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加坡抢香港生意?/霍咏强

9月22日,由伦敦和深圳两家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金融市场信心加速恢复,全球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上升,纽约、伦敦两大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继续保持不变,但新加坡就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这个排名变化,明显激化了香港视新加坡为竞争对手的趋势。

当然这项排名从第三位726分的新加坡、香港725分、以至于到第十位的巴黎,每个城市之间相差只有一分。

从表面来看,香港和新加坡针对的重点市场相同,互相“抢客”自然是正常不过,例如因为受疫情防控措施和中国监管制度调整而导致的资产转移。

黑暴损害政治稳定

过去受亚太区整体经济发展,带动不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尼等地的高资产家庭。移居到其他社会环境更稳定的城市,原来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受益者。

高资产家庭数目大增,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曾经以拥有9000多名超高资产人士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全球第二大富豪聚居城市。

但近几年的居住和社会环境变坏,特别是2019年黑暴一役,严重损害香港的政治稳定,变相令新加坡一支独秀。

按照新港金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新加坡的财富管理规模达到4.7万亿美元,已经略高于香港。

移民和财富研究公司Henley & Partners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年预计会有2800名百万富翁迁移到新加坡,令总数达到24万7300名,同一时间却有3000名富翁离开香港,跌至14万5500名。

更多外企迁至狮城

更令人关注的是平均资产数据,新加坡为19万4640美元、比香港高近一倍!

防疫措施同时成为短期内人员流动的关注点,新加坡今年开始积极善用其较宽松的检疫措施,与香港及区内国家竞争,吸纳资金及人才,并吸收更多外资企业将亚洲总部迁至当地。

早于去年,新力互动娱乐宣布内部重组,将亚洲中心营运部门搬离香港、合并至新加坡。

今年中亦传出法兴银行与新加坡政府达成协议,将部分银行家由香港转移;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包括美银、摩根大通、花旗等均将部分高层从香港迁移至新加坡。

这是否造成香港人才流失?虽然普遍认为部分外国雇员和高资产人士的“出走”是临时性的,在疫情调整后会自然回流。

但是在发达地区“抢人才”是关键的态度下,香港防疫控制势必要大幅降低来配合外国的需要,恢复全面运输交通来保持国际交流,但是,在这些政策调整显然会对部分人群带来伤害,香港政府在调整防疫政策时需要面临的压力,肯定比新加坡要大得多。

新港既相争也相生

表面上,香港和新加坡针对的市场相同、竞争难免,但问题是新港之间,“既相争、也相生”。

虽然两者的定位相同,表面上都是金融和贸易,自然会有竞争,但双方优势缺点却又完全不同,变相作出选择的机构并不“两难”,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发展机会又缘于相同的“气候”,那就是整个亚洲区域:中国、印度、东盟等都在扩张之中,需要彼此竞争还远及不上“饼要造大”这个关键条件。

所以,双方与其说要“竞争”抢生意,不如说更关键的是别让亚太区的上升轨迹被打破。

正如2019年,香港黑暴期间资金也流走到新加坡,但是当时李显龙明确地说,不希望从这样的方法获得利益,因为亚太区邻近区域不稳定,会对整个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损害,这绝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香港防疫进退两难

过去,香港的优势关键在于背靠中国,但却被利用作抗中基地、拖延香港配合中国的高速发展,没有利用这个优势之余,更令香港经济停滞不前。

到冠病疫情爆发后,中国和香港疫情防控都远胜其他地区,但很不幸地,由于欧美对疫情防控失误,令病毒不但蔓延,还不断变种,终至无法收拾。

于是目前疫情处理方式的选择:被迫由原来正确地执行防控措施、走向欧美国家错误的不管不顾,作为开放型经济,却又处身于中国和外地防疫差异的夹缝中,香港的显得进退两难!

狮城未来充满隐患

然而,表面上形势大好的新加坡未来充满着隐患、障碍和危险。

通胀压力会否扩阔贫富差距?从而中断年轻人群的上游能力?最近出现了历史上最贵新加坡:房租涨两成、食品价格涨三成、水电费创新高、拥车证破11万新元!

再加上幅员细小的新加坡根本经不起任何政治动荡和地区战乱,不确定性可能永远无法令新加坡人安心。

反应

 

灼见

耶伦和内坦亚胡卖什么药?/霍咏强

本轮巴以冲突、战火已经蔓延至最南端和埃及接壤的拉法市,超过150万巴勒斯坦人在当地避难,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不久前表明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以军需要对拉法展开地面进攻,并且已经定下日期,一旦发动地面攻势,将造成更多平民伤亡。然而,就算在白宫政府猛力批评内塔尼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总统拜登更指“我认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无法改变以军进攻拉法的计划 。

为何以色列在受尽外方压力?现在还加上白宫的情况下、仍然一意孤行?白宫政府虽然毫不犹豫地批评内坦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但为何不作出任何具体行动?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分析,以色列进攻拉法甚至和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有一些共通点?

耶伦访华真正目的何在

耶伦4月4日下午抵达中国广州,展开6天访华行程,距离她上一次9个月前访华,会见的人员也大致相似。耶伦访华真正目的何在?过程中提出什么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9个月前,耶伦访华传达了不认同中美“脱钩”的信息,表示要建立和深化与中国经济团队的联系,减少误解的风险。但效果如何?现实是美国并无作出任何“扭转”中美贸易关系的改变,甚至可以视为加紧脱钩,并且透过对TikTok和TEMU等强势中国企业作出限制,表达出“担忧”中国新科技发展的趋势,这种态度让中国反过来加紧为可能被欧美彻底孤立,而作好“被脱钩”的准备。

那么,9个月过去了,这次耶伦再访华又说了什么?

美国不接受新兴产业

耶伦一方面以光顾中国著名粤菜和川菜馆来标签其“贴地”,但却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其首要或优先产业提供大量补贴……中国的期望是在这些行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来定调这次访问。强调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即内地称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能源产品,如同10年前美国钢铁领域,被获得补贴的中国廉价进口产品摧毁。

但是,这些都是新时代每个国家都认为属于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更直接点,这些行业是目前的“风口”,现实里有哪个国家不重视、不支援?美国不也对本地生产清洁能源和芯片作出大量补贴、税务优惠,以及政策上倾斜吗?而且为何在中国巳经开始减少、或政策完成才来提出?

耶伦解释背后的逻辑非常奇怪,例如说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行业出现过度投资,产能大幅攀升,但国内需求疲弱,商品价格被人为压低,当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当地企业的生存将陷入困境。

中国电动车真的便宜吗?在中国市场的确如此,但低价外溢吗?没有,例如在欧洲国家,Tesla 3和同级的比亚迪海豹售价持平;在英国,Tesla甚至便宜近两成。当然,中国电动车的确是挡了Tesla的路、妨碍了它的垄断地位,这是否才是关键?为什么是新能源而不是其他中国同样强势的产品?关键在于“新”。美国政府对此也很坦率,明言要中国乖乖停留在低档行业,但中国能接受吗?

“诚恳”演戏离不开选举

还有猜测耶伦访华是要卖美债?中断俄罗斯的“输血管”?还是一场戏?表面“诚恳”的一场戏、始终离不开选举。对民主党支持者来说,拜登上台前一直承诺的理智务实对待贸易关系,调整关税、改善贸易合作,在现实里从未兑现,也兑现不了。选举又来了,耶伦又再要粉墨登场,向全世界展现白宫政府的务实理智,要选民认同:“我已经尽力了,是中国人不识时务!”

这也是当以色列政府向加沙步步进迫时、白宫依旧毫无实际动作的原因。以色列像个流氓,把美国拖入战争和对抗,表面对美国十分不利。同样地,在以色列内部,内坦亚胡正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指责内坦亚胡摧毁了以色列,撕裂了这个国家,但如果这些都扭转过来呢?

当中的关键是以色列政府在等候一个承诺,等候拜登政府向内坦亚胡承诺在他下台后,直系党派不会被秋后算账。而白宫政府就在等待适当时机:何时缓解巴以冲突,才对民主党选举形势最有利的时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