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加坡抢香港生意?/霍咏强

9月22日,由伦敦和深圳两家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金融市场信心加速恢复,全球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上升,纽约、伦敦两大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继续保持不变,但新加坡就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这个排名变化,明显激化了香港视新加坡为竞争对手的趋势。

当然这项排名从第三位726分的新加坡、香港725分、以至于到第十位的巴黎,每个城市之间相差只有一分。

从表面来看,香港和新加坡针对的重点市场相同,互相“抢客”自然是正常不过,例如因为受疫情防控措施和中国监管制度调整而导致的资产转移。

黑暴损害政治稳定

过去受亚太区整体经济发展,带动不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尼等地的高资产家庭。移居到其他社会环境更稳定的城市,原来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受益者。

高资产家庭数目大增,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曾经以拥有9000多名超高资产人士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全球第二大富豪聚居城市。

但近几年的居住和社会环境变坏,特别是2019年黑暴一役,严重损害香港的政治稳定,变相令新加坡一支独秀。

按照新港金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新加坡的财富管理规模达到4.7万亿美元,已经略高于香港。

移民和财富研究公司Henley & Partners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年预计会有2800名百万富翁迁移到新加坡,令总数达到24万7300名,同一时间却有3000名富翁离开香港,跌至14万5500名。

更多外企迁至狮城

更令人关注的是平均资产数据,新加坡为19万4640美元、比香港高近一倍!

防疫措施同时成为短期内人员流动的关注点,新加坡今年开始积极善用其较宽松的检疫措施,与香港及区内国家竞争,吸纳资金及人才,并吸收更多外资企业将亚洲总部迁至当地。

早于去年,新力互动娱乐宣布内部重组,将亚洲中心营运部门搬离香港、合并至新加坡。

今年中亦传出法兴银行与新加坡政府达成协议,将部分银行家由香港转移;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包括美银、摩根大通、花旗等均将部分高层从香港迁移至新加坡。

这是否造成香港人才流失?虽然普遍认为部分外国雇员和高资产人士的“出走”是临时性的,在疫情调整后会自然回流。

但是在发达地区“抢人才”是关键的态度下,香港防疫控制势必要大幅降低来配合外国的需要,恢复全面运输交通来保持国际交流,但是,在这些政策调整显然会对部分人群带来伤害,香港政府在调整防疫政策时需要面临的压力,肯定比新加坡要大得多。

新港既相争也相生

表面上,香港和新加坡针对的市场相同、竞争难免,但问题是新港之间,“既相争、也相生”。

虽然两者的定位相同,表面上都是金融和贸易,自然会有竞争,但双方优势缺点却又完全不同,变相作出选择的机构并不“两难”,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发展机会又缘于相同的“气候”,那就是整个亚洲区域:中国、印度、东盟等都在扩张之中,需要彼此竞争还远及不上“饼要造大”这个关键条件。

所以,双方与其说要“竞争”抢生意,不如说更关键的是别让亚太区的上升轨迹被打破。

正如2019年,香港黑暴期间资金也流走到新加坡,但是当时李显龙明确地说,不希望从这样的方法获得利益,因为亚太区邻近区域不稳定,会对整个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损害,这绝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香港防疫进退两难

过去,香港的优势关键在于背靠中国,但却被利用作抗中基地、拖延香港配合中国的高速发展,没有利用这个优势之余,更令香港经济停滞不前。

到冠病疫情爆发后,中国和香港疫情防控都远胜其他地区,但很不幸地,由于欧美对疫情防控失误,令病毒不但蔓延,还不断变种,终至无法收拾。

于是目前疫情处理方式的选择:被迫由原来正确地执行防控措施、走向欧美国家错误的不管不顾,作为开放型经济,却又处身于中国和外地防疫差异的夹缝中,香港的显得进退两难!

狮城未来充满隐患

然而,表面上形势大好的新加坡未来充满着隐患、障碍和危险。

通胀压力会否扩阔贫富差距?从而中断年轻人群的上游能力?最近出现了历史上最贵新加坡:房租涨两成、食品价格涨三成、水电费创新高、拥车证破11万新元!

再加上幅员细小的新加坡根本经不起任何政治动荡和地区战乱,不确定性可能永远无法令新加坡人安心。

反应

 

灼见

韩国总统难逃被清算/霍咏强

韩国总统能善终的不多,不是自杀就是坐牢,谨慎如文在寅也在离任后避不过政敌的侮辱,尹锡悦更与国民和历史对着干,搞出“自行赔偿”日本企业罚金的屈辱行为,未来恐怕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韩国总统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离不开韩国门阀互相倾轧,以及背后美国和日本算计的阴影。

2018年,韩国最高法院裁定三菱重工等日企,对强征劳工受害者有赔偿义务,但日本政府一直拒绝为二战侵略承担责任,更认为日企赔偿意味接受判决,立场上无法接受,更限制对韩出口半导体材料,两国因此出现争议、关系紧张。

3月6日,韩国外长朴振举行记者会,正式公布韩国政府就二战期间被日本强征劳工对日索赔问题的第三方代赔方案。韩国行政安全部下属官方团体,将代替被裁定有赔偿责任的三菱重工等,就三项索赔案代替日企缴纳赔偿金。

朴振表示,希望韩日两国发展性地继承1998年发表的《21世纪韩日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克服不幸的历史,基于和解与睦邻友好精神,发展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

尹政府代赔等同卖国

占尽优势的日本就事件率先表示正面回应,表示“若韩国正式敲定解决方案,日方也将作出可能的回应”。

待韩国政府公布由韩国财团代替日企支付赔偿金的解决方案后,日本政府将允许有意愿的日企向财团捐款,并表明继承过去的政府谈话,向原被征劳工展现“道歉之意”。之后,日本政府将撤销2019年发动的半导体材料对韩出口管制,并重新把韩国列为安全保障出口管理上享受优惠措施的国家。

表面上,这是日韩两国正在探讨方案,解决两国之间因为二战期间被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的诉讼问题,在两国间产生的一系列麻烦。实质上,尹锡悦政府将国家置于地缘政治威胁之上,并且抹煞历史上的侵害和屈辱,已经等同卖国、态度令人震惊。

过去百年,朝鲜半岛一直在日本军国主义下痛苦求存,被侵略、被殖民,“慰安妇”和“强征劳工”这两个名词, 甚至应被视为日本修饰出来的产物,真实的形容词应该是“性奴”和“奴隶”。

作为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韩国不去向日本讨回公道和正义,反而接受屈辱的“自行赔偿”,真不知道在韩剧里的“硬骨头”,到底丢到哪里去?尤其是在全力支持乌克兰“抵抗被侵略”的姿态相比,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美政府率先领导风向

早在3月1日,尹锡悦已有先兆,在三一抗日独立运动104周年纪念仪式上发表惊人言论,称日本已经由军国主义侵略者,转变为韩国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

在日本从未对占领和殖民朝鲜痛悔、道歉,从未就侵略行为认错和赔偿、领袖一再参拜靖国神社、重新进行军事武装、准备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情况下;作为韩国领袖的尹锡悦,却表态称日本已经由侵略者转变为韩国的伙伴。

出卖韩国利益和尊严,背后却又是美国人的身影,美国政府率先领导风向,总统拜登几近同步发表声明,称赞韩日两国关系突破。

“韩国和日本宣布的方案,标志着美国最亲密的两个盟友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翻开了突破性的新篇章”,国务卿布林肯对这“历史性方案表示赞赏,韩国和日本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所做的努力让美国鼓舞”,刻意强调韩日是美国的重要盟友。

韩国政界恐低头接受

整个事件中最重要的启示是:美国的热烈、日本占尽上风及韩国的屈辱。反映出的是美国要求韩国解除矛盾和日本合作,联合起来围堵中国,又或者说是日本要求美国解决韩国的阻碍,作为全力对付中国的代价。

无论如何,这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造成损害,尤其在于日本长期把持军国主义的态度、以及不曾承认侵略责任的巨大危险。

尽管韩国在野党共同民主党领袖李在明迅速发声抨击,谴责尹锡悦政府“选择了背叛历史正义的道路,这决定是外交史上最大的耻辱和污点”,但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韩国政界人士人恐怕也只能低头接受。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