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国进化中的独裁者/郑梓康

疫情时代,在亚洲两个新兴民主国家中,缅甸和马来西亚在经历民主化后遭受威权势力的反扑。

缅甸在经历第二次民主选举后,经由人民票选产生的民选政府,在军方通过非宪政手段,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并取而代,扼杀了该国脆弱的民主,且重返2010年民主改革前,过去50年军事统治的老路。

我国民主不至于面对军事政变的高度镇压,唯在首次政党轮替民选上台的希盟政府遭遇旧建制派势力的反扑后倒台,也面对民主环境恶化,威权势力膨胀的问题,致使我国脆弱的民主备受打击。

然而,美国作者威廉道布森在其著作《独裁者的进化:收编、分化、假民主》中指出,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多数独裁者都以柔性取代武力残暴的形象示人。

相较缅甸军方以武力镇压民众的举动,慕尤丁政权在遭遇政治危机的挑战,却充分体现进化独裁者的特征。

慕尤丁领导的国盟执政集团,在操纵社会的种族和宗教情绪回归后,反而变得更加精明。为了保住政权,不惜以疫情为由,在反民主精神下落实紧急状态,拒绝召开国会议事,即使召开国会也允许技术官僚干扰国会运作。

善用国家机器

此情此景,与1969年当时联盟政府利用五一三事件在全国落实戒严,冻结议会民主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处,前者利用武装力量钳制民主和人民的个人自由,而国盟政府则利用公共卫生安全,来合理化执政集团的独裁行为。

然而,威廉道布森也在著作中指出,现代进化中的独裁者在遇上政治危机时,也不会粗糙的逮捕异议分子或直接冠上政治罪名,他们会聪明的动用国家机器,利用逃税、个人私德的问题和调查专业伦理来对付异议分子,让他们的独裁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符合法治精神。

其中,慕尤丁政府以同样的行径,动用国家机关威逼利诱反对党议员支持国盟政府,以便在国会取得多数优势防止政权倒台;同时也利用传染疾病预防与控制条例,对付斗争集会的出席者;以疫情之名剥夺人民上街表达政治诉求的权利。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过去互联网是反制独裁者的重要场域,而我国反民主阵营从过去国阵倒台吸取经验,将其视为传播意识形态的文宣工具,利用种族与宗教课题分化社会反独裁的势力。

未全摆脱独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疫情期间,我国民间自发的举白旗运动在网络广乏传播并获得热烈响应后,最终局势让我国朝野政党在民意上取得足够的正当性,推翻抗疫无能的国盟政府。

这也使得我国宪政制度,在面对独裁者的强烈破坏时,得以展示出其坚韧,避免了独裁者意图独揽国家大权的动机。虽然我国政治体系尚未摆脱独裁势力,但是,紧急状态在慕尤丁的独裁政权下台后废除,确实在我国民主严重倒退的情况下给予正面意义。

当然,国人必需意识到要推翻一个独裁政权不容易,要建立一个民主政体更困难。相较于缅甸国家民主化的经验,我国能免于军事政变已属不幸中的大幸。然而,反民主势力不会因为民主化后而全然消失,相反会借鉴民主阵营成功的例子,再以进化形式反扑。

最后,威廉道布森也在其著作中点出:当独裁者越来越灵活,反抗者的花招也越来越多。随着局势的转移,反独裁者固然会在与独裁者的博弈中进化,而我国当下的民主环境需要进步公民前仆后继的入场,才能放眼未来完成民主转型的巨大工程。

 (公正党彭亨青年团财政)

反应

 

言论

巴生与华教/蔡立豪

【2022年华教节特辑】

巴生树胶公会创立于1920年,是继华商公所之后第二个跨籍贯的业缘性组织,因财力充裕且积极赞助地方教育与慈善,遂发展为二战前引领巴生侨界的主要社团之一。

1927年9月6日,巴生树胶公会为自置新建大厦举行落成开幕仪式及8周年会庆,特延请永春郑翘松题序并立碑以兹纪念,惟碑石完成时却发现有误,后经众理事议决重建。

“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志期中华民国20年(1931年)12月某日立,署名由福建永春林采居撰及湖北黄冈张清和书。碑文除阐述树胶公会的缘起、沿革及立碑目的,并将146位会员名录依序罗列,其中多为滨海社区的侨领,堪称是见证巴生华社早年发展的一份重量级文物。

纪念碑虽志1931年杪所立,但基于未详因素,树胶公会迟至1933年6月4日才举行“重建纪念碑揭幕典礼”。是日场面隆重,出席来宾冠盖云集,尚有中华、华侨、共和及中华女校的音乐队莅场演奏助兴。

庆典中,为纪念碑题字,曾任巴生港口务德学校校长、执教于中华女校的女书法家张清和在演说时,除表扬公会热心教育慈善事业外,更极力赞颂由该会独力承办的“联合考试会”。

剪报中并没有为纪念碑撰文的林采居出席报道,原因应该是当时他已身处故乡永春或在厦门任教。

经比对资料推测,林采居是于1929年初,在好友共和校长郑兼三电邀下到巴生,并首度以“林连玉”之名登记教职。但他仅在共和执教数月,就在时任加影育华校长林承志力邀下,转任该校教务主任。相信他是在这期间,应树胶公会之约执笔撰写碑文。

发起“联合考试”

1926年杪,共和学校程华铎校长为促进各华校间联系及提升学生水平,发起“联合考试”之议,特函请树胶公会商议筹办,获得公会积极响应,随即组织“巴生华校联合考试委员会”,并推选颜维汉(即颜嘉祜)为委员长,同时拨出专款以充应考学生之奖励。

此外,还征得4州府华侨视学官陈君葆出任联合考试会主考,并负责一应科目考题。

每年一度的“巴生华校联合考试会”持续举办至1935年,吸引了滨海区十数所华校的报考,无疑是开启了本邦华校联合会考之先河,积极提升华文教育水平,实当记一功。

至于另一项规模更大的联合会考,则是始于1934年,由海峡殖民地及马来联邦教育部与中国领馆联办的“华校学生总会考”。

尽管巴生树胶公会已于2012年解散,但其为社区公益与华教做出的贡献,诚属可贵,当为后人所铭记。

(作者为出版专案企划、本土文史工作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