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安华烈火该熄啦!/刘泰安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凭说,海与天风独往来……”。

这段中国中央电视台1999年火红连续剧《雍正皇帝》主题曲的开场白,用来形容本邦国会反对党领袖、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当今的处境,似乎不为过。

这位当年风头强劲的“烈火莫熄”英雄,近年来的境遇只有“败”而没有“成”。他所创立和领导的公正党在最近一年半先后举行的4场州选举(即沙巴、马六甲、砂拉越和柔佛),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输剩一两席,徒令他所统领的希盟大军黯然失色,迎战来届全国大选及期望收复河山的士气,伊于胡底!

希盟主席理事会在上周三(16日)针对在柔州选上阵50个议席只赢得12席的结果,发表声明承认败选的原因,包括各反对党多角竞争、竞选旗帜、投票率偏低、希盟的宣传与沟通出现问题等。

平心而论,列举的弱点有的不是希盟能控制的外在因素,例如多角战和低投票率;但也有希盟能控制的内在因素,例如竞选旗帜和宣传问题等。

没为误判道歉

安华一意孤行决定公正党在柔佛州选使用本身“蓝眼”的标志上阵,全不顾及希盟友党的感受和外界视为“志同道不合”的质疑,还辩称那是策略和战略问题,自家标志比希盟共同标志更有利于该党的选情。

如今选战失利后,只见安华通过希盟主席理事会文告承认使用标志的败笔,未见他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道歉。

回顾他之前在马六甲州选时收纳推翻原有州政权的“政治青蛙”,自以为“有情有义”,即使选后备受舆论指为希盟惨败的主因,由始至终不见他表示悔意。

其实,身为党和联盟的最高领导人,安华应对所有竞选策略包括调兵遣将等事宜负起最大的责任。失误和败选的后果,他都责无旁贷,必须概括承受,方显领导人的担当!

网媒“透视大马”上周二(15日)刊载智库巧思中心执行主任希索慕丁的评论,认为安华和希盟需要摆脱陈旧的“改革”议程,应该与时并进。年轻一代不是理解 “改革”时代的人,并非在 1998年期间安华被赶出政府时示威的人。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华喜欢使用过时的谈话方式,沟通技巧有限,使用了许多人不使用的行话。

这使我想起两位资深前新闻从业员朋友曾跟我分享的体验。她俩回忆说,安华当年官拜副首相时意气风发,有风使尽舵,让媒体备受折腾。他用尽冷门马来词汇,蓄意让媒体雨中追问新闻,没有半点同情心。很多记者提起他及身边的保镖与新闻助理,更无好感。 

赋权测试人品

其中一位朋友形容,当时安华经常把记者当着老鼠来玩。有一次,他在国会走廊遇到媒体群,露出“我有新闻给你们”的眼神。一大群记者跟上去,他就悠哉闲哉的步上楼梯。众记者挤在狭小的楼梯亦步亦趋,生怕漏了新闻。结果有位穿高跟鞋的女记者就在梯级间跌倒。安华走上另一层楼后,才向记者群摇摇手说:“我今天没有新闻。”可怜那位跌倒的报界同行。

又有一次,安华选择在户外雨中对记者发言。他有助理撑伞,记者们却淋着雨把录音机凑上去听他讲话。我那位朋友当时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变态的?”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有此名言:“如果想要测试一个人的品行,那就给他权力。”

试问,安华权力在握时对替他宣传的“无冕皇帝”都那么寡情薄义,对平民百姓又怎会真正有情有义呢?他当年骄横跋扈的品行,20多年后的今天会有所改进吗?只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许,他至今未能当上我国首相,对人民并非坏事。

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纵观安华当下行事作风所表现出执迷不悟的态度,和刚愎自用的格局,似可预见他“到此为止”的高度,以及“永远候任首相”的结局。他的“雄心壮志”烈火,也该熄灭啦!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截流所得,应用有方/胡逸山博士

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周前向国会提呈明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这可是本地各界每年所最关心的社会经济课题之一。这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无他,其一是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就是需要发展的,而要发展就需要钱,而虽然有私家的钱也在促进(经济)发展,但如发展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硬得有修路建桥等,软的也有更完善的教育与卫生体系等——也还是要有公家的钱来主导的,至少也是公私合作来出钱的。

而这政府的财政收支,就要端看预算案来定夺了,起码法理上是如此。

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关心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二的原因是也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相似,本地自建国以来就已忍受不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或多或少的诱惑,不但有着听起来像中国与前苏联这些共产主义国家的什么第几大马计划,而且还有着许多政府主导的所谓政联公司来主导经济发展。

在一些所谓战略性以至一般的领域里,这些公司或独占鳌头、或几个寡头垄断等。所以政府在本来应该是资本主义市场运作的整体经济里所占的比重,至少也有一半以上,对经济兴衰以至生计考量等影响显著,所以大家又不得不关心预算案。

仇富预算案?

而这一趟的联邦预算案里,一个很不客气的说法是仇富的气味极为浓厚,如对高股息收益者征收2巴仙的股息税、设法让所谓的15巴仙最高收入群体不再享有一般性的津贴等,理论上是要让补贴得以更有针对性、更精准地被施予有需要被帮助的群体。

坦白说,股息税许多无论是发展中或发达国家皆有征收,本地恢复征收,也是无可厚非,而且2巴仙也能算高;而高收入者不应享有旨在扶助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这也是讲得过去的。但实施起来时,可能需要考量至少两个因素。

谁是高收入

其一是需要更好地确定何者为高、中与低收入者,到底是根据(税前或税后,还是所谓可支配的)收入、资产还是其他条件?因为如据一些国会议员们指出,目前好像一些至多可算是中等收入者,可能也会被纳入高收入者的行列,而失去一些对彼等来说也还是在维持生计方面颇为重要的津贴。

其二,这当然是由此而收取到的税收或省下来的开支,是否真个有效地被转化为更能帮助到弱势群体的津贴,抑或还是只是被融入整体预算收支之中。

说到补贴,大家所极为关注的,也还是驱动大多数本地车辆的RON95汽油的补贴,继之前的RON97补贴被取消后,是否会被减少甚至取消,因为这关系到许多人赖以求生工具能源成本。

安华在提呈预算案里好像只是很笼统地说到要维持汽油价格对85巴仙人的可负担性。至于这如何落实,细节可能以后再公布吧。

坦白说,本地如其他许多油气生产国般大事补贴能源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如删减类似补贴,那么省下来的钱,用在发展、改善民生问题等当然也很重要,但用来发展或鼓励、奖掖本地的油气下游加工业也很重要,以便令到本地不只是大多出口原油天然气,而是可更大程度地出口或内销更为增值的油气制成品或衍生品,方为上策。下次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