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巴生与华教/蔡立豪

【2022年华教节特辑】

巴生树胶公会创立于1920年,是继华商公所之后第二个跨籍贯的业缘性组织,因财力充裕且积极赞助地方教育与慈善,遂发展为二战前引领巴生侨界的主要社团之一。

1927年9月6日,巴生树胶公会为自置新建大厦举行落成开幕仪式及8周年会庆,特延请永春郑翘松题序并立碑以兹纪念,惟碑石完成时却发现有误,后经众理事议决重建。

“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志期中华民国20年(1931年)12月某日立,署名由福建永春林采居撰及湖北黄冈张清和书。碑文除阐述树胶公会的缘起、沿革及立碑目的,并将146位会员名录依序罗列,其中多为滨海社区的侨领,堪称是见证巴生华社早年发展的一份重量级文物。

纪念碑虽志1931年杪所立,但基于未详因素,树胶公会迟至1933年6月4日才举行“重建纪念碑揭幕典礼”。是日场面隆重,出席来宾冠盖云集,尚有中华、华侨、共和及中华女校的音乐队莅场演奏助兴。

庆典中,为纪念碑题字,曾任巴生港口务德学校校长、执教于中华女校的女书法家张清和在演说时,除表扬公会热心教育慈善事业外,更极力赞颂由该会独力承办的“联合考试会”。

剪报中并没有为纪念碑撰文的林采居出席报道,原因应该是当时他已身处故乡永春或在厦门任教。

经比对资料推测,林采居是于1929年初,在好友共和校长郑兼三电邀下到巴生,并首度以“林连玉”之名登记教职。但他仅在共和执教数月,就在时任加影育华校长林承志力邀下,转任该校教务主任。相信他是在这期间,应树胶公会之约执笔撰写碑文。

发起“联合考试”

1926年杪,共和学校程华铎校长为促进各华校间联系及提升学生水平,发起“联合考试”之议,特函请树胶公会商议筹办,获得公会积极响应,随即组织“巴生华校联合考试委员会”,并推选颜维汉(即颜嘉祜)为委员长,同时拨出专款以充应考学生之奖励。

此外,还征得4州府华侨视学官陈君葆出任联合考试会主考,并负责一应科目考题。

每年一度的“巴生华校联合考试会”持续举办至1935年,吸引了滨海区十数所华校的报考,无疑是开启了本邦华校联合会考之先河,积极提升华文教育水平,实当记一功。

至于另一项规模更大的联合会考,则是始于1934年,由海峡殖民地及马来联邦教育部与中国领馆联办的“华校学生总会考”。

尽管巴生树胶公会已于2012年解散,但其为社区公益与华教做出的贡献,诚属可贵,当为后人所铭记。

(作者为出版专案企划、本土文史工作者)

反应

 

言论

教学思维与内容改变/陈梓权

【2023年华教节特辑】

 作者:陈梓权(教育工作者、马大硕士)

随着ChatGPT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许多专家都表示我们已经正式踏入人工智能时代。

身为教育前线人员的教师必须了解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口中的未来其实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对教育造成极大冲击,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接受而不是抗拒,并且做出一些改变。

以往,人们对未来世界课堂教学的想像,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里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学习。现今,国内的华小大都拥有配备电脑、投影仪,甚至是一体机的精明课室。

必备思维能力

然而,教师必须思考的是,学生真的因为精明课室而变得比较精明吗?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在课室里,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首先,谈谈教学思维的改变。教师不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学习和背诵而已,而是应该在背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有深度的学习与探讨。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斯贝(D. P. Ausubel)的观点,机械式学习是指学习者无法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其旧经验取得关联。

在此学习方式下,知识即使被记住,仍处于孤立状态,无法融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

若教师只是让学生盲目背诵,学生是无法学会如何运用那些知识的。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花些时间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如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能力。因为这些思维能力才是现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当教师的教学思维改变后,教学内容也会随着改变。根据我国华小语文教学的情况,当教师在课文中读到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往往都会要求学生抄写、背诵,再默写。倘若教学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教师培养的只是学生记忆的思维能力,学生并无法应用所背诵的知识。

深度学习是关键

笔者认为,教师在背诵和默写这个教学步骤后,如何把背诵的知识转化为深度学习的过程,才是关键。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教材内容,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者的写作内容评价,然后再进行创造,应用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样不是会比仅仅背诵后的默写更具有意义吗?

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训练,并且转化背诵成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

在这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除了要了解世界变化,也必须在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上做出适当的改变。这不仅能让学生具备面对这日新月异时代的能力,也能够让教师这份职业不轻易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