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妥善处理拆庙论/南洋社论

民主行动党主席林冠英日前在日落洞出席新加坡天富宫白龙王新马绕境之旅槟城站的活动上发表的“拆庙论”,在经过伊斯兰党青年团团长兼国盟青年团团长阿末法德里号召全国各地国盟青年团去报案后,目前已进入警方查案流程。 

在6州选举距投票日进入黄金30天之际,团结政府与国盟两大势力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拉票,6州选战一役也被喻为探测下一届大选“行情”的前哨战,也是团结政府执政约8个月后首张“外围大考成绩单”。 

这一战,团结政府“及格”的门槛是3比3,即至少保留雪兰莪、槟城与森美兰的执政权,多得一州便算是获得巨大的红利分数。 

6州选举成绩赢面若是倒向国盟伊党,传达的另一个讯息则是反映国内回教徒和新选民并不抗拒伊党欲将世俗马来西亚回教化的进程,这也是国内约千万名非回教徒所关注的。 

也基于6州选举选情是关系着国家回教化进度政局的关键选战,各政党领袖的发言就得非常谨慎,尤其牵涉到3R至4R(种族、宗教、王室及区域)的言论更得小心翼翼,以免敏感课题形成巨大争议并掀起各造的不满情绪,造成国内紧张与动荡,往大了说会引起种族与宗教不安情绪,也会令外资却步至转移阵地,损失最大的还是马来西亚。 

但本次选战棘手的是它恰恰是最接近4R敏感线的选战,而且自去年11月全国大选后,整个风向对伊党极为有利。因此,团结政府内坚守大马世俗地位的政党领袖发言时,更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稳妥,以免被国盟抓住机会放大炒作成为4R的反方,让他们掀起宗教种族情绪后再收割6州选票,成为乱世赢家并赶走投资家。 

不放过任何炒作机会

林冠英的“拆庙论”就是一个活生生被政敌利用的例子,纵然如他所说原话是被网媒错误翻译,把他在致词中讲的“印度庙”恶意改成“佛寺和华人神庙,但是依然被伊党青年团成功炒热并报案,可见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炒作机会。 

林冠英日前也重申他演说中的拆庙案例,实为引用2020年7月发生在吉打亚罗士打一间兴都庙被拆除的事件,原话为“槟城是一个能让人民享有自由空间,来进行各宗教仪式的州属,这是很珍贵之事,但绿潮看印度庙不顺眼的话,就会拆除,但只要槟城还在,人们可照样膜拜”,伊党青年团团长就是因这句话发动党员在全国报案。 

选战炽热,风向敏感,但为了国家安定,政党领袖必须自我克制,莫要为了刷存在感和选票而祸从口出。

林冠英的“真的假不了”或“假的真不了”,只是警方的调查工作,但是去到6州选战的回教徒票仓,不管真假都成为拉票王牌了,“拆庙论”已为团结政府带来反效果,是有必要完善处理的“公关危机”。 

反应

 

言论

读书的“造富之道”/南洋社论

《南洋商报》有一则标题为“年轻人宁做网红不升学,大专文凭输给赚快钱”的封面报道,并引述UCSI民调研究中心的数据:“49%的大马教育文凭毕业者不准备继续升学,其中34%想成为网红”,揭示了拥有高学历的人比低学历的人赚得还少的现象。

它给人一种感觉,因为大学生薪酬低,难觅职,年轻人宁可放弃继续升学,做零工或提早创业。

今日好些普通阶层或家境贫穷的孩子,不仅自觉没有“起点优势”,更不会相信读书能实现逆袭。

我们还须承认,教育越来越普及,资源越来越多,内卷却愈演愈烈,就算拥有高学历,还会有人赚不到太多的钱。 

可是,读书真的无用吗?非也。

在好些先进国家,包括全球最富裕的新加坡,就有不同教育程度影响财富收入的实例,证明了学历与财富存在着因果关系。

在那个精英体制下,你勤学苦读,挣得上名校,会影响你,激励你,让你成为优秀人才。

这种奖勤罚懒机制就是给人们最好的报偿。

学历好能增值

因为读书好,成绩好,学历高,代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规划能力和专注能力。

学历就是杠杆,是资本,你学历好,会给你增值,让你更有优势,自然对后来的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

有大批名校藤校的学霸,还有赶上AI热潮的学术精英,创造了系列“造富”神话,像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OpenAI联合创始人奥特曼和格雷格·布罗克曼等,都是前沿学科的领跑者。他们拥有科技圈内过硬的履历,向世界证明:“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读书成本最低

所以别妄想“没读过书,没学历,也能拼出一片天,一样能致富”;没学历,等于没学力,只能是穷忙族,只有读书,不断地汲取养分,不停滋养灵魂,才能让你攀上思维金字塔的塔尖。

当然我们不鼓励和宣导那种学历致富的功利主义,但是我们却要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只要你肯努力,回报的持续时间就会最持久,而未来的创新经济和下一次的科技革命的获利者,必然是受过优质教育的那批人才。

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要相信要打破阶层固化还须靠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正是读书的“造富之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