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兹,今非昔比/陈金阙

拉菲兹
前为“爆料大王”的拉菲兹,现已荣升经济部长。他生财有方,年纪轻轻就已经坐拥千万财富,而其是大选期间第一位公布身家财产的希望联盟领袖。
虽然他坦坦荡荡,自觉经商人士如果做生意成功,十几年下来累积个百万千万不是什么登天难事。不过,当时依然引来反贪会调查他的资产来源是否合法,身家是否清白。
一切在团结政府执政后,就没听反贪会有进一步动作。看来反对党要受到怀疑和刁难的说法,似乎有其道理。不晓得现在沦为反对党的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是否颇有同感?
拉菲兹向来思路清晰,敢怒敢言,只要掌握到“好料”,必重锤出击,不怕警方或反贪会找他算账,也不怕被爆料的人士起诉他毁谤。
这股勇气,在野时相当得到人民受落,感激他不畏权贵,为人民出一口气。如今,他所属的政党联盟已经执政,起初大家无不希望他成为现代包青天,揭露时弊,拨乱反正。
不过,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似乎另有安排,赏了他一个经济部长来做,也委任了前财长东姑扎夫鲁担任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大家一起拼经济。
“当了官头脑迟钝”
东姑扎夫鲁感激安华的知遇之恩,马不停蹄的到外国各处招商引资去了。拉菲兹看来比较慢热,先对希盟一些大选前后矛盾之事来个自圆其说,然后才渐渐发布他的经济言论。
有人说,执政之后,才知道当官不易,尤其是要当个清官。拉菲兹的官途是否一尘不染,我们充满期待,不过恐怕要几年以后才能知晓。
倒是他近来发布的一些言论,让人家以为他不再思路清晰,甚至一些评论家认为“当了官,头脑迟钝了”。
他近日对物价发表了一些言论,大意是如果某些物品价钱太贵,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相对而言价钱较低的替代品,以降低需求来遏制价钱上升。
他大概没想到今非昔比,他现在是部长了,可不能信口开河,人民会把他的话当金科玉律。如果鸡肉贵就不吃鸡,抱歉,这样不会让鸡肉更便宜。同样的,他不喝一杯十多令吉的咖啡,不代表没有人喝。那么,是否喝不起而必须转喝三令吉的咖啡就是穷人唯一的选择,还是想办法提高生活水准和收入水平,才是政府的对策呢?
我们不可能叫星巴克入乡随俗,一杯咖啡卖3令吉,因为它并没有强迫你买。同样的,部长的话也有道理,如果觉得太贵,那就不要买。问题是,资本主义里,供需的角力,从来没有出现单方面的胜利。
奢侈品实惠品难比较
价钱完全是来自双方评估之后的公允结果。一方觉得不公平(太贵或太便宜)的话,自然会退出该市场,部长难道不知道吗?部长应该要做的是,尽量维持供需的平衡,不让卖方因供需失衡而高价牟取暴利,挤压买方。
说到奢侈品和实惠品,任何市场皆有之。飞机上有经济舱和商务舱;榴梿有甘榜品种和猫山王,酒店有廉价和五星级,咖啡自然有星巴克和咖啡乌,不能相提并论。
部长以偏概全,确实有回避人民询问如何减低生活必需品及物价的政策,使不出以前揭发贪污案件的那种快而准的招式。
部长,汽油价有没有可能调低到1令吉50仙呀?我是不是在大选前听错了呀?
被打压的或不止哈佛/陈金阙

哈佛大学
成功进入外国名校,是本地学生的梦想。这些名校屈指可数,例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是学生梦寐以求的殿堂。
可是,曾几何时被视为为国争光或光宗耀祖的理想,如今在政治干预之下,可能转变为一场终身难忘的梦魇。
事情正以难以预料、吉凶未卜的方向演变,确实在这些高贵的学府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痕迹。
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当马来西亚学生近年来收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家人,包括学生本人,皆欣喜若狂,“这是大马人最想进入的顶尖大学之一”。
然而,当特朗普以哈佛“违反美国法律”为由,禁止国际学生继续就读,导致许多学生必须立刻中断学业,甚至可能被驱逐出境,这些学生陷入了惊慌失措,难以接受这个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的消息。
美国政府的这项措施影响到来自140多个国家、约6800名在哈佛就读的国际学生。一旦政策落实,这些学生若要继续留在美国,必须转学至其他美国大学,以保住学生签证。
禁令或波及更多大学
一些原本计划在假期回国探亲或度假的学生,也因此取消了行程,深怕一旦离境就被拒绝返回美国,无法继续学业。
不仅如此,该政策也令美国境内约100万名国际学生人心惶惶。他们不禁怀疑,这项禁令是否会被进一步扩大,波及更多大学。
无论如何,这次风波毫无疑问是由特朗普一手掀起,引发了一连串法律与宪政问题:美国总统是否拥有为所欲为的绝对权力?是否可以随意干预杏坛,危及求知自由?
哈佛大学已正式入禀法庭,挑战这项禁令,并获得法官颁布的临时限制令,暂缓执行政府剥夺外国学生受教权的措施。下一场听证会将在美国时间5月29日,于波士顿举行。
不过,这也引来了种种反思。美国人民开始质疑,象征学术独立与自由的高等教育殿堂,是否已经遭到政治操控?又该如何避免因拒绝站在政治同一立场而遭受报复性迫害?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莉丝蒂·诺姆(Kristi Noem)指出,禁令的依据是哈佛涉嫌“煽动暴力”及“反犹主义”,她还强调法院无权阻止特朗普政府依法执行其移民与国家安全政策。
当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名实施禁令,这似乎将政府权力推向无所不能的地步,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断施压哈佛
此外,特朗普还不断加码施压哈佛,最新动作是要求各联邦机构取消与哈佛大学剩余的所有联邦合同,总价值高达1亿美元。
或许,这看似是特朗普对哈佛“不合作”姿态的报复行为。
但深思之下,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总统,是否真的拥有关闭境内任何一所大学的权力?政府是否可以在“合法且合理”的前提下,关停任何一所高等学府?
如果质疑其动机,就更应追问:是谁赋予了这个政府如此权力?这个政府在执行权力时,是否本着正直与公正?若不是,人民又该如何收回这项权力?
如果特朗普继续倒行逆施,在国际上,或许他人会选择漠视;但是若在国内推动撼动人民根基的政策,恐怕其倒台的日子,也会因此提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