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一年看安华表演/谢诗坚博士

在巫统政治斗争史中,有两个人是我比较花心思和精力研究的。其一是在1969年“5·13”事件后公开指责东姑阿都拉曼领导无方,要求东姑下台的敦马哈迪医生,他因而付出代价,于1969年7月12日被开除党籍。

有一个短时期流荡在政治荒野中,直到1970年2月才被召回巫统。

他在这短时间里,出版了名著《马来人的困境》,马上被列为禁书,因而一炮而红。

吊诡的是,在大学时代的拿督斯里安华竟是在示威游行时摇着马哈迪的专著呐喊,为其造势,让人想起中国文革的年代,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摇着毛语录上街游行。

其二是在1981年加入巫统的安华。在过关斩将后于1993年登上巫统署理主席高职,官拜副首相兼财政部长。

原本他视马哈迪为政治师父,讵料在1998年 9月2日被马哈迪解除官职,翌日被开除党籍。从此两人成为政治宿敌。

即使在2018年希望联盟夺下政权,安华仍没份参与执政。直到2022年11月大选后,才见安华转过头来,以希盟身分参与领导巫统组成内阁。在兜兜转转下,安华足足等了24年才登上相位,可见同人不同命运。

苦等24年“大器晚成”

严格来说,安华的命运也正如唐代诗人黄蘖禅师所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它形象地刻划出安华的“大器晚成”。

到底安华是否已化险为夷?他的政权会不会稳固?都是很多人在关切的问题。他的敌手也不少,压力甚大。

第一个反对安华上位的是丹斯里哈迪阿旺。他认为安华是被民主行动党牵着走的,所谓的希盟其实是由行动党一手操控的。也正是为此,伊斯兰党于2015年与行动党切割关系。

未想到第二个反对安华上位的人竟是土著团结党和马哈迪。马哈迪原本应该在2020年让位于安华接班,完成希盟内部的人事安排。

可是在未交班下,土团党的丹斯里慕尤丁反戈一击,在2020年搞了“喜来登政变”, 不但把马哈迪“踹掉”,也把安华的希望化成泡影,慕尤丁成了第三个反对安华的人。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于2021年取代慕尤丁出任我国第九任首相。

这样一来,马来西亚政治出现了“怪胎”(由土团党、巫统及伊斯兰党组成,各怀鬼胎)。安华也就从一位候任首相变成什么都不是。

蓝眼党选救了安华

更不幸的是,在2020年到2022年所举行的四次州选(沙巴、马六甲、柔佛及砂拉越)都是国盟抬头,希盟萎缩,有人因此建议安华退下。但换下安华,又由谁来接希盟的班子?虽有人建议由沙巴的民兴党主席沙菲益阿达取而代之,但除了马哈迪叫好外,并没有人随之起舞。

就在希盟和公正党陷入低潮的时刻,公正党的2022党选救了安华。虽然安华比较希望总秘书拿督斯里赛弗丁当选署理主席;但点子多多,才华横溢的拉菲兹对安华更为重要,他明显地为安华护航。

在党选胜利后积极投入对大选的部署,拉菲兹成了安华的左右手,执政后被委为经济部长。

在安华眼中,拉菲兹是一只小老虎,不但为他扫除所有阻力,也为安华打开局面,正如南宋诗人陆游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因为这样,安华不但不需要退位,而且地位更稳。

最明显的是,当大选成绩揭晓后,砂拉越的政党联盟先是支持国盟组阁,经政界人士分析和拉菲兹的分解下,政党联盟不得不打退堂鼓,毕竟砂拉越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及多元文化的地区,也没有所谓的“官方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顺应伊斯兰党的回教化政策。因此砂拉越政党联盟的适时退出支持国盟,转向支持希盟,安华真的看到春天的降临。

杜绝贪污公平施政

严格来说,安华不是新人,而是“旧人施新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基本看到新措施正逐步出台。宗教治国不但行不通,种族政策更不可取,因此安华的政府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在短期内让国人耳目一新,其一是防止和杜绝贪污;其二是公平施政,少数要服从多数,但多数要尊重少数。

安华绝对不是神仙,也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只是在此时此刻,除了安华之外,又有谁能给马来西亚拨乱反正的机会?

除了安华还是安华,加油安华!寄望安华在新一年带领他的新旧团队走向安康与团结的大道,让团结政府名副其实。

反应

 

言论

中国开启回教世界和平/谢诗坚博士

如果是上世纪的50年代,中国是没有能力调和两大回教国家恢复邦交的。

即使在80或90年代也不可能发生社会主义国家斡旋两个宗教大国重归于好,甚至在跨入千禧年后仍然发生断交事件,只有直到今年,我们才看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为两个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宗教政治浓厚的国家充当调解人。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它在近10年来成功争取与中东及回教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不再若即若离。

伊沙牵动中东大和解

为何中国有这个能力?尤其是“无神论”的国家怎么能够在宗教国家间穿梭往来?这种成功的外交实例也让中国提升了尊严和影响力。

虽然伊朗、沙地阿拉伯两国在两个月内才重开大使馆,恢复贸易、投资和文化协定来修补7年的分歧,但好的开始,是中东迈向和平大门的重要一步。

我们相信,在没有附带条件下,伊沙两国重修友谊,不仅对两国大有裨益,也还会牵动中东国家寻求一个大和解,从而有效地约束以色列安分守己,不再咄咄逼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无安身立命之地,只能屈居在残垣断瓦的贫民窟中。

这种非人道的残忍手段大部分应归咎于阿拉伯国家的不团结乃至分裂,从1948年到1982年的5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尽是受屈的一方。

尤有进者,一些中东国家还跟以色列建交,充分地暴露了阿拉伯国家的四分五裂,各怀鬼胎。因此当伊朗与沙地阿拉伯交恶时,中东国家都爱莫能助,美国也因为与伊朗过不去,只得站在沙地一边表示支持,无法充当鲁仲连。

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中国才拥有资格为伊沙化解仇恨与危机。

就我们所知,回教世界是分帮立派的。就拿伊朗和沙地阿拉伯来说,它们是系出先知穆罕默德,公元622年在麦地那和麦加创立了回教。公元656年,阿里(穆罕默德的女婿)继任哈里发(第4任),从此之后,回教分成两大教派,一派是逊尼派,以沙地阿拉伯为主,另一派是什叶派,以伊朗为核心。

在公元817年,两大教派试图和解,但不成功。也因之回教国家继续分成逊尼派及什叶派两大教派。统计起来,前者占有85%;而后者占有15%。就全世界人口来说,共有超过10亿人信奉回教,占世界人口的18.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45)后,回教并未自限政治立场,它们可以亲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亲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沙地和伊朗都服膺于资本主义,虽然它们有很强烈的宗教意识。

但也有些国家亲向苏联,例如埃及,在1952年革命成功后,就由纳赛领导倾向苏联,以获取援助。还有阿富汗是最明显地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1979年苏联不满阿明在阿富汗独断执政,蓄意换卡尔迈勒上台,以全面推行苏联的政策。结果在苏联派8万大军入侵阿富汗后而发生内战,前后10年。

苏联最终在1991年撤兵,除了本身变天,从苏联缩成俄罗斯,体制也因之改变外,整个世界也因阿富汗变革而来个天翻地覆。

中广交朋友不走老路

从60年代到90年代,整整30年才见回教国家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原因是中国也用40年的时间将国家打造成新兴的现代化国家,加上美国在1979年正式与中国建交,整个世界也就改变了对中国的政治印象。

在不输出革命下,中国广结许多新朋友,也不再重蹈60年代只往左一条道路走的覆辙。

另一方面,在80年代伊朗的宗教领袖柯梅尼于1979年推翻了巴列维王朝,而成立一个政教治国的伊朗,也引起沙地阿拉伯深怕伊朗输出什叶派的革命思想。

由于伊朗宗教革命成功,导致美国怂恿伊拉克挑起两伊战争,以挫伊朗锐气。双方先后打了8年才告停战,但萨达姆(时任伊拉克总统)也无所得。

在1987年,有275名伊朗人在沙地麦加朝圣时因发生冲突而丧命,伊朗民众冲向大使馆抗议。两国也因之在1988年4月断交。3年之后,即1991年,两国又恢复邦交,并对朝圣的争议达成协议。在化解仇恨下,伊朗总统哈塔米访问沙地阿拉伯。

可是在2016年时,又再发生沙地处死的囚犯中,其中有一人是什叶派知名人士,引发伊朗民众再次冲向沙地大使馆表示愤怒与抗议。

虽然5年后的2021年,两国官员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曾进行对话,但没有达成协议。

盼打开俄乌和平大门

这样的拉拉扯扯又过了两年,终于在中国的调和下,双方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恢复邦交。在联合国的祝福下,两个回教大国于2023年3月10日认识到中国已经崛起,不但可以顶住任何压力,也可以随时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是最为适合的鲁仲连。

世界在中国翻转下,已开始变了样。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的努力下,下一个和平大门将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打开,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