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换政府是肃贪关键/P·古纳斯加兰

刚荣休的警队一哥近期爆料,谈及警方与罪犯的关联、警队和政界贪污,以及内政部长干预高级警官调动,对此我们大表欢迎。

但一切肇始于1969年五一三事件,其后制度被削弱、公共服务被阉割、职能被破坏、历任首相专制和单边的决定。

当时,巫统/联盟短暂失去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召来马来社群的激烈反应(有人说是经过策划的)。

1981年敦马哈迪医生升任首相,加速了败坏。他的高压手段,迫使丹斯里东姑拉沙里和敦马前副手敦慕沙希淡,联手挑战巫统正副主席职位。

敦马险胜姑里守住党主席,敦嘉化峇峇也以微差击败慕沙希淡。姑里上庭挑战党选结果,判决对他有利,但敦马不重选,而是组成新的巫统。

新巫统(现有的巫统)排除了姑里、慕沙希淡及其支持者。敦马第一时间对司法动手,使之成为实质上的国家工具。

最终,一切像样的透明度、良好施政和问责制都消除了,公共服务被夺走决策权,发电、收费站公路和维修合同的计划肥缺都给了朋党,获利优厚,好几人成了亿万富翁。

但是,当首相任命首长的司法和执法机构,落入腐败、放肆、贪婪政客的影响圈,本应维护宪法和法治的机构就变质了。

巫统败选 甜蜜胜利

无论有无诚意的异议,权欲薰心的高层都不能容忍,在影响力和压力下,许多腐败不受调查。当权政治精英经常不公地对政敌进行选择性检控。

我们都知道,不公义胜利了。有人选择成为一分子,合理化说那是必要的;有人选择抵抗,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和不快。有人付出巨大代价,失去性命、在牢狱虚度光阴、失去机会,或持续面对迫害。

但这些存在已久的事,我们不都知道吗?我们越来越厌倦,整个国家集体通过选票除掉最恶,巫统/国阵在大选中首次败选。多甜蜜的胜利!

不过,又是多痛苦的失落!从一党跳到另一党的“青蛙”,造就了后门政府。

一个狡猾的老人让大多数国人暂且听命于他,以为他已翻新页,却背叛了人民托付他的信任。信任在希盟宣言下改革,并在同一份宣言下移交权力给拿督斯里安华。

然而,他密谋,他拖延,他熟练地操控民意,让人相信是他赢了大选,其实在2018年5月大选中,他的土团党参选52席只胜13席或仅25%,在希盟任何政党中是最差纪录。

敦马的阴谋得逞了,但丹斯里慕尤丁更胜一筹,老狐狸尝试组成团结政府、谋求独裁权力不果。

贪污处处青蛙呱呱

慕尤丁领导的史上最糟、不正当的后门政府,行使了终极的独裁权力——紧急状态,以保住权力。之所以可能发生这种事,是因为敦马以前正当化了跳槽行为和司法共谋。

前一哥的最新声明,揭露了政客腐败高于一切。我们知道,某些警官是犯罪集团的同伙。时任警察总长丹斯里阿都哈密爆料,警队中有人密谋推翻他,仍然令人意外。

我们很久已知道,政客有贪腐。一哥告诉大马反贪委员会(MACC),去捉政治“青蛙”。

他呼吁反贪会调查国内政治叛徒受贿。他说,他在警队积极肃贪,政客的贪污却已经成为习惯。

“我在部队内打击贪污,不过我看见沉醉在权力的政界到处都有贪污。”

“当今大马”引述他说:“上一刻‘青蛙’还在这里,下一刻它已在那里叫。那是什么?贪污。”

从完整呈现的现场视频,可看到、听到和感受到阿都哈密对现状明显的沮丧和失望,正如我们许多人多年来的失望。

团结再燃改革热情

我们知道,即使阿都哈密发出呼吁,反贪会也不会调查政客。为何?因为反贪会首席专员是首相任命,也可一笔被首相撤职。

要如何改变现状?当然是改革,而敦马让希盟政府的改革停滞。要如何再发动改革?惟有换政府。除非通过选票或国会程序换政府,否则没有事情会改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那是非常糟糕的。

我知道我们许多人都热情退却、厌倦和失去希望,但我们现在绝不可放弃。我们曾经做到了,我们可以再做一次。如果我们把国家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并团结一致。最终,我们都会得利。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一次,让我们赋权予正确的人,而不是恶棍和骗子。一切改变的出发点首先是铲除贪污,一般是先推翻贪污政府。当朝政府肯定是贪污的,甚至也是通过贪污手段夺得权力。

反应

 

灼见

【灼见】政治掣肘经济:不变铁律/黄詝瀚

就以韩国为例吧,三星集团继承人李在镕于周五8月13日获假释出狱。他因在2017年牵涉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案而入狱。但是,随着疫情严峻和全球出现芯片半导体短缺现象,“赦免李在镕”声浪在过去数月四起。当然,这是表面的政治说辞,忽悠人民的故事而已,背后其实隐藏多面考量。

其一,韩国盟友——美国,想借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现代汽车、SK和LG)为首的三星集团,在芯片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先生产能力和中国抗衡。其二,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借用经济复苏课题配合总统大选将至,向总统文在寅施加压力。就这样,“韩国经济需要李在镕”的叙述影响了人民对此事的看法。

大家需知,韩国是亚洲拥有最健康民主体制的国家,所以民意所向容易影响政治局面,而民生问题恰恰由经济政策和政治力量主导。

3换政府漩涡不停

所以说,政治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政治影响政策,而政策是经济的方向盘。以往,马来西亚在东南亚脱颖而出、获得外资青睐的主因,在于政治稳定和法律体系完善。可惜,在过去3年余里,我国竟三度换政府,成为东南亚除了缅甸以外陷入政治漩涡最频密的国家。

可想而知,我国经济不停下滑,就大马股市而言,外资已经连续25个月卖出并减持股票。截至 2021年7月末,外国持有我国所有股票比例的总市值降至20.2%,是历史最低点。

其实,无论是美国、香港、韩国还是本地的股市,都避免不了经济周期的效应。每一个经济都有各自的春天和寒冬,不同之处在于起因、程度和结果。但是,在政治的课题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可以摆脱被政治掣肘的现实。

封城令管不住疫情

国盟政府不得民心的缘由,在于他们无法管控疫情。为减少疫情上升的趋势,封城政策是短暂的痛,如果有成效,人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该政策至今仍无效,还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导致民怨沸腾。

归根究底,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因纳入太多政治考量,不着边际,严重影响经济,更间接制造民生问题——例如宣布紧急状态并停摆国会,非根据科学原理,而是巩固政权的手法而已。

另外,刚卸任的财长虽是资深银行家,可是在多数人眼里,他的政策除了华丽的PPT和宣传口号,中小企业与低收入群体实际受惠少。

最令人咋舌的是,政府认为允许用现有和未来的积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来自救,人民应答谢其“英明”。可见,治国和管理企业需要不一样的格局。

韩国总统文在寅出身寒门,积极参与草根运动,成为有名的人权律师。他是韩国少数的非上流社会出身的总统,并以扶持人民、打压大财团利益的竞选诺言胜任。即使一生高风亮节,但出于政治考量,也得改变其治国政策。他深知若要在来届大选获胜,须力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以减少民生问题。只有减少民生问题,才能缩小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赤字”。

认清政治掣肘经济是铁律固然好,但平衡政治考量更重要。如果能从人民的角度、而非利益集团的视野做决策,结果必然会让普罗大众更容易接纳。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