵抗病毒的还是人们本身的自然免疫力。

从公元前430年希腊文明时代起所发生的大流行病,如疟疾、结核病、麻风病、流感、天花、非典、爱滋等祸患,都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消失。对于冠病也可如此看待。

通过人与人共享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进行自然免疫是最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因为即使病毒变异,人体也能通过“变异”其免疫学和生化方案来应对相同的挑战。

林博士建议应付冠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管理有:吸取加入抗病毒芳香油的混合物蒸汽;使用多种类型的抗病毒草药及口服其他生物仿制药助;从鳕鱼肝油中添加大剂量的维生素A,再加上1000毫克维生素C等,可极大提高淋巴T细胞的产生,有助于抵抗病毒。

测量体温并不准确

林如武认为,当前已成为生活常态的在群聚场所测量体温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发烧未必是感染病毒的第一反应,只是身体对其他疾病感染、化学热原或药物副作用的反应。

体温偏高或许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晒过太阳或冲过蒸气浴所致;有些已感染病毒的人或许不会发烧,即无症状者;若发烧也会有几天的潜伏期。

最可靠的检验冠病方法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试剂,但费用昂贵和耗时(5至6小时)运作,用在群聚场所不实际。

无论如何,检测我们本身体内能否产生免疫球蛋白或抗体,乃是最好诊断之计;除此之外,在非常时刻的当下,最好还是留在家中,保住健康。

最后,容我在新年伊始本栏第一篇拙作,祝大家2020年鼠(属)实不易,2021年牛(扭)转乾坤。冠病漫道真如铁,新年迈步从头越!

 

 
 

 

反应

 

国际

芬兰发现罕见巨型病毒 专攻阿米巴原虫

(赫尔辛基23日讯)芬兰科学家在当地发现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

这个巨型病毒几乎和细菌一样大,在当地生态系统发挥关键作用,但对于它的结构、起源与功能,仍存在许多未知。

过去巨型病毒大多是在欧洲与南美洲被发现,这是首次在芬兰分离出巨型病毒。

感染阿米巴原虫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分离出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研究人员将环境样本与一种名为“卡氏棘阿米巴原虫”(Acanthamoeba castellanii)的培养物混合后,成功分离这个巨型病毒,其病毒颗粒直径约200纳米,体积约为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的两倍。

研究团队透过跨国合作,成功解析了“于韦斯屈莱病毒”的基因组与结构,发现它与先前在法国分离出的“马赛病毒株”(Marseilleviruses)有亲缘关系。

此外,研究团队也在其他环境样本中也找到新的巨型病毒。

影响生态系统

病毒在自然界无所不在,大多数自然产生的病毒对人类不会构成威胁,但在生态系统中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体型和细菌一样大的“巨型病毒”,会感染阿米巴原虫及其他微生物。目前巨型病毒生命周期和分布模式仍不清楚。

今次发现也证实,这类能感染阿米巴原虫的巨型病毒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分布可能比想像中更广泛,包含纬度较高的北欧地区。

新闻来源:星岛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