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敦马真没戏了/许元龙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公开宣布,他没计划退休和“坐在回教堂里祈祷”,他要继续完成未竟的斗争,特别是要解决困扰马来人的问题。

马哈迪领导的祖国斗士党,在第15屆大选中全军覆没且皆丧失按柜金,这说明马来选民彻底抛弃其为族群斗争的竞选宣言;也就是说,马来社群不接受他说的马来人依旧贫穷待他搭救。

马来选民亳不留情血洗敦马及祖国斗士党,也抛弃巫统地转向支持公开宣誓为族群与宗教斗争的国盟,尤其是伊党。

马来选民既然拒绝了敦马,那他何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自作多情献醜呢?

马来人“困境”的迷思

敦马时到今日仍坚持强调“华人富有、马来人贫穷”的老调。这是他60年代描述“马来人的困境”内容,现在的马来人,还是一甲子前的族群吗?他怎么睁着眼睛说瞎话?

昔日马来人居住在甘榜,他们真的是贫穷。他们受教育不多,靠着双手干活养活众多子女。然而他们却能勤劳工作,与邻里华人友好交往。他们包容华人养猪、养狗、喝酒(当年多为地下釀制者的山芭酒),也允许华人到他们的园地割野菜或香蕉茎供作猪饲料,甚至可以和华人搓几轮卫生麻将、或看华人打麻将。

那些年马来少女喜穿“卡芭雅”装,阿娜多姿突显女性的体态美感。他们有问题吗?他们有违背其信仰吗?他们有被华人影响而改变宗教信仰吗?他们与华人的友好关系是谁搞毁了?现在种族两极化,是谁一手造成的呢?

遏止野火燎原危机

今天伊党主席哈迪阿旺,天天发表越来越极端煽情种族与宗教言论,捞取政治筹码,肯定有野火燎原危机,不应被遏止吗?

现在马来人有62.8%居住在城市,这种种族结构的改变,说明马来人已摆脱住甘榜而成城市主流居民。

这是马来民族的大迁徙,谁也不能否认是老马推动“马来人至上”政策的杰作,这对马来民族是福是祸?待时间去印证吧!

马来民族现在面对的,其实是贫富高度悬殊问题,加上长久以来高度“依赖拐杖”,此问题是无权无势的老马可以改变的吗?

马哈迪的政治生命已终结,必须悬崖勒马的及时退出江湖颐养天年。

敦马真的没戏了!

反应

 

商余

悼念林明华挚友

文|许元龙

《星洲日报》前执行编辑及“大柔佛”前高级采访主任林明华挚友骤然离世,一时间真的接受不了。不是日前才在脸书阅读,他依时发布的24节气之“春分”莅临大地吗?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去年母校培群独中的宴会上,觉得他有些消瘦,但下巴的胡子依旧白得有其代表性。他问及有何新作品?我表示有新书要送书给他,並向他要住址。数日后我以快邮寄上拙作《真言集4.0》,而后,他传短讯回复,书又重又厚,他有事去吉隆坡公干,回来会慢慢阅读。

       我一向不善与报章编辑打交道,认识他是神交,因喜欢阅读他早年在《星洲日报》言路版的专栏〈云淡风清〉及〈夜雨晨风〉的评论文章,分析入木三分、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从千禧年依始,3大华文报章——即《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及《中国报》都在柔佛地方版开启多个言论版,让读者们投稿。

那些年写时评激情无限,每星期在《南洋商报》〈堤短话长〉、〈焦点评论〉、〈开门见山〉、〈轻弹浅唱〉等投稿多年。 

由林明华高级采访主任坐镇的大柔佛的〈柔佛透视〉及星期天的〈大家谈〉,我属常客,或许是我的稿合他的评审标准,故见报率偏高。现〈柔佛透视〉变成不定时的专栏。

离开报社 少再动笔

     记得2015计划出版《真言集3.0》时,曾邀请明华兄为拙作写序,他表示离开报社后,就很少再动笔了。

当办新书推介请他评介时,他表示没给我写序,就没有理由拒绝当评介,否则,真不近人情。他为拙作评介,还图文并茂的通过视频演说,真费一番功夫详阅制作,这体现了他为人处事认真、负责任的做人之道。

2020年的《真言集4.0》,也请他帮写序,他依旧以多年没动笔为由,恐无法胜任……后因冠病疫情关系,也没能为《真言集4.0》办推介礼。

明华走得太年轻、太意外、太匆匆,还没听到他私下对拙作点评就挥手而去。

想当年,在全国与地方言论版耕耘的左邻右舍,走的走、歇的歇、老去的老去,唯吾仍不认老已至而继续搖笔笑看人间。

人生无常,愿明华兄一路走好!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